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章 年年发财

    其实吴柯是抓住了陈明昌的软肋,也不是多么高明的办法或者运气爆棚。

    陈明昌一直想培养女儿,但直到现在她都不能真正的独当一面。前一段时间虽然暂时代吴柯管理了几天销售部,但时间太短了,中间也没有发生什么事。

    这次吴柯即兴提出由陈轻雁做产业园区负责人,陈明昌很是满意。建成后的园区会是本市乃至本省最大的食品加工设备生产园区,手下都是年过半百的老油条厂长,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吴柯的这个安排,打消了陈明昌的大部分顾虑。

    产业园区建设很快展开,土地平整工程看起来吓人,其实对于大型机械设备来说小菜一碟。财大气粗的明昌集团一口气集中了本市半数的工程车加入会战,工地上热火朝天。

    不明真相的周边群众和路过的大小车司机纷纷展开讨论,猜测这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要搞开发了吗?这里紧邻北外环,交通便利,环境还算不错。

    公交四路车路过现场,车上的乘客被一眼看不到边的施工现场惊呆了。有几个可能是结伴回家的同事,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这么大块地,能盖上百栋楼吧?谁家有这么多钱搞开发?唉,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这里位置倒也不错,如果是大片生活区,我一定会把房子买到这儿的。上班也方便,离实验学校也不远,将来我儿子上学都不用发愁了。”

    “省省吧,这里可是块洼地,下边可都是建筑垃圾,十几年了没人管。还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不干净的东西呢,我劝你别买这儿的房子。”

    “能有什么东西?这么大一块地,开发商一定很有实力吧?人家又不傻,怎么会找块有问题的地呢?我觉得可以买。”

    “就是,这里离市区也不远,交通又好,关键离咱单位近呀!”

    “买买买,我们回头组个团吧,兴许能便宜点。”

    “不过这旁边是明昌集团的厂子,不知道他们搬不搬?要是不搬走,这晚上能睡着吗?”

    “谁敢让明昌的厂子搬家?我看我们还是省省吧。房子哪里都有,干嘛非买这儿?”

    车上有个请假回家的一厂车间主任,姓朱,听着车上乘客的议论,笑而不语。

    “明昌集团了不起呀?这里要是成了生活区,明昌就得搬走!他们要是不搬,我们就去上边告状。”

    “现在都提倡去产能,提倡绿水青山,他们这厂子办在这里,这不是添堵吗?”

    “不过我听说他们厂的污染很小,各项指标都达标。”

    “那又怎么样?达标了就不是工业企业了?”

    “就是,他们就该倒闭!生产的东西我们又用不上。”

    老朱听不下去了:“用不上?你们不吃米面不吃油啊?你们喝酒吗?你们吃零食吗?”

    众人转脸一看,老朱穿着蓝色工作服,胸前的红色“明昌集团”字样异常醒目。

    好嘛!本来还愁找不到出气筒呢,这不是现成的吗?

    “你是这厂子的吧?赶紧跟你们领导说,搬走!我们可不像整日里听你们的机器声!”

    “就是!赶紧滚蛋,这里是生活区。”

    老朱怒不可遏:“生活区?谁告诉你们这里是生活区了?这里现在在平整地面,我们要建工业园区!想住到我们厂周围?别做梦了!市、区的规划,这里就是工业用地,现在我们集团已经把这块地拍下了。”

    “你们在这儿建工业园区?疯了吧?冬天北风来了,污染全都吹到市里了。等着,我明天就去告你们。”

    老朱恨铁不成钢道:“这位,你上过初中吧?学过地理吧?我们厂的位置在主城区东北方向,我们市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怎么会有污染?再说了,我们的排污设备是非常先进的,已经达到欧盟的排放标准,别杞人忧天了好吧?”

    那人的脸青一阵紫一阵,还想争辩但苦于找不到有力的话。老朱说的不错,他初中都没有上完,地理课上学的东西也早就还给老师了。什么都想不出来,又不服气,憋了半天,憋出三个字

    “草泥马”

    老朱是工人,他信奉不服就干!

    老朱三下两下把那人安排了一遍,那人躺到公交车地板上再也起不了身。他的同事俱是些怕事之辈,见老朱勇猛,没有人上前帮忙,连劝架的都没有。

    车到站,老朱拍了拍手大摇大摆的下了车。

    “明昌集团的工人打人了!”

    见老朱下车,几个人一起义愤填膺。

    其他乘客和司机看了现场直播,根本不同情他们,没有人响应。

    “打人了,明昌集团工人恃强凌弱!欺负手无寸铁的普通市民!”

    “告他们去!”

    第二天,又是一家不知名小报,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财大气粗恃强凌弱—明昌集团一厂工人无故暴打市民》

    本来这小报是没有人看的,已经濒临倒闭,但是,醒目的明昌集团字样吸引了好事的市民。

    车站、码头、社区、公园,人们奔走相告,一致要求把打人者揪出来,还市民公道。小报通讯员有了底气,带着摄像机便要进厂,结果门卫不放行。

    通讯员退而求其次,去了旁边的施工现场,反正你们是一家的,总得有个人出来说话!

    吴柯正端着保温杯站在临时工棚的门前监督进度,这几天他心情很好。土地各项手续办的非常顺利,地面平整的工程也快速推进。胸中的整合大业,马上就要从图纸上搬到现实,人生又有了很多可能。

    通讯员转了一圈,工人们忙的没空搭理他,有些愿意搭理他的表示自己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吴柯头上的白色安全帽在现场仅此一顶,通讯员看到了希望。

    “您好,我是XX报的通讯员,想要问你了解点情况。”

    谁让吴柯心情好呢?正愁没有人闲聊呢。

    “走!进工棚说话。”

    二人坐定,通讯员就要开摄像机和录音笔。吴柯摆手阻止:“你要是开了这些,我一句话也不说。”

    通讯员见吴柯气场不凡,心里有些发虚,便关了设备。

    “那请问,您是这工地的包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