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温水煮青蛙

    德祥病了,皇上让他休假。

    被德祥提任上来的是吴世达,吴世达是个三十出头的太监,虽没有德祥的资质,但是能被德祥提上来,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吴世达只这几日接任德祥,跟随在皇上身边伺候,德祥手中的活,没有全部给他,比如协助皇后办案一事,还有其他不当紧办的。

    皇后差人去喊德祥,得知德祥病了不能前来伺候的信儿,心中不虞,道“早不病晚不病,偏偏事赶上了他要病。”

    她手中的案子涉及太后和皇上,那么大的案子,不是可以拖延不办的,只她自己去办,虽说她已两世为人,但办起来也不轻松。

    已向太后请示过,去审讯宁寿宫的轮班太监,但太后没给出答复。

    她也明白,她审太后宫中的人,到底没了太后的脸面,太后不乐意也是情有可原的。

    她问王嬷嬷,“嬷嬷,这事砸手中了吗”

    恰好宁诗怡进门,皇后看宁诗怡一眼。

    王嬷嬷没说出一二三来,皇后耐住烦躁,“请教”了宁诗怡,问她怎么看这事。

    宁诗怡知这案子审不得,道“娘娘既碍于太后娘娘的颜面,不若交于张全公公,宁寿宫的事,他审起来也方便。”

    说是皇上要审,但这事碍着的是太后,不是皇上,要说法也是太后要说法,推到宁寿宫,让他们自己处理,他们审出什么结果,他们自然都是满意的。

    她愿意这么建议皇后,可不见得这建议就是好的。

    皇后已经没辙,只能听宁诗怡的办,让人去把张全叫来,吩咐了张全这事。

    张全领命,不管皇后交不交代,他都会查,但他私下查,那查出什么都不好张嘴,皇后既然给了他这个指令,他查出什么,说什么,就由他决定了。

    吴世达前期不了解这事,德祥也不会把实情告知他,但提点了他留意这事,所以得知皇后将这事推给张全后,吴世达当即把这消息禀给了李奕。

    李奕听了默不作声。

    自从处置了兵部朱之文之后,再也没有官员去面见太后,这虽遏制了太后的权势,但太后七年的影响也不是能一下消散殆尽的,唐瑶怀孕的事还没传出去,若传出去了,形式会如何变化,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可以背地里做手脚,却不愿意明面上和太后对上。

    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事是怎么回事,只要没人说出口,它就是个哑炮,不让宁寿宫的人去查也因为此。

    张全去查了,他会查出什么呢不清楚。

    不过李奕已不能再去叫停此事,否则即使没事也叫人看出有事了,李奕对吴世达道“让德祥过来见朕。”

    李奕把吴世达传的话告知德祥,让他看着办。

    最坏的打算,这件事被捅出来,那责任也不会落在李奕身上,自然德祥去顶,德祥明白这点,所以他比李奕还着急,拖着病体也要把这事半圆满。

    皇后把担子撂出去,再也不焦头烂额,日子又回复平常,甄淑仪和别的妃嫔偶尔来她这里坐坐。

    又过了几日,张全来她这里回话,把审查经过,口供物证都送来。

    张全说就是那畏罪自杀的看守太监不留心着了佛堂。

    皇后道“还真是他啊。”虽半信半疑,但证据都拿来了,她也不管那么多了,可算能交差了。

    皇后从座位上起身,整整装束,道“张公公,随本宫走一道,把这事回禀了,”她也没忘记张全的苦劳,道“这事是你的功劳,且等着皇上赏你。”

    张全站在皇后身后,在皇后看不到的地方露出苦笑。

    张全弯腰低头道“是,娘娘。”

    皇后已好几日不见李奕,借着去回话的功夫,见一见李奕才是真。

    甄淑仪见她去面见皇上,羡慕的不能自已,当即也想跟上,她这几日来天天拜访皇后,为的不就是沾这个光吗

    皇后余光看见她起身,停身,道“甄淑仪妹妹先请回吧,改日再来本宫宫里小坐。”

    皇后怎么会让她跟着去她自己去面见皇上的机会都少有,哪有那个好心给别的女人做嫁衣

    甄淑仪的笑僵住,欠欠身告退。

    皇后出宫,宁诗怡站在游廊后看见。等皇后走后,宁诗怡继续往前走,碰上出门的甄淑仪。

    甄淑仪往常看见宁诗怡还有个好脸色,今日被皇后这么对待,心情差极了,只瞥一眼宁诗怡,便转身就走。

    总是宁二姑娘宁二姑娘的喊宁诗怡,谁不知道宁诗怡到底为什么来的,说起来跟她们一路的货色,偏她还没有个名分的遮羞布。

    想到这甄淑仪觉得好笑,嘴角勾出个讽刺的笑意。

    她往常从未如此对宁诗怡过,这是第一次,宁诗怡看见了,并不往心里去,而开口说了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恭喜淑仪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