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9章 被救

    第三十九章被救

    辛弃疾掉下悬崖后,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了。

    他在摇摇晃晃中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辆马车的干草堆上,马车简陋,没有车篷。

    他好一阵恍惚,不知道自己是谁。

    辛弃疾?

    还是霍去病?

    还是又变成了第三个人?

    仿佛睡了很久,仿佛只隔了一小会儿。

    梦中影影绰绰的身影,嘈杂纷乱的声音,看不分明,听不真切。

    一切如梦幻泡影。一切都不真实。

    他试着活动一下手脚,发现能动。

    试了试使力,呃,有点使不上力。

    不会吧,刚治好了隐疾,好像身体又出问题了。

    看他动了,骑在马上的一个汉子看过来,朝后面喊了一句:“家主,他醒了。”

    辛弃疾抬起身,看到这是一支商队,马车驮着很多货物,马车前后有一些护卫骑马带刀保护。

    看样子,这商队规模不小。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卫青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一次漠北之战后,打的匈奴远遁漠北,河西走廊这一段路就安全多了。

    刘彻为了沟通西域,给了来河西走廊的商人最宽松的政策,不止在税收上给予优惠,配给他们很多官方的货物,甚至还默许他们带护卫,护卫可以携带违制兵器,以保护商队的安全。

    商人是人类这个族群里胆子最大的,他们为了利益,不惜身家性命,铤而走险。

    很快以前沉寂的河西走廊热闹起来,大汉的茶叶、丝绸和瓷器,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西域,然后转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而西域的特产更是被商人勤劳的搬运到了大汉,然后进入长安,为长安的达官贵人所喜欢。

    大汉也因此极大地丰富了税源,税率虽低,但数量大了,税收就极其可观了。刘彻很高兴。

    他“兴边利民”的政策收获了成效,他举全国之力的战争有了回报,他很开心,也很得意。

    中西方空前的频繁交流,交换的不只是物质商品,更有文化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

    说刘彻是千古一帝,毫不为过。

    辛弃疾所在的商队,不算最大的,只能说是中等规模的。五十余辆车,三十多个护卫。

    东家在马车里,到了休息的地方,东家过来看望辛弃疾,并对他说了救他的情况。

    原来这一行人在冬末从山西出发,快到乌鞘岭的时候,发现了河边的他。

    他受伤严重,体温很低,幸好队伍里有大夫,救治了很多天才救回来命。但一直昏迷不醒。

    大夫说他很奇怪,不醒,也不死,就这样半死不活的昏睡,可见其求生意志之强。

    家主姓冯,冯立,是晋商里有中等家财的人,他听队中的护卫头目李威说,这个人看上去身体底子好,武功不弱,年纪又轻,应该可以挺过去活下来。

    于是家主决定带上他,多一个人吃饭而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且这个人养好了,可以做一个好护卫。

    护卫难求,这个世道,身手好的都去从军了,皇帝慷慨,从军待遇不低,万一有幸战场立功,平民都可以立刻封侯。

    所以冯立看到这个好苗子,舍不得放弃他。

    一路行来已然两个月了,他还没醒,冯立几次都想丢掉他,虽说他养得起,但这个人一直不醒,总是躺着也不是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