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6章 抽丝剥茧露面纱

    廖雨辉与云天百思不得其解,是谁?通过什么手段?为什么要这样不厌其烦的跟踪他们?

    难道在充满神秘色彩的青藏高原上,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怎样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他们不敢多想,但他们决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他们认为所有的谈判都是为了一个现实目标,协商的宗旨就是为了实现最高目标,谈判的手段始终围绕着这个目标。

    他们的对话与猜想、跟踪与监控,都是为了能够搞到可燃冰石,于是,一切手段都成了方法。

    既然他们绕开一切分歧,回归到事情的本质,廖雨辉就进入到早该进入的正题:

    “魏总,北京的领导过来为你的企业办事,不能要他们自己掏差旅费吧。”

    “那是当然的。”

    “给他们送点青藏高原的特产,也是应该的吧?”

    “这些我都想到了,送什么特产好呢?”

    “当然不要送冬虫夏草,那太贵了,好的要十几万元一斤。”

    “是的,今年又大涨了,特别是那些特级的,1000头以上的虫草每斤要20万元以上,800头以上的要25万元。”

    “就是嘛,跟领导送肯定是送最好的,送一斤虫草就那么好一点点,但价格却要20万以上,感觉不好。”

    “这个也没问题,要是事情能办好。”

    “送昆仑玉吧,也不知道领导喜欢怎样的玉。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个价格也不好说。”

    “最好的是和田玉,昆仑玉通过北京奥运会时炒作,价格也上来了,但领导家里肯定比较多,而且带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如果事情能定下后,我们淘点好的、大的昆仑玉,专门开车跟领导送到北京。”

    “那你说送点什么好?”

    “给钱好,这样方便,甚至可以直接打到领导的卡上。”魏风一边说,一边思考:“现在北京来的人到底怎样,他一无所知,全是廖总自己说的,跟他们送冬虫夏草,玉石,不仅价格贵,也不好算计具体价格。如果万一办不好,也不好找他们算账。”

    “我也觉得给钱最好。”廖雨辉的想法是:“如果给冬虫夏草或玉石,他得全部给领导,自己不好留下一点,如果是给钱,就可以趁机搞一些自己用。北京领导要10万元差旅费,出场费。”

    “他们要多少?”

    “15万元。”

    “没有问题。”魏风嘴里答应得很爽快,但明显的心一紧,笑容也很勉强:“什么时候要?”

    “现在就等着要,下午省领导就要与他们见面,就要跟他们准备点礼品。”

    “我现在马上准备,但我的卡上一天只能取5万元现金,其余的要找朋友去拿。魏风心想:“他们要就要,还要以找省里的领导做借口,怎么可能北京的领导跟省里的领导送礼呢?”

    “没问题,我们一起去拿,时间太紧了。”廖雨辉趁热打铁。

    有些事如果纯粹的理性分析,就会感觉到明显的漏洞,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理性往往让位于激情,真是利令智昏。

    于是,他们一起开车去附近农行取了5万元,然后车子前行10多分钟后,魏风到搞运输的朋友李青龙那儿拿了5万元。

    再继续开车转了几个小巷子,花了20多分钟,来到小巷深处一个搞装修的朋友那儿。

    敲开门,那是一个穿着极其朴素、40来岁的中年人,将早已准备好了的5万元小心翼翼递给魏风时,还特别交待说:

    “魏总,你可要搞稳当,不要上了别人的当了。”

    “你讲什么话呀,不就是5万元嘛,一个月内会还给你。”

    魏风觉得那人说话没有水平,有失面子,显得很不耐烦。

    15万元凑齐后,他们一同回到宾馆,魏风“老板”的身份显露无遗,仅仅就是15万元,竟然也要找两个人去借。而所借钱的人,都是与他生意相关,或承诺成功后有共同利益的人。

    这种实力的人又能做多大事呢?廖雨辉开始在心里嘀咕。

    云中天虽心知肚明,但他却不这么看:“穷人也能做生意,实力不强的人也能干大事,谁天生就是大富翁,只要诚信,按约定办事,就值得信赖。”

    魏风慢慢地从背包里拿出15万元,准备交给廖雨辉。

    他拿到手上又犹豫了一下,对云中天说:“云总,按你的观察,他们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肯定没有问题,他们百忙中从北京来到青海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这15万元吗?他们也是有把握办好事情,他们看中的是事情办好后的利益。”没等云中天开口,廖雨辉就抢着说。

    “廖总分析得有道理,应该是有把握才来的。”

    云中天确实很相信廖雨辉,也相信他北京来的朋友,他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看得比较美好,根本没有魏风想得复杂。

    “那行呀,廖总,可得催着他们抓紧办理。”

    于是,魏风把钱一沓一沓地钱递给廖雨辉,廖雨辉一沓一沓地接过,每沓1万,共15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