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60章 沾一沾解元喜气

    走回客舍的路上,有人敲锣打鼓,打着“举人”、“乡魁”牌,抬着四抬大轿招摇过市,鞭炮声震耳欲聋。

    汪德渊认出轿子里的人,羡慕地说:“这是国子监的监生顾褒,中了八十二名。他父亲是南京刑部右侍郎……”

    这种属于“荫监”,花钱进去的叫“例监”。

    走了没多远,迎面又是一队仪仗。

    南京本地人中举,排场立刻摆起来、在街上转一圈,与街坊邻里同乐。

    汪德渊又叹息:“其实我大伯也准备了轿子鞭炮,万一我中了立刻摆起来!谁知没有万一。”

    实不相瞒,他昨晚已经想好摆排场巡游路线。

    噫!

    晏珣笑着鼓励:“有几个一科就中的?你下科一定会中!”

    晏家父子走到路上,时不时有士子向他们打招呼。父子双举人,还是解元和经魁,一下子轰动全城。

    现在他们的名气,隐隐超过徐时行、王锡爵这种资深才子。

    而此时,他们暂住的客舍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每发榜一个考生,就有差役去报喜……如果已经提前回老家的,就会有家乡差役报喜。

    报喜人可以得到喜钱,是一份好差事。

    客舍掌柜每三年见识一次发榜,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报喜人来自家。

    “什么?解元和第二名都在我家客舍?”掌柜的不敢置信。

    报喜人笑道:“你这老头儿要发达了,赶紧请解元郎写几副字贴在墙上。”

    掌柜的还是难以置信,再三跟报喜人确定,才连连吩咐店小二:“快!快去买鞭炮!买黄纸!”

    他家出了解元和经魁!

    等晏家父子回来,掌柜的立刻带着人放鞭炮,报喜人一拥而上:“恭喜解元郎!恭喜亚元郎!”

    客舍门口还铺了一条黄纸的长道,掌柜的说:“这叫连登黄甲!举人老爷踏着黄纸走,进士在后头。”

    晏珣连忙拉着父亲走黄纸,讨个好意头。

    晏鹤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铜钱,散给报喜的差役。

    谁知散完一圈,差役们还是不走,笑嘻嘻地说:“你们家出了两位举人,又是解元和经魁,要给四份喜钱。兄弟们,没错吧?”

    “没错!”众人起哄。

    呵呵……住在这个客舍的都是有钱人,此时不敲竹杠更待何时!

    在这种喜庆的时候,父子俩只能拿出自己兜里的全部铜钱散出去。

    报喜人心满意足离开,掌柜的凑上前来:“恭喜两位老爷!我在贡院旁开了几十年的客舍,还是第一次见到父子双魁首,今日真是好运气、我家祖坟冒青烟了。”

    晏珣无奈:“铜钱真的没了,要不用银子跟您兑一些?”

    中了举人要做散财童子啊!

    勤俭持家晏小珣心好痛,得卖镜子宰两头肥羊平衡一下。

    掌柜的笑眯眯地说:“谢举人老爷赏!我是想说,给您二位免了这段日子的食宿钱。我有个小小心愿,请您二位赐一副字。”

    晏家父子来得早,前后住了一个月,这笔食宿钱可不少啊!

    晏珣爽快答应:“好!我给你写一副‘客似云来’。”

    晏鹤年笑着说:“我儿的字比我好,他给你写一副大的,我题两句诗吧!”

    人家还特意准备了鞭炮和黄纸,也是好意~~

    掌柜的连连点头:“以后我家就叫云来客栈。”

    汪德渊连忙问:“总共开了三间房,我的那间食宿费也免了?”

    杨仲泽已经回家,现在是他和平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