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四章 劝退周公子

    周瑜方便回来,脸上红润去了大半。他也不洗手,坐下拿起只乳鸽就啃。

    魏王为了拉近彼此关系,就把三泡儿黄尿抢地盘的糗事儿说岀。三人哈哈大笑。

    酒一喝,话就多,不知不觉就开始走心。尤其是魏王的作派,太吸引人注意。

    “无忌兄,且说实言,汝在何人处公干?”

    周瑜肯定不信他之前的话语,一定要刨根问底儿。

    “吾先前在曹操处居游击将军一职。今欲去汝南,自谋岀路。”

    “无忌兄身怀大志,瑜深表敬佩。今又恢复自由之身,吾亦向往久矣。哎!”

    周瑜说完,自顾自地饮了一碗酒,表情颇为惆怅。

    “公瑾兄,吾二人虽初次见面,在下有一不情之请。”

    “请说。”

    “可否随吾一同前往汝南,共谋大事?”

    “这…”

    周瑜面露犹豫之色,却不是犹豫要不要和魏王一起走。他沉思半晌,缓缓开口:

    “不瞒无忌兄。吾与孙伯符自幼相识,有总角之情。志趣相投,有朋友之谊。若作选择,非孙伯符不二。”

    “孙策已在江东自立,何不相往?奈何奔苦县而去?”

    “哎。随便吧。”

    周瑜听完长长叹了一口气,又恢复了常态。他起身敬酒,似乎无尽愁绪,一醉皆空。可惜举杯浇愁,愁更愁。

    “公瑾兄,有何心事,旦说无妨。人各有其志,吾不相难。相逢皆是缘,以友相交,吾亦心满意足矣。”

    魏王说得诚挚,周瑜喝得半醉。他听完这些话,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无忌兄,可知吾之家世?”

    “实不知也。”

    “高祖父周荣,官至尚书令。曾祖父周兴,官至尚书郎。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官至太尉。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说出家族光辉历史,有些兴奋,也有些无奈。

    “高祖父周荣即是袁氏之门生。今虽袁术逆乱,周家不得不相助也。”

    “故此,公瑾兄方行军迟缓,迁延道路?”

    “嗯。家族能有今日,全仰赖袁氏之恩。”

    原来周瑜是官五代。怪不得他手下人如此傲慢,说起庐江周公子,觉得是个人都要给几分薄面。结果撞到了枪口之上,亡。

    “如此家族传承,公瑾兄当引以为傲也。青出于蓝胜于蓝,更应奋发进取,以耀门楣。”

    “吾之家族,家教尚可。奈何放眼天下,士家豪族,沆瀣一气,多是蝇营狗苟之辈。托佑于祖宗荣光之下,寡廉鲜耻,只知贪图享乐也。”

    “哦?”

    “君不知汉之举荐制耶?朝堂地方之官吏,皆由士族豪强所把控。世世代代,皆由所岀。不为黎民百姓计,只求钻营奔竞,巧取豪夺。汉之亡亦不远矣。”

    “亦不全是。”

    “大抵如此。”

    “此乃工匠之精神也。”

    “何为工匠精神?”

    周瑜不随便,话匣子打开。辩才不错,有理有据,不懂就问。

    “代代相传,专精一行一职也。”

    “如此工匠精神,不要也罢。徒养贪鄙宵小之徒也。”

    “公瑾兄岂非亦沾祖先之光耶?奈何如此激奋。”

    “吾实耻与之为伍。旦凭吾之才能,安身立业。”

    “好一个伟丈夫。请。”

    “请。”

    喝完酒,此时天鹅肉已炖好,大铁锅直接端到席中央。魏王招呼着围餐。

    周瑜吃得那叫一个爽,边吃边夸。

    “无忌兄,汝非循规蹈矩之人,人生写意,本当如此。”

    “哈哈。公瑾兄,汝有时太过随意,口头禅随便,听之甚烦。”

    “嘿嘿,袁术称帝,吾有心弃之远去,往投孙伯符。可先前受制于宗族,吾心受累,故此万念俱灰。做甚事皆无心思,随便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