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9章 运十窘境


    运十开建就是对标波音707,早就落伍十多年了。

    就算造出来,那不是更加落后的象征吗?

    最重要的是,美国人愿意给技术支持,这点尤为重要。

    魔都偏向西化的风格。

    二十一世纪的人的思维,在这一刻就注定了。

    一边是技术成熟的麦道82在热火朝天的组装。

    一边是一群顽固守旧的技术员对着运十的2号机不断地调整修改。

    这个过程怎么看,怎么闹心。

    最重要的是,运十虽然通过了首都方面的许可,但并不能取得FAA的国际试航许可证。

    原文大意是:国际民航公约规定航空器应进行必要的飞行试验,以证明它符合适航性要求。

    而运10的试飞工作,离适飞要求相差甚远。

    顺带补充一句,英法联合开发的空客310,还有和谐超音速飞机,也一样没能获得国际试航许可证。

    被网友戏称为空难王者的麦道,却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国际试航许可证。

    行不行,不是中国人说了算,而是外国人(FAA)说了算。

    当时的普遍观点就是西方强,都要学习西方的。

    所以运十种种的毛病爆发了,无论技术团队怎么改,都是缺点重重。

    而且故障会越来越多。

    首先头号支持者,魔都领导就失去了兴趣。

    他们更有兴趣,研究和麦道如何深入合作。

    其次是三机部负责航空工业的领导们。

    他们有精神鼓舞,但自己的兜里没钱了。

    他们的重心一定是在这种千难万难的时候,保证几个军方飞机的大项目为主。

    民用客机,真的是有心无力。

    最后就是传说中的民航局。

    它和现在的民航局有点不一样。

    一方面是国家级的高级管理层。

    另一方面他负责全国上下飞机运营。

    换句话说,民航局这会其实更像是一家航空公司,而不是大领导。

    如果从高层管理的角度看,运十必须得支持,砸锅卖铁都要支持。

    就像英法联合搞得空客310和协和飞机一样。

    其它国家不买单,但英法两国自己买单。

    国外不给飞,我们就自己飞自己的。

    尽管美国人有种种限制,但总能找到借口。

    这为后来的空客320经典飞机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都23年了,空客320系列还是非常优秀的飞机)

    但偏偏这会民航局还是一家航空公司。

    在得知运十是无法取得适航证,没有技术优势,还高能耗,怎么看都是坑爹玩意。

    航空公司,怎么可能会买这样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飞机?

    失去了三个最直接的资金来源支持者,运十的落幕结局,已经是注定了。

    当然,为了祖国的第一架自主生产的大飞机,还有一小部分人在做最后的努力。

    找各种理由,希望让运十发挥余热。

    这就和早期某些航空公司的套路一样。

    没有适航证,不给我航线怎么办?

    我们玩飞机观光旅游。

    这个套路后来的武汉的几家航空公司玩的特别溜。

    飞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坐过。

    上海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不少干部争先恐后的抢先体验一把。

    此外,运十飞机还先后去首都,东北,广东表演。

    途中还顺带改造成货运飞机,运输一部分的外贸商品。

    技术团队走访各地,就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外国人说这个飞机不安全,你们看我们都飞了这么多次,安全的很。

    这个飞机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