关灯
护眼

第64章 撤离乌阳

    由于朱昌海在全军上下的威望,加上此次攻击永安出发前,李湘林当着众人任命了他为此次战役的主帅。

    因此其他几个堂主对于朱昌海的调遣,也没有什么异议。

    于是各堂很快的就开始分头行动了。

    三天以后,李湘林和金云鹤一起来到了永平,一同抵达的还有紫衣卫及法堂的主力。

    朱昌海早早地带着几个堂主,在城外的码头设置了仪仗。

    鞭炮齐鸣后,在喧天锣鼓声中,李湘林缓缓的走下了船。

    几人行礼寒暄后,李湘林登上了崭新的八抬大轿。

    这轿子是以前永平府用来迎接皇族或三品以上高官用的,几年都用不到一次。

    被太宁军在衙门的库房里找出来以后,朱昌海安排城门的工匠连夜翻新赶工出来的。

    李湘林的八抬在锣鼓声中进入到了府衙。

    稍事修整后,李湘林召见了朱昌海等人。

    当得知在永平城内收缴的粮食,足够全军吃两个月后;李湘林当即决定放弃乌阳,其余人马尽快从水路前来乌阳。

    此时冯柏生发话了,他毕竟是行武出身,对于事情还是有天然的敏感。

    他劝解说道:“天王,乌阳可以放弃,只是必须等到乌山关外的朝军撤离才行。”

    “倘若我们弃守了乌山关,恐怕还没来得及登船,朝军的骑兵就已经追上来了。”

    听到这话,李湘林也觉得是个道理,只是于是说道:“那就分批有序撤离过来,乌山关的守军最后走。”

    石玉成本来想提这永平四通八达,无险可守。

    但想想到手的永平城现在拱手要让出去,这群人估计都不会同意。

    因此他把话默默地憋在了心里,想着等过几天,再找机会提提。

    太宁军拿下永平城,最为悲痛的是永平城内大小的官吏和黄家宗室。

    而不在永平城内,最悲痛的可能是乌山关外的从二品总兵翁光福。

    他的前任秦冠林一个野心勃勃的中年人。虽然屡战屡败,但却越挫越勇一心想着剿灭太宁军。

    可翁光福不同,他已经是一个五十有五的老将了。

    他武举人出身,18岁入伍后在江南路,担任了几年把总。然后25岁他,就被调到陇北路负责剿匪。

    三十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亲自经历了几十次。他多次负伤,但也不断的加官进爵,成立了总兵。

    这么多年的剿匪经历告诉他,你可以消灭匪患,但你清除不了产生匪患的土壤。

    因此相比于一鼓作气正面战斗剿,以静制动困死和拖死对手,才是剿匪的最佳策略。

    毕竟土匪是人,也要吃饭穿衣,他们是不可能自己种粮食养活自己。

    只要困死对手的粮路,匪患就不攻自灭。

    因此他在乌山关前围尔不攻,等的就是乌阳县内粮绝。

    因为他很清楚,乌阳县本来就只有两多万的人口,怎么也养不活上上下下一万多人太宁军。

    在农耕时代,至少要需要20个人才能养活一个脱产的士兵。

    所以托上个一年半载,就算是剿灭不了太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