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1章佃户四十一

    从二姨家出来时候已经过了未时,杨氏把绣品拿去荣兰坊又拿了十来条帕子回去。大件的绣品毕竟不多,闲暇时候杨氏也领了些帕子鞋面回来绣,得的钱不多但总能顶些柴米油盐。

    刘长生那三石花生和一石黄豆并没卖出去多少,便寻了个油坊准备拿来榨油。这时候来榨油的人还不多,再过个十来天附近村民都收了花生,那时候油坊就要爆满了。

    过了年,初五长得很快,个子直往上蹿,去年夏天还能穿下的衣服这时候已经短了一大截。杨氏只好趁着刘长生在油坊榨油这段时间去布坊买布给初五做新衣裳。

    迎春听说她娘要给大姐做新衣裳,没打算给她做,皱了一张小脸,苦哈哈的盯着她娘看,拉扯着她娘的衣袖,“娘,我也要新衣裳,我也要......”那双杏眸里蓄满了水,眼看着就要决堤。

    其实过了年因为初五上山打猎,家里伙食好了,她们三姐妹的身体都长得快。但迎春和立夏几乎都是穿初五的旧衣服,衣服穿着还合身,杨氏便没想着给她两做新衣裳。

    初五家夏天的衣服多数是麻布,也有一两身是粗棉布的。这些布料都比较粗糙,但胜在价格便宜穿着透气,附近的百姓夏天多是穿这样的布料做的衣服。

    一匹麻布五分银子,就是五十个铜子的价格,一匹布做大人的衣裳估摸着能做上四五套。如今家里出了夏粮,粮食不成问题,又有初五上山打猎得来的银钱,手头上也宽裕了些,杨氏便点头答应了给迎春和立夏也做身新衣裳。

    迎春见她娘答应给做新衣裳,高兴的第一个领了头奔出去,一面跑一面拍手欢叫,“新衣裳!新衣裳!”跑出老远见自家大姐和阿娘还在油坊里,着急的催促道:“娘你们快点!”

    立夏虽然对吃的比较感兴趣,但她毕竟是个孩子,这会儿听说有新衣裳也是高兴得不行。跟了迎春冲出油坊,一面跑一面咯咯的笑,“哦哦,有新衣裳喽!”

    杨氏见了女儿们这般,不由觉得好笑,“就来,迎春拉着立夏,看住点儿,别摔了!”

    初五看着高兴的乱跑的迎春和立夏,心里不由的羡慕。会向父母撒娇,要漂亮的头花和衣服,会对着父母哭闹,得了新衣裳会很高兴,或许这才是一个孩子真正的模样。

    初五前世没见过布匹,到了祥和布坊见着各色各样的布匹,初五也忍不住挑拣了起来。初五好奇怎的村里很少见妇女们织布,也没见过自家娘亲织布的时候,便问了杨氏。

    杨氏笑了戳着初五的小脑袋道:“竟是好奇这些东西!咱们牛头村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多是逃难过来的,没田没地,自家粮食都不够吃,哪里来的田地种那些桑树苎麻棉花的?”

    初五听了她娘的话,想着也是这么回事。佃农家里租种的是地主的地,收成一半要给了地主,哪里有田地给他们唬弄布匹?且织布也是要人力的,妇女们白天下地,晚上回来还要做家务缝补衣裳,哪里有这个功夫再织布?

    杨氏选好了布匹付账的时候初五瞄见了柜台旁边放着的一匹藏青色棉布,想着罗家送了她弓箭,又教会自个打猎,算得上自己的师傅了。如今自家得了银钱,罗家的恩情也要报,便指着那匹藏青色的布匹问那正在收钱的伙计道:“这匹棉布怎么卖?”

    那伙计听了初五的问话,笑了道:“小姑娘好眼力,这匹布可是昨天刚到的新货,穿着舒适的细棉布,可是要来上一匹?”

    杨氏见初五果真去挑拣翻看,皱了眉道:“咱们这里已经买了一匹,用不着再买了。”

    “罗叔教了我打猎,我想着给他们家也稍上一匹,算是咱们的谢礼。”初五翻看了棉布,转头对那伙计道:“烦请帮我把这匹也包上。”

    杨氏听说是要送罗家的,便没拦着初五,付账时候想要掏钱,却被初五拦下了。初五用杨氏给的那吊钱付了帐,几人才抱着买来的布匹出了布坊。

    初五抱着怀里的细棉布,看了眼迎春和立夏手中抬着的麻布,摸了摸兜里的钱。不由的感叹,难怪她娘不买棉布,就是普通的棉布也要一钱银子一匹,她怀里的细棉布足足用了她二钱银钱!

    娘几个回到油坊时候刘长生正在挑花生,把炒过的没去壳的花生挑出来剥壳。几人放下手中的东西都搬了凳子过去挑拣花生。

    花生油的好坏,很大部分要看花生炒的好不好。花生炒得过了,榨出来的油就会比较焦黑,有一股子焦味,油品不好。

    油坊是镇上唯一一家油坊,附近人家祖祖辈辈都是拿了花生豆子来这里榨油。油坊的技术是过得去的,这会儿初五家的花生炒得也合适,脆而不焦。

    炒过的花生很香,立夏搬了凳子过来便抓了一把往嘴里扔,吃得可香了。整个挑花生的过程立夏都在吃,把挑出来的花生剥了壳直接扔自个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