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章 秦教授的探险邀请

    “教授,我们在这里等到下次涨潮还有十来个小时。”我接受了坐这里等的建议,但是在一个黑漆漆的狭小空间还是有点怕,于是没话找话:“这里安全吗?会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出来?或者某些小动物。”为掩饰害怕,我特意把重音放在“小动物”三个词上。

    秦教授很轻松的样子,故意说:“想什么呢?安全的很,没有恐怖电影里的任何元素。你不是号称自己无神论的嘛,怎么时不时地就叛变一下。”

    我坐下来,尽量离他近一些,想掩饰自己怕黑的天然属性,赶紧说点话掩饰尴尬:“教授,你们怎么对这里这么熟悉?这个地方是有什么重要性吗?”

    秦教授说:“这个地方在华老第一次组织我们团队前就已经被华老他们保护起来,连华老都不知道是谁发现的。《河图·括地象》里说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现在我们看古籍一般当成神话传说,而这里就是华老第一次带我见识到古人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在重复诉说的可能是一段待发现的历史。我的研究建立在名山大川有通路相连的理论基础上,虽然绝大部分是天然形成的缝隙,但有极少数通道展现出过于完美的结构,让人不得不想到底是谁建造了它们。比如我们现在这条道一头通向你们去过的白蛙井底,另一头通向哪里?你不好奇吗?”

    秦教授说完看看我,微笑着等我回答。讲真,我真的不好奇,这通道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就一普通人,还在为下个月房租发愁,毕竟之前我犯晕的时候,把仅有的一点积蓄都败光了。我呵呵干笑几声,说:“不好奇,我还在愁下个月房租呢。现在学校里连这种古书理论都可以申请科学研究基金了吗?这算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呢?”

    秦教授说:“别贫嘴,我们不必申请国家基金,华老有基金支持我们所有人开展研究,而这个项目据说已经持续很久很久,目前仍在继续。”

    我咂咂嘴:“这科学研究可是很烧钱的,华老可真有钱。”

    秦教授说:“也不一定,百多年前一些影响重大的科研发明并没花多少钱,得看是谁。比如尼古拉·特斯拉,他的众多发明只用在脑子里演示。他似乎是一部人行计算机,大脑可以模拟实验场景,省略中间无数次实验-失败-总结-改进-再实验的过程,直接出成果。”

    我说:“特斯拉那是接近神的存在。”

    秦教授:“科研烧不烧钱,如何烧,这得看做科研人的目的,私心太重不可能有突破性成果。科学研究比较反人性,很多时候会赤裸裸地暴露智商,有些时候就是运气。科研是个奢侈品,并不适合所有人,想靠科研升官发财,一步登天,比买彩票都难。”

    我说:“也不会吧,我看我们的客户申请下科研基金,发个文章,申请个教授啥的,不断循环很快就高升了。”我说完这话就后悔了,这话听着不就是在讽刺秦教授吗?我慌忙解释说:“对不起,对不起,教授,我不是在说您!”后面的道歉,我自己都觉得假,尴尬到扣脚趾。

    秦教授并没有生气,苦笑着说:“你看到的只是结果,幸存者偏差,那些能申请到基金的幸运儿。实际上摸索在科研道路上更多的是苦苦扣文章的人,直到他们发现了捷径。”

    我说:“道理我都懂,一批智商前沿的人学歪门邪道同样高效,而且他们确实是造假的受益者,职称评上,学术地位提高,待遇和机会都有巨大提升。收益巨大,而损失微小,最差也只是科研成果作废,可享受的利益都已经享受了,这样的好事,多少人能抵住诱惑。就算被揭露,成为众多造假者之一,好像也不会有什么羞耻感。像日本,德国这类曾经以严谨着称也成为盛产造假学者的国度。当科学界也坚持不了真理,成为造假者、骗子横行之地,不知道该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