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 帝国重工

    周永琪在部队开拔后,就赶到了勤政殿。

    他今天约了工部尚书,和兵械司的人,

    他要开始落实重机枪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东西了……

    早已在偏殿等候的工部尚书叫张雄,是个不修边幅的中年大叔。

    张雄从小迷恋机械制造。

    在他小的时候,帝国刚开始建设铺满各省的铁路工程,

    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制造厂的工人,随着铁路的普及,对于火车需求也越来越多。

    他的父亲越来越忙,母亲是一名帝都纺织厂的女工。

    帝国建立初,就提出了妇女解放!经过多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民众都接受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

    除了一些偏远边疆,或是宗族势力强大的地方。

    由于父母白天都要忙着上班,不放心张雄,

    他们两口子换着带张雄到工厂上班。

    从小就接触机械制造的张雄很是感兴趣,

    常常自己收集一些工厂边角料,自己研究组装。

    11岁的时候,他就自己模仿着母亲制造厂的纺织机,用自己收集的边角料组装了一台。

    这让小时候的张雄就声名鹊起。

    以后张雄的父母也有意培养他,他自己也争气。

    通过不断努力,从帝都工业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朝廷的工部开始工作,

    并一步步干到工部尚书。

    帝国对于他也很是宽宏优待,像他这样不修边幅的人,早被言官弹劾了。

    老皇帝看重他的能力,从不关心他的形象。

    张雄接到皇帝的传唤,带着兵械司的司正就跑来了勤政殿。

    站在他身后的兵械司司正叫胡景。

    也是一个,对技术狂热的人,很是对他胃口。

    周永琪进入偏殿后,也不说话,把从李位手里接过来的一份资料递给张雄。

    张雄接过资料后,在一边翻看,也不理周永琪。

    周永琪坐着,平静的看着他,也不呵斥。

    约莫半个时辰后,张雄把资料递给身后的胡景,转头看向皇帝道:

    “陛下所想,微臣觉得,工部能实现。”

    “重机枪不用说,兵械司马上可以安排生产线,就是陛下所言,弹药口径需要统一……”

    张雄明显在组织语言,周永琪也耐心等待。

    “这弹药口径统一,确实是有利于作战和后勤,可不知陛下有没有要求?”

    周永琪听完他的陈述后说道:

    “口径的话,统一安排7.92x57mm”

    周永琪也不是什么军工专家,但是他可以抄啊!

    前世德军的步枪,机枪弹药口径除了发射药不同,口径都是相同的,从一战沿用到二战后。

    统一口径后,军队后勤的效率大大增加。

    战场上,弹药通用后,士兵也方便作战。

    张雄的声音响起:

    “陛下!改口径,意味着弹药生产线需要更换,而且,之前制造的武器就不能用了,还有!工部囤积着大量的弹药。”

    “这样!你先说说现在的帝国军工厂的概况,顺带说一下工业情况。”

    周永琪想先了解一下,再决定。

    张雄问道:

    “陛下说的是…陛下所能调动的?”

    周永琪听后也是觉得张雄是个政治小白。

    哪有下面的大臣问皇帝,你想了解你能控制的工厂情况?还特别点明!

    不怕皇帝听着糟心把你砍了哇。

    周永琪没好气道:

    “当然是我能用的?其他地方上的,我又用不到!介绍了干嘛?”

    张雄再是政治小白也听出皇帝的不悦,不再废话,开始介绍到。

    帝国,也是亚洲最大兵工厂,帝都京造局兵械所!

    拥有员工近4万人,各种先进机械设备、精密仪器一应俱全,仅机床就超过了一万多台。

    月生产各类步枪1万余支,步枪弹药1500万发,

    各种加农炮、野战炮100余门,炮弹30余万发。

    位于大同的晋造局兵械所同样强势。

    员工3万余人,月产步枪2000余支,弹药400万发,

    晋造局的强项就是火炮!全力开动,月产200余门各种火炮,炮弹50余万发。

    之后的鲁造局只比晋造局差一点,

    而京津造船司现在也是只能造造1000吨左右的战舰,不是不能生产,

    而是在七年战争后,皇家直属陆军打了个半残。

    地方各省也都全力参战,所以帝国陆军总体损失较大。

    而明秦帝国只能先侧重陆军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