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1章 单数

    单数——花瓣的数量会是单数吗?

    要拍的多人写真主题是踢足球。

    负责和黄杨联系的女生告诉黄杨,这场比赛“友谊第一,没有第二”。

    到了现场,黄杨一看,确实没法有第二。

    足球场一共两个球门,每一个都没有守门员,场上没有裁判,也没有记分员。两支队伍一共六个人,衣服就有六个颜色,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左边的门是你们队的?管他呢,球都已经踢出去了。

    什么?我拦截的人和我是一队?不管了,抢了再说。

    对方得分她们笑,自己得分她们也笑,不管谁输谁赢,只管快乐开心。

    女孩子站在一起,一个带动一群,一个失误的小动作都能笑上好久。她们笑着,闹着,玩着,快乐着,整个球场都是她们银铃一样的笑声。

    蝴蝶一样的身影在场上跑来跑去,黄杨站在场边,镜头根本装不下活泼的少女们,他只能不断换位置。

    虽然没踢球,却也经历了一场锻炼。

    此刻他无比庆幸自己中午在食堂消食的决定,不然现在这吃撑了的肚子可能要被颠吐。

    同时他也庆幸江羿绵没有跟过来,不然他可能要挨骂,因为吃饭的时候江羿绵才说过刚吃完饭不能运动。

    不过这也不能算运动,黄杨想,我也没有跑很快,只是没有一直站着而已。

    女孩子们给这组照片取了名字——《快乐小土豆》。

    几个娇小可爱的女孩子穿着短款运动服,挤在黄杨身边看她们刚拍的合照。

    黄杨拍出了她们要求的真实,但也有一些弊端,就是和身后的路人同框时身高不够高挑。

    黄杨见过想长高而去学篮球的李玉书,见过踮脚和赵寒星比个头的吴青籁,以为身高只是男生在意的点,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子也会为身高而困扰。

    好像不只是如此,女孩子们常常对自己苛刻。

    黄杨见过的一些女孩子,为了姣好的身材而减肥,为了名列前茅的成绩压缩吃饭时间刻苦学习,为了一个竞赛的名额苦熬数学,为了更好的人生冲得头破血流。

    有父母托举的她们好像比无家可归的黄杨更需要退路。

    黄杨猜这大概是因为她们面对的困难也很多。言论里的歧视是存在的,社会规则里的不公也是存在的,所以明明她们已经足够好,依旧活得格外用力。

    黄杨给予这样的群体鼓励,就像他高中时做的那样。

    他对女孩子们说:“明明你们每一个都很可爱。”

    他长着一张冷漠脸,对待女孩子却一直很温柔,虽然声音偏冷但说话慢,常常给对话的人很温和的错觉。

    这种长得好看还会说话的男生一向招女性群体喜欢,再加上黄杨的笑容这一大利器,现场惊起“哇”声一片。

    “哇你好会讲!”

    “哇小哥哥你也太暖了吧!”

    “第一次有人夸我可爱耶,高中那些男生都管我叫地雷!”

    “哇谢谢谢谢你也很可爱。”

    最后一个同学直接揪着黄杨夸了一大堆,“你又白又帅,长得好看说话好听,拍照也很会拍!”

    女孩子就是那么可爱,得到一个夸奖要三倍还回来。

    黄杨莞尔,“谢谢你的夸奖。”

    叽叽喳喳的女孩子们在拍摄结束时拉了一个群,理由是方便后面讨论照片,黄杨也被拉到了群里。

    拉完群几个女孩子坐在一起,讨论起下午的安排。有去教室自习的,有去实验室的,有去图书馆做作业的,有去给班级加油的,有去校外玩的,还有去西校区喂小鼠的。

    六个人,居然都是不同的方向。

    黄杨觉得奇怪,女孩们做很多事都喜欢“一起”。她们一起吃饭,一起拍照,一起上厕所,一起参加比赛,选一样的课,选同一个小组,她们天生喜欢陪伴并且给予陪伴。可是这六个人,却连两个同行的都没有。

    于是他问旁边的女孩子,“你们不是一个班的吗?”

    “不是啊。”顶着丸子头的女生摇摇小脑袋,“我们是开学的时候在高铁站认识的。”

    女生给黄杨描述这场好玩又难忘的相识,“当时我们在南站下车,人生地不熟的就决定打车来学校,结果打到同一辆车了。”

    黄杨点点头,怪不得这六个人里还有西校区的同学,不过,“拼车能拼六个人?”

    女生冲他摇摇手指,“因为那天平台给我们派错单了,来接我们的是搬家用的面包车!”

    黄杨知道运货用的面包车是没有后座的,只有一个空荡荡的车厢。

    “那后来你们是怎么来学校的?”他问。

    “当时人可多了,软件上排队的人就有100多个。司机叔叔问我们要不要取消了再下一单,我们都说不用。”女生看着旁边几个躺着晒太阳的好友,脸上的笑也暖暖的,“然后我们六个人坐在司机后面的大车厢里,用自己的行李箱当座位。六个小矮子面对面坐着,无聊了就聊天,聊着聊着就到学校了。”

    “那真是奇妙的缘分。”黄杨说。

    一个错误带来了一段奇妙的缘分,把六个本来四年都不一定会认识的人放在了一个小空间里。巧合和冒险让她们相识,相似的性格又让她们相知,成为了半年甚至更久的朋友。

    黄杨见识到了一些女孩子之间的奇妙友谊。

    若是放到自己身上,他大概不会有这种奇遇。

    一方面他一向是及时止损,喜欢在错误的幼苗时期把其掐断,不继续给它生长的机会。他讨厌突如其来,讨厌没有准备,讨厌计划被打乱。

    另一方面他并不怎么打车,除了和室友们出去聚餐。

    他们宿舍五个人出去都是拼两辆车,没办法,出租车最多塞四个,多一个人总不能让他自己坐一辆。所以每次打车都是两个人加三个人的搭配,五个人随便哪三个一起,剩下的两个人自动组队。

    回忆到这里,黄杨才想起来一件事。这学期开学以后,自己都是三个人的那一组,没坐过两个人的车。一般都是江羿绵跟着他,然后吴青籁非要和他们一起。

    同样的路程,车费是一样的,两个人分和三个人分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是黄杨突然发现了这一点,这点区别在他心里就被放大了。

    原来这就是朋友吗?

    黄杨又想起来很多,全是关于舍友和他相处时的小事。

    比如赵寒星借班长之名给他请假的那节因为兼职迟到了几分钟的概论课,比如刘宴安每次收到家里寄的东西最后分到黄杨手里的最大份,比如吴青籁桌子上那一大箱黄杨可以随意取用的配饰,比如江羿绵“硬塞”给黄杨的半盒饼干,比如宿舍里除了黄杨之外没有人喝但是会一直打开的热水开关……

    这些事虽小,却如此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