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赶考四人组

    “现在我来说说我们以后的美好生活。”

    叶寻花现代的时候经常吃领导画的大饼,现在也开始借鉴了。

    “等我及进士第,如果殿试能进三甲,那官职小不了,你,你,可以在我手下任职。若是不喜欢文职,可以在彪子军中当官,统领上万人马,冲锋陷阵,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真的?”

    钱胖子和郑漏斗激烈的讨论起来,一个说文官有势力,一个说武官有威风。结果争得面红耳赤,别人都插不上嘴。

    最后还是叶寻花打断了他们,说时间紧,任务重,今年武举科考提前两个月,和文举同时进行。必须现在做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三人点头称是,一起离去很快又一起回来,说不知道该准备啥。

    “来,彪子。我给你详细说说武举的选拔科目。

    一,长垛,就是远距离徒步射箭。

    二,马射,即骑在马上射箭。

    三,马枪,骑着马用长矛挑刺。

    四,步射穿札,即射箭穿透铠甲。

    五,翘关,就是举重。

    六,负重,背米五斛,行走二十步。

    七,才貌,身高六尺以上,说话流利,应答如流……”

    叶寻花对武举的选拔规则门清,把注意事项都解释的清清楚楚。

    周德彪听得连连点头,到最后一条的时候却苦了脸:“身高六尺?我不达标咋办?”

    叶寻花打量了一下他:“差多少?”

    “我五尺多一些,差几分吧。”

    钱胖子和郑漏斗一听就乐了:“你不是无耻多一些,而是无耻透顶,无耻至极。”

    周德彪瞪了这俩货一眼,恨恨的说:“以后你俩要是在我手下当差,我就派你俩单枪匹马去辽营偷寨。”

    钱胖子不以为意:“我跟老大混,你派漏斗去吧。”

    郑漏斗涨红了脸:“我才不去戍边呢,我要做龙虎卫。”

    叶寻花可没时间听这三个活宝在这瞎白话,措辞严厉的下达了命令:周德彪回家习练弓马膂力,务必做到精疲力尽而止。同时多吃牛羊肉加强营养,一来增强体魄,二来增长身高。郑漏斗负责监督并陪练。

    钱胖子搬来和自己同住,学习诗赋论策,二人互相监督,争取一起考过。

    四人每十天碰一次头,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察遗补漏相互勉励。

    其他三人听完,周德彪跃跃欲试,钱胖子唉声叹气,郑漏斗幸灾乐祸,各自散去不提。

    叶寻花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

    每天寅时(早上五点)准时起床锻炼,六点晨读,七点吃早餐,七点一刻学习直到十二点。

    午饭时间一刻钟,然后继续研读,到下午六点。

    晚饭还是一刻钟,散步一刻钟,撰写经帖兼练字到八点。

    叶寻花练的是一种特殊的字体,不同于普世流行的欧、颜、柳体,而是当今徽宗皇上赵佶始创的瘦金体。不过现在还没有被世人知悉,作为现代人的叶寻花却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也是他的秘密武器之一。

    八点到九点,体能训练加军体拳实用搏杀。

    九点继续学习,一直到凌晨两点。

    他把头悬梁、锥刺股都用上了,还采用吃辣椒、支眼皮等强迫止睡法。

    把在旁边陪读的钱胖子给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咱,咱不带这么吓人的,行不?你,你可怜可怜我吧,我都瘦了二十斤了!”

    叶寻花踢了他一脚,我还没收你减肥费呢。

    叶寻花之所以这么折腾,一来是时间紧迫确实不太够用,二来也是做一个宣示,为自己正正名声,毕竟以前的自己太混蛋了点。

    现在县里的市井坊间都在传,说叶县令的大少爷某一天被仙姑点化了,突然就不吃不喝悬梁刺股,只爱读书起来。还说要参加秋天的乡试,甚至还要参加明年的省试、殿试,来个三甲及第。

    这个传说让很多备考仕子嗤之以鼻,别说是仙姑点化,就是仙姑亲临,要想在短短的两个月熟读如山似海的子史经集、策论文章,那也是绝无可能的。

    大家都在等着看县太爷大少爷的笑话,你说你出什么风头不好,偏偏往难度系数最高的科举枪口上撞,这不是死催的吗?

    叶寻花隔几天就会出门一趟,去向莫夫子请教。

    莫夫子在多年以前曾经以乡试头名,省试头名的骄人战绩进入殿试,本想着金殿夺魁一举成名。

    殿试前夕还做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美梦,结果当天晚上不知吃的什么,腹痛如搅几欲疼死。

    被同门背进医馆,延治三日才侥幸留下性命。等他略好一些,殿试早就结束了,只能黯然返乡,自知天意如此造化弄人,从此不做入仕之想,安心窝在家乡做个学堂先生。

    对于叶寻花前来请教之事,初时他只是抱着应付一下的想法。毕竟这是叶县令的儿子,叶县令也打过了招呼,让他酌情照拂一二。

    叶县令也知道自己儿子几斤几两,根本就没有抱啥希望,不过还是委婉的向莫夫子表达,尚请以勉励提携为主,莫要太过打击儿子的上进心。

    奉上谢仪纹银五十两,这才拱手告辞。

    莫夫子心中有数,对叶寻花来求教也只寻常对待,与旁人无异。

    刚开始的时候叶寻花请教的问题倒也中规中矩,和大多数仕子的问题差不多。几次过后,竟然频频问出精妙阐意,思维更是天马行空,却又另辟蹊径贴近大道。

    莫夫子并不认为这些精彩思想是叶寻花自己的,毕竟他老爹是县令,也是进士出身,为他耳提面命也是情理之中,以免丢人出丑。

    可是莫夫子在给他释疑解惑的时候,他能举一反三引申发散,或是引经据典,或是旁征博引,往往一语中的,直指问题核心。

    这就让莫夫子大感惊异,此子博学多闻,涉猎极广,你说上句,他出口就能对出下句。你说个生僻词句,他立刻讲出出处。

    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奇才!腹中藏书何止万卷!丝毫不弱于当年的自己。

    这还是那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吗?这应该是天上的文曲星降世吧。难道坊间传说是真的,此子被仙姑点化过?不然如何解释。

    莫夫子从此在叶寻花面前不再以先生自居,言辞间以平辈论交,共同探讨学问,互相提高进步。

    而叶寻花在莫夫子前始终执弟子礼,恭恭敬敬,不敢有半点簪越。

    每当叶寻花出门去莫夫子处求教,就是钱胖子和一众丫鬟仆人的节假日。

    他们终于可以大声的说话,走路也不用蹑手蹑脚。不用一遍又一遍把饭菜热了又热,不用提醒某人该睡觉了而自己睡了一觉醒来看到某人还在看书。

    春桃每天都会燃一炷香祈祷天师让自己家少爷高中,还会在最后补充一句,如果实在中不了,就让他回到从前的样子吧。

    周德彪倒是一切顺利,按照叶寻花的指点进行练习,弓马逐渐娴熟,力量不断增大,连身高都长了一寸。

    眨眼间暑热渐消金风送爽,离乡试科考还有半月时间。

    已经有心急的秀才仕子起身赶往科考地大名府了。

    大名府,现在的河北大名县,是宋朝的陪都重镇。有外城四十八里,内城三里余,富庶繁华人口众多,据说有百万之众。

    宋朝实行东西南北四京制,东京开封府汴梁,都城所在地,即如今的河南开封。

    西京河南府,即河南洛阳。

    南京应天府,即河南商丘。

    北京就是大名府,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