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47章 丰收了2

    农场收获结束后,县里农村也开始收割水稻了,今年县里平均每亩地都限量出售了50斤化肥,产量的提升肉眼可见,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就没有不高兴的。

    各村互助组开始下地收割了,分配还是按照说好的分配,大家干得很卖力,既是不少人去当建筑工人去了,劳力是不缺的。

    王致远没有去别的地方,来到了张集合作社,合作社也开始收割水稻了。这次收割水稻的形式改变了,这边一人种地接近15亩,北方天气干旱,收割对时间要求不是很大。一个人单纯的收割,一天3亩地就不得了了。

    所以现在是负责种地的农民,带领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一起收割,放假的时候,小孩子都在田里抱割倒在地的水稻。

    收割这一块完全不是问题,不少田地的主人也会过来帮忙和查看,合作社还是有一些脱粒机的,当场割完就由家里的女性负责脱粒,王致远在这边待了没多久,每块地的亩产已经出来了。

    合作社之后,各村也专门搞了几块地晒粮食,收割前用石碾、草木灰等压平,现在村子里的粮食就在各个场地脱粒,距离也不远。数据很容易就出来了,农会主席看着大家的收获,密切关注着,不少人也是等着结果。

    “我家这边是592斤,比去年产量高。”

    “611斤,大家看,这比去年的最高记录都厉害。”

    “这边只有578斤。”

    王致远听着大家报的亩产数据,最低的有566斤,最高就是611斤了,这产量在现在看来是十足的高产。

    河北种植水稻的地方少,从行政图可以看到,通和县境内有2条河,还有不少大水洼,水利条件很好,全县兴修水利之后,基本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土地灌溉,加上化肥、农药,以当前的种子,有这个产量,王致远已经很满足了,往上已经没有没有突破的空间了。

    来围观的村民听到这个产量,也是喜出望外,这些人都有地,也就是有分红,即使最低566斤,也不比自己种地差,何况还有不少人是种不出这个产量的。

    毕竟地里搞种植的都是村里的行家,比大部分人厉害多了,有时候张荣富这个搞农业的还下乡教导大家如何合理使用化肥种植,还教导了大家不少农业知识。农民哪里享受过这种待遇,一个个都对张荣富很尊敬,照着他的话去做。

    王致远开着三轮车又去了其他几个合作社看了看,产量都差不多,在场的人都很高兴,不少人还动手帮忙了起来。

    5天之后,各地丰收的数据就传来了,有个村没种植好,平均亩产只有410斤的样子,其他地方倒是没有出什么问题,平均亩产基本在490到530之间,合作社的产量高一点,在580斤到585斤之间。

    看着提升不大,但是张荣富判断,这已经触及种子产量的天花板了,基本是只有这个产量了,再提高就不现实了,其他地方还是要多普及农业知识,产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丰收后合作社马上就进行了粮食分红,按最低580计算,人均2.5亩地的话,土地分红是每亩203斤,每人净得507.5斤,收到分红后,没有不高兴的,这些人今年下半年土地都没种,就分了这么多,折现的话是35.5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