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5章 抬举

    不管多尔衮死没死,这时候必须保住皇太极的性命,只要皇太极还活着,代善就不敢轻举妄动。

    若皇太极没了,以八旗的尿性,两黄旗和两红旗必有一战。

    到那时大厦将倾,就算她和达哲都躲在府中也要跟着倒霉。

    不如搏一把,搏皇太极还没死,搏代善畏惧两黄旗害怕背负弑君骂名,想等皇太极没了名正言顺继位。

    总管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爷阵亡,皇上病重,风雨欲来,福晋大着肚子产期将至,这时候不躲在王府待产还敢往宫里凑

    可明玉这话并不是对着他说的,总管事刚要开口劝阻,早有人应是下去准备了。

    魏循担忧地看向明玉,明玉坚定回望,魏循知道劝也没用,也知道明玉的选择是最明智的。

    他垂下眼眸“好,我陪你一起去。”

    明玉辞别达哲,登车赶往皇宫。

    皇宫一切如常,明玉传软轿直奔清宁宫。

    清宁宫里井然有序,要不是空气中弥漫着熬药的味道,明玉简直以为皇上病重是讹传。

    皇后看见明玉也是一惊,旋即红了眼圈,让原本就红肿的眼睛看起来更红了。

    她拉过明玉的手“你都知道了”

    只问出这一句,皇后便说不下去了,只是流泪。

    明玉也很难过,可她心硬,眼窝深,想哭都哭不出来“娘娘,逝者已矣,皇上怎么样了病得严重吗”

    刚得知多尔衮阵亡的消息,她哭成泪人,明玉居然没哭。

    不但没哭,说“逝者已矣”的时候好像在说别人,连眼圈都没红一下。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皇后都有些佩服了。

    不过皇后很快被转移了注意力,因为明玉问了一个更致命的问题,皇上的病情。

    皇上也是听说多尔衮阵亡的消息才病倒的,听说在大帐里连吐了三口血,之后便昏迷了。

    被岳托送回来,人到现在还没醒。

    巫医诊过脉说是急火攻心,伤到了脏腑,又因劳累勾起旧疾,新仇旧恨一并发,只能靠服药勉强维持。

    至于能不能醒,何时能醒,都是未知。

    因皇上昏迷,礼亲王继续监国,一日几次进宫探病,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国不可一日无君。

    皇后假装听不懂,礼亲王也是越来越没有耐心,话说得越来越露骨,恐怕再过几日便要有所行动了。

    皇上的病情皇后不好明说,只是一边流泪一边摇头。

    一切都跟明玉预想的差不多,皇上病重快不行了,礼亲王又当又立,只差逼宫。

    “娘娘有何打算”明玉问。

    礼亲王手握重兵,皇后一个妇道人家还能有什么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吧。”

    明玉显然并不认同,见屋中除了乌云并无他人伺候,小声提醒皇后“娘娘莫不是忘了,皇上有嫡子。”

    皇上有嫡子,就算皇上没了,也应该由嫡子继承皇位,断断没有传位给兄长的道理。

    皇后第一反应是八阿哥,黯然摇头“八阿哥身子骨太弱,周岁了都不敢抱出门。要是冷不丁被抱到冻死人的崇政殿坐上半日,怕是命都难保。”

    如果八阿哥有个三长两短,海兰珠也活不成了。

    明玉“自然不是八阿哥,是娘娘您的儿子,九阿哥。”

    九阿哥虽然还不到一岁,胜在身体好,抗冻耐造。

    他可是明玉用空间灵泉浇灌出来的铁娃娃。

    听说清宁宫抱着九阿哥出去玩的宫人们冻坏了好几个,九阿哥依然坚强,连个喷嚏都没有。

    经明玉提醒,皇后也觉得九阿哥能当此大任,可代善有人有兵有资历,皇后怕争不过反倒被他记恨上。

    皇后的顾虑明玉都懂“九阿哥身后有两黄旗和整个蒙古,娘娘怕什么”

    两黄旗是皇上的嫡系,其忠诚自不必说,可整个蒙古

    皇后懂了。

    科尔沁是漠南蒙古的领头羊,她是九阿哥名义上的母亲,明玉也支持九阿哥,明玉支持达哲肯定也会支持,有了她们三个人的支持,科尔沁必然不会倒向别人。

    额哲是额驸在漠北,是皇上亲封的察哈尔亲王,有了这一层关系,额哲只会支持九阿哥。

    漠北广大,除了额哲这一支,大部落还有郭尔罗斯氏的母家。

    且不说郭尔罗斯氏是九阿哥的嫂子,就是豪格被代善扔在关内不管不问这一条,郭尔罗斯氏也不会与代善甘休。

    就算代善资历老,手握重兵,且有部分老臣的支持,可九阿哥是皇上的嫡子,有两黄旗,背后还站着整个蒙古。

    完全有放手一搏的资本。

    皇后彻底从悲伤中醒过神来,趁着皇宫还能正常进出,吩咐人传召郑亲王济尔哈朗入宫。

    她毕竟只是一介女流,有些话她不能自己说,总要找个人代言。

    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铁杆,镶蓝旗的一部分军队被拨给豪格从西路入关,如今也被代善放弃了,济尔哈朗就是最好的盟友。

    代善自己不行,儿子却是个顶个的厉害,岳托、硕拓和萨哈廉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岳托更是因军功受封郡王。

    这些年两红旗韬光养晦,不管是三征察哈尔,还是两征朝鲜,都出力很小,伤亡也很小。

    相比之下,两黄旗跟着皇上东征西讨,虽然都是精兵,奈何人数远不及两红旗。皇后觉得只有郑亲王一个盟友还不够,于是又命人将索尼和鳌拜两人召来。

    就在三人被召入宫之后,代善也不请自来。他先问过皇上的病情,又问皇后皇上重病未醒,这时候召这么多人进宫所为何事。

    皇后没回答,代善以为皇后怕了他,冷笑一声道“如今前线失利,多尔衮多铎阵亡,豪格命悬一线,皇上重病昏迷,各位都是怎么想的”

    屋中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代善看看济尔哈朗,又看索尼,终于撕下伪善的面具,以真面目示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国不可一日无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推举贤能,另立新君。正好肱骨之臣都在,大家说说谁更合适”

    话音未落,皇后冷笑一声“皇上只是病重,还没到另立新君的时候。就算真到了那一天,皇上有嫡子,自然由嫡子继位,这有什么好商量的”

    代善没想到第一个接话的是皇后,更没想到皇后会搬出什么嫡子来。

    代善想笑“皇后说八阿哥八阿哥学会走路了吗”

    周岁还不会走路,连冷风也吹不得的稚子拿什么跟他争

    “不是八阿哥,是本宫的儿子,九阿哥。”皇后理直气壮。

    九阿哥

    皇后不说代善都快把九阿哥那个小怪物给忘了。

    九阿哥如今寄在皇后名下,确实是皇后的儿子。可九阿哥才几个月大,又有那样的名声,他真能做皇帝

    代善根本没把九阿哥放心上,笑着问其他人“各位以为如何”

    就算九阿哥是皇后的儿子,是皇上的嫡子,可大清从来都是能者胜力者强,谁的拳头硬听谁的。

    子少母壮垂帘听政这么可笑的事在南边可能有,在大清绝无可能。

    谁知郑亲王济尔哈朗忽然接话“我同意皇后的说法,皇上有嫡子,真到了那一天理应嫡子继位。”

    刚刚他们过来的时候,皇后已经做出承诺,九阿哥年幼,她是一个妇道人家没什么见识,不会干预朝政。

    在九阿哥成年之前,将组建内阁,由内阁共同执政,类似皇太极刚当上大汗那会儿的四大贝勒联合执政。

    而此时,多尔衮多铎阵亡,豪格生死未卜,哪儿还有什么四大贝勒,自然是谁支持九阿哥谁就能进内阁参与政事决策。

    这个诱惑太大了,大到成功冲破了所有思维定式,所有约定俗成。

    索尼附议。

    鳌拜附议。

    代善“”

    明玉适时接话“臣妾附议。”

    从济尔哈朗几人走进清宁宫,明玉一直坐在主位下首的太师椅上,无声站队。

    她如今已经是大清最富有的女人,靠租赁田庄山庄,几乎掌握了盛京城周围半数以上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