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31章 想要就直接说

    晏家父子都喜欢平安这个不认命的小子,离家之前爽快把钥匙给他。

    平安高兴得险些落泪……住进小三元的家,离目标就更近了!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水乡人家傍水而居,坐船是生活的一部分。

    晏家这一回下扬州坐的是一艘大客船,没有小船清净,却格外热闹。

    船上客人们聊天消遣,就是自己不参与,旁听也能增长不少见识。

    这种时候,晏鹤年就拉着晏珣凑到人堆里去,听那些天南地北的传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也是一部大书。”他自有一番道理。

    晏珣也就随着父亲……多听多看,将来万一祖宗们不给力、科举无成还能去说书。

    坐船出行,要提前准备“路菜”。

    年前做的炒米、徽州馃都带上,还配了晏鹤年做的虾松、“罗汉狗子”、“猫杀子”、“麻雀脚”。

    “罗汉狗子”、“猫杀子”是小鱼干,烘得又香又酥,连骨丝都好吃。

    麻雀脚是嫩笋干,晒干了像鸟爪似的,在船上用开水冲汤。

    其他客人看到,都说两位晏相公出行像游山玩水。

    “来来回回总要坐船,让自己自在一些。”晏鹤年说。

    细节决定生活质量。

    客人们纷纷认同,笑道:“可惜你带着女眷,否则中途可以在一些小码头停歇,有……嘿嘿嘿。”

    男人之间的默契,不需要细说。

    晏珣听着这些话,再看沿途那些小码头,都多了些粉红色的泡泡。

    中午在一个码头停靠,岸上小孩儿喊:“晚造米粥,阿要吃晚造米粥!三文一大碗!”

    船上很少人买,因为从高邮下扬州不远,自带的食物已足够。

    来回两地多次,晏珣一次都没买过途中的食物。

    他总是忍不住猜疑……粥里会不会有迷药?

    客人们吃了粥,船夫就化身《水浒传》贩枣子的客人,站出来说:“倒也!倒也!”

    ……

    坐船还有不成文的规矩,摇橹不够人手时,乘客有义务帮忙。

    穿长衫者可免,其余一切短衣人皆有义务。

    乘客偷懒不帮忙的,急躁的船夫不管是不是过年,直接破口大骂。

    可是骂得再厉害,也有脸皮厚不去的,拖着拖着船也靠岸了,大家骂着一哄而散。

    坐小船最怕大风,有翻船的危险;坐大船最怕涨水,遇到桥洞过不去。

    好在他们的出门的日子是黄道吉日,一路顺顺利利。

    扬州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毕竟是盐商汇聚的大城,比高邮小城热闹得多。

    晏小一到晏小六把家里打扫干净、布置得很有过年的气氛。

    晏珣进门时,发现后院石桌上摆着棋盘,看样子不久之前,小一到小六在下棋。

    他们一回来,养子养女们立刻忙前忙后的伺候,棋盘也忘了收。

    若是苛刻的主家,这个时候要开骂了……王徽没有骂,和晏鹤年一起给他们发了过年的压岁钱。

    “多谢娘!多谢爹!”便宜孩儿们兴高采烈,“祝爹娘早生贵子,祝珣哥金榜题名。”

    “好!你们也平平安安。”晏鹤年很和蔼。

    过年嘛,就要听吉祥话。

    不一会儿,吃的饭菜、洗澡的热水就准备好了。

    一家人吃饱喝足、洗去劳累,各自回房休息。

    阿豹和常欢对石桌上的棋盘感兴趣,央着最年少的晏小六教他们。

    “这叫‘逍遥’,你们不会吗?相公们下围棋,哪有我们的逍遥有意思。”晏小六热情地教侄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