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05章 企业先放一放,先去高家村

    以人数最多的绢纺厂为例,厂长和副厂长只有初中文化,车间主任大字不识几个,连小学都没毕业,员工中竟然有一半以上是管理层的亲戚,其中不乏文盲。

    祁同伟第一次去绢纺厂的时候,为了能了解到真实情况,进行了暗访,让他刚踏入车间大门,就立马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纺织机长期缺乏维护,上面遍布灰尘,锈迹斑斑,原材料和半成品乱堆乱放,毫无消防意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丢的满地都是,如同废弃车间一般。

    但和废弃车间不同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大活人,几十个纺织女工围在角落里,打牌的,说闲话的,嗑瓜子的,织毛衣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愿意打理一下车间的环境。

    车间主任是个地中海男,正在和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工围在一起斗地主,嘴里说着黄色笑话,脸上贴满了白纸条。

    祁同伟被气的火冒三丈,直接上去一脚踢翻了桌子,又把闻讯赶来的厂长副厂长狠狠骂了一通,甩手走人。

    人员素质差也就算了,祁同伟最不怕就是得罪人,了不起给这几家企业来个大换血,让德不配位的管理层和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部收拾包袱滚蛋,红山乡有的是人,随时都可以注入新鲜血液。

    真正无解的问题还是钱。

    三家企业虽然已经停产,产生不了任何效益,但一百多号员工每月几百元的基本工资还得继续往下发,这些全靠财政输血,加上之前的贷款,目前已经累积欠了乡政府、信用社和基金会五百多万,实际上早就资不抵债。

    当然,他们也有多达三百万以上的应收账款,可那些都是三角债,想把钱要回来难如登天。

    更新设备要钱,人员分流要钱,技术升级要钱,方方面面都要钱,手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根本无从下手。

    无奈之下,祁同伟只能选择放弃,把眼光重新投向了那些贫困村。

    同样是干事情,同样是造福老百姓,至少这些村里没有太大的历史负担,能快一些出成绩,也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当然,祁同伟也不是完全放弃了乡镇企业,只是要有条件的管。

    他和郑华军、孙连城定下了一个君子之约:如果你们能把那三百多万三角债要回来,给我当启动资金,我就想办法让这三家乡办企业起死回生。

    ……

    红山乡是个农业大乡,下辖十五个行政村,除了已经脱贫的紫溪之外,最穷的是里坑村。

    但里坑村的里脊坞自然村,要在十一月底迎接常务副省长赵立春的走访,需要让他看看这里的穷,所以现在还不是去搞发展的时机。

    于是祁同伟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排名倒数第二的高家村。

    虽然之前都是贫困村,但高家村的自然条件,和紫溪完全是两个极端。

    紫溪在全乡海拔较高的西部山区,而高家村在全乡海拔最低的东部湖区。

    相同的地方是人均耕地都很少,紫溪半亩多一点,高家村也只有不到一亩,不同的是,一个靠山吃山,另一个靠水吃水。

    高家村全村一共有两千三百多人口,绝大多数人都姓高,其中有一千六百多人,靠种田种地为主业,剩下约七百人,则以打鱼为生。

    站在高家村村委会小楼楼顶,往东边看去,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是浩瀚无际的翡翠湖,湖上星星点点,分布着不少小岛。

    翡翠湖和翡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湖水较深,看上去呈碧绿色,如同翡翠一般,才得获此名。

    由于翡翠湖的水量比较稳定,很少出现洪涝灾害,所以在湖岸平原种田种地的村民,收成也很稳定,生活水平相对较好一些,人均年纯收入有八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