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5章 太子来信

    第六十五章太子来信

    而告诉辛弃疾这件事的人,不是皇帝,也不是信使,是太子。

    是的,从来悄无声息的太子也破天荒的来信了。

    辛弃疾心中充满疑惑,赶忙打开了信。

    太子在信中讲了张汤之死的始末,并表达了自己的惶恐。

    张汤这个人,毁誉参半,是个能吏,也是个酷吏。

    其实他的死,并不全是陷害。

    他深受皇帝信任,做过很多大事,皇帝很满意。

    虽然同样作为三公之一,但霍去病和他并没有什么交集。

    张汤为人多智狡诈,首鼠两端,性格暴戾,做事狠辣果决,任何人不留情面,查案喜欢扩大牵连,深挖党羽,因而得罪了不少人。

    皇帝却认为他为人耿直,忠于朝廷,是一把很好用的刀,因此难办的案子,难啃的骨头都让他上。

    他早年查陈阿娇陈皇后案、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办得很漂亮,深得帝心,晋升为御史大夫。

    他又揣度皇帝心思,帮助皇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法,打击富商巨贾,剪除豪强,还编定了《越宫律》《朝律》等朝廷律法,更得皇帝宠信,是当时的内朝第一人。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终于被自己的狂悖和残暴害死了,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坊间传言张汤要动丞相庄青翟,要借故弹劾丞相,从而取而代之。

    丞相的三位长史素来和张汤不和,张汤多次借审理的其他案件排挤打击他们,平时对他们也很倨傲。

    他们三人合议,觉得原来张汤在皇帝面前出卖诬告丞相,现在又要以宗庙之事弹劾丞相,这是想要取代丞相的意思。

    于是他们向皇帝告发,说张汤平时给皇帝提出的政策建议,在皇帝首肯后,朝廷未颁布之前,他都告诉了他一个商贾友人,那个友人得以提前知道信息,因此囤积居奇,获利颇丰,然后和张汤平分利益。

    还有一些其他的不法之事,巴拉巴拉,说了一堆。

    皇帝听闻就叫张汤过来质问他,结果张汤没看清形势,有点恃宠而骄,没有当场否认,也不谢罪,只是轻描淡写的故作惊讶,皇帝一下子就不高兴了,认为张汤奸诈,当面撒谎。

    就让人拿张汤下狱审理,派人责备他,而派去的人,是以前张汤得罪过的人,张汤害怕,在狱中上书皇帝:“臣无寸功,初为刀笔吏,因为皇帝陛下的宠幸而位居三公,我往日查案严苛冷酷,今日身陷囹圄,无话可说。但,陷害臣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然后自杀身亡。

    张汤死后,家无恒产,只有几百金,还是皇帝赏赐的,他的兄弟要厚葬他,他的母亲说道:“张汤作为天子近臣,被人污蔑而死,不可厚葬,随便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