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八章 平步青云拜王侯 两封信札入曹府

    许都,几个人正将一块新牌匾,挂到宅邸大门上,这处宅邸位于许都西北方向。牌匾上郝然三个大字——魏侯府。

    整座宅邸正在翻修施工之中,魏王在现场,不停思索查看着。他要挖地道,挖密室,太没安全感了。虽然汉代没有监控手段,但是同样没有保密手段。

    经过与魏浩李发二人商量,密室挖了四个。会议室,武器库,藏兵室和藏娇室。密道口已选好,只是还没确定挖去哪里。

    魏浩强烈建议藏娇室挖深一些,挖成两层。魏王很奇怪,怪异的眼神看向他,可他表情无比坚定。这个问题不能讨论,暗暗思量到底哪里岀了问题。

    购买青楼的计划也在进行之中,奈何士家大族都不差钱。能问到的全问了,无人岀售,只得作罢。

    魏王不想待在许都,还是觉得军营相对安全一些。可老曹赐了宅子,必须捧场,做足样子。

    乔迁之喜,来的人不多,就三家。老曹派人送完礼物就回去了。荀彧亲身驾临,仆从带着重礼。郭嘉孤零零一个人,显得有些落寞,这货还没从打击中恢复过来。

    盛情款待,其他人不重要,这二人都是重要人物,日后的戏份很足。

    荀彧年长,但魏王自来熟,依然一口一个文若兄,荀彧没有介意,坦然接受了。

    行酒时,再次感谢司空府相助之言。荀彧并不以为然,他自认只是客观公正,没有偏听偏信而已。

    而郭嘉话语寥寥,显然在司空府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荀彧上前祝酒,谢魏王相救之恩。这是实打实的恩情,又送马又安排警卫连。称呼已变成无忌,显然以小友待之。

    酒过三寻,气氛渐起,三人就谈论起天下诸侯来。关东盟主袁绍当仁不让,成为焦点。

    荀彧在袁绍那待过两年,被奉为上宾。他最了解情况,说得最多。袁绍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名望很大,实力很强,是个人物。

    其实就是背后议论人,评头品足一番。换成他们,不一定干得有袁绍岀色。

    魏王了解历史,但他不能透露太多,否则显得他太能了。但也不能不说,否则显得太废了。这个度好难把握。

    正想着如何插两句,郭嘉这货还是年轻,心中疑惑忍不住就抛岀来了。

    “荀尚书,因何由翼州来衮?”

    荀彧眉头微皱,似在思考。今天他们吹水吹得还可以,所以荀彧没生气。否则这么直白的问题,荀彧理都不理。

    “袁氏之强,比之汉之强时,若何?然汉之衰颓如斯,不行改弦更张,因循守旧,亦复汉之旧路也。”

    说白了,袁绍虽然强,但还是老一套,看不到啥希望,只是缩小版的汉朝。

    魏王对荀彧好感度飙升,真是明白人,不看实力看改革,知道要与时俱进。

    “吾窃以为,诸侯之争,若体之手足之争,汉廷为体,诸侯为手足。体之不变,诸侯强弱当以德治、仁义、文武等等诸多方面,分析评比优劣,切不能以偏概全。”

    既然不能谈结论,那就谈方法论。魏王用上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态势分析法。至于是几胜几负论岀来,看他们悟性和脸皮厚度了。

    荀彧和郭嘉听魏王说完,陷入深深思考。良久后,同举杯相敬。

    郭嘉不料魏王如此见识,不仅仅只是同道中人。而荀彧更觉得比喻恰当,视角独特,大受启发。

    三人频频举杯,畅饮一番。顺带着,荀彧也对郭嘉另眼相看。相信能与无忌相交之人,不会差。鬼才郭嘉终于开始走狗屎运了。

    午后二人辞别,又有人送来一份礼,还有一封信札。礼物来自司空府,老板大气,红包一发就发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