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章 比武招亲 上

    中都北京是大金国的都城,是天下第一繁华胜地,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北京等地,在当时即便是宋朝旧京汴梁,新都临安,与之一比,也要礼让三分。

    林小绪以前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小镇,即是上了大学也没出省,虽是暑假旅游时有去过北方,但七百多年前的北京对于她来说,却是完全陌生又充满着吸引力的。

    在大街上行着,只见四周雕栏绮户,画阁朱楼。大户人家门前石狮相对,车马盈门;市井人家间的各式摊贩,酒店茶楼。这一件件,居然就跟电影里拍的电视剧里演的一般无二。

    林小绪不是没去过影视城,但她运气不好,去的时候没遇上剧组拍戏,又是冬天淡季,所以整个影视城里只有三三两两几个游客行人,没有生趣。

    如今坐在小红马上一摇一摆地向前走着,还牵着四匹寻常难得一见的白骆驼引人眼球,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实在是太爽了!

    只是,林小绪总觉得路人看她的目光有异,不由也低头看了看自己。

    呃……好吧,她穿越了!

    难怪总觉得有什么怪怪的呢,一身现代的装束,真的跟这四周的景啊人的极不和谐。

    俯身在身边一只白骆驼背上的布包里翻了翻。这行囊本是严丝儿的,她牵她骆驼的时候顺手也就拿了过来,希望严丝儿出门在外,身上多备点银子啊!

    好在不负所望,翻了半天终于翻出了一锭金子和几颗小碎银。

    林小绪是不知道这里的物价的,当然更不知道一颗碎银子的价格,不过穿越小说里常说十两银子就是寻常百姓家一年的生活费了,那她手上的这些应该算是巨款了吧?!

    问了好几个路人,林小绪终于在一个大街转角处找到了京城里唯一一家成衣店——锦衣坊。

    好吧,这都怪古代全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寻常人家要做套衣服得从纺线织布开始,就算大户人家要做衣服也得先在布料店里选了布匹,然后拿去给裁缝做。

    她身上就这么一套衣服,没换洗的了,又沾了泥水染了风沙,要是真让她从头买布找裁缝做衣服,她非疯掉不可!

    好在是在中都,够繁华,各地客商往来频繁,这才有这家小有规模的成衣店。

    林小绪下了马,让店伙计把马和白骆驼在门口的系马石上绑好,自己则一边抛接着碎银子摆阔绰一边朝里走了进去。

    “姑娘,你要什么款式的衣服?是要直领对襟式的长裙配大袖罗衫,还是普通的短衣长衫?”老板是个戴一方乌角巾的中年男子,林小绪一进门他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林小绪呵呵地笑着点头不语,话说她是个汉服白痴,老板说的那些专业名词她只能在字面上懂一点。

    本着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处世原则,林小绪只说了一句,“嗯,嗯,老板。我想先自己看看。”就甩了老板自己拨弄了起来。

    说实在的,这店里的衣服跟影视剧里的一比,再华丽的也给比下去了……

    不单是款式落伍,就是颜色也不鲜艳,多是些干草色的。

    林小绪一边选一边叹气,一边看一边摇头,然后目光就被一套白色长衫吸引住了!

    此衣分里外两层,内衫纯白,外罩上有水墨色暗底行书,款式新颖,布料经手的感觉也很是不错,在这成衣坊里虽算不上顶贵的,但也肯定上乘。

    林小绪决定,嘿!就是它了!

    “老板,这件衣服怎么卖?!”林小绪当下叫过老板问道。

    老板见了,却为难了,“姑娘,这件衣服本店不买的。”

    “为什么?”闻言林小绪有点不开心了,稍稍抱怨道,“衣服挂在店里却不买,老板,你做什么生意啊……”

    “姑娘,请您见谅,这衣服是一位公子定做的,今日就要来取货啊!”老板解释道。

    林小绪皱了皱眉,托腮想了想,拿出一颗碎银子道,“真不卖?”

    “真不卖!”

    两颗碎银,“老板你确定?!”

    “我……我确定。”

    “既然这样啊……哎~”林小绪见状故意叹了口气,直接拿出五颗碎银子在手里抛啊抛,无奈道,“那真是可惜了!”

    老板一把抓住林小绪的手腕道,“姑娘,有句话,我们里面说……”

    早这样不就行了么,林小绪耸了耸肩,有钱能使鬼推磨,就看钱多钱少了,万事皆有价,凡是好商量嘛

    她刚刚就怀疑了,一件不能卖的衣服,老板还会把它挂在店里最醒目的地方……

    等进了内屋,林小绪傻掉了。

    只见屋里挂着十几件与刚才那套衣服一模一样的长衫,论质地谈手感,还都不输外头那件。

    “这?……”林小绪看了看老板。

    精明的奸商老板笑道,“不瞒姑娘说,我们锦衣坊除了出售成衣外,也接订单。订单多是单件套的,但看到样式好的,我们也会多仿制几件,等过了一阵子原买家忘了再拿出来出售……”

    明白了,商业盗窃啊!难怪这年头限量版也常玩撞衫……

    选了两件适合自己体型的长衫,付了五颗碎银子给老板,林小绪便进了锦衣坊的单人小间。

    先洗了个脸,除去脸上的污泥,又拿白布裹了胸直接换上了新买的衣服,接着用白绸半扎了头发,还留一些披垂在肩上,最后把那瓶小巧精致的色狼喷雾剂往后腰腰带上一插……

    OK!搞定

    等出了小单间时,却见候在门外的店小二在看了她后,神情一怔的,讷讷道,“公……姑娘,你要的扇子……”

    拿过扇子一拍他的头,林小绪乐道,“什么公姑娘母姑娘的,叫我林公子!”

    “是,是,林公子!”

    “嗯,这还差不多。诺!把我换下的衣服拿去洗了,熨干后打包了好好放起来!至于我的马和骆驼么,用上等饲料先喂着吧。我晚上自会回来一并取走的。”

    “好的,林公子!”

    “等等!”小二答诺要走,却又被林小绪叫了住。

    “公子还有甚么吩咐吗?”小二问。

    “这个嘛……”林小绪拿折扇点着下巴,嘿嘿一笑,问道,“这里最近有没有哪里有比武招亲啊?”

    …………………………………………………………………………………………………

    在开阳东西两坊相间的景风门大街上,今日人声喧沸,人头攒动,特别的热闹。

    只见石安门下的空地上,有人用简陋的木板搭造了一个高有丈余的小木台子(也就半米多高吧),木台正中插了一面白底红花的锦旗,锦旗上绣“比武招亲”四个金色大字,而锦旗下方则站了一对父女。

    那老父才四十出头的年纪,却已两鬓皆白,脸上皱纹婆娑,可身子依旧挺得笔直,身边一杆银枪甚是威武。

    而那女子,十七八岁的样貌,瓜子脸,芙蓉面,身体修长匀称,纤腰不盈一握。朔风过时,一身红衣迎风舞动,很是动人!

    郭靖在路边面摊吃完面时,正好就碰上了这场热闹。他在蒙古时从没遇过,心里好奇,便也围了上去。

    但见那老父上前一步,郑重说道,“在下姓穆名易,山东人氏。路经贵地,只因小女念慈年已及笄,却尚未许得婆家。她曾许过一愿,望将来夫婿是个武艺超群的好汉,因此斗胆在这设下擂台。凡在三十岁以下,尚未娶亲者,若能胜过小女,在下即将小女许配于他!”(节选自金老爷子原话,有删减改动)

    他话一说完,就见从台下东西两边分别跃上了一个男子。

    东边的是个白胡子老头,西边的是个光了头的和尚。

    林小绪赶到石安门下的时候,正赶上这一幕,她打开折扇摇了摇,擦干额头上因赶路而沁出的汗水,话说万幸,总算是叫她赶上了!

    可看着前面肩贴肩脚并脚,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还一个个往前挤的场景,林小绪为难了。

    哎,看来今天不破财是不能消灾了……

    摇了摇头,林小绪一合折扇,从袋子里掏出大把在钱庄兑换的铜板往地上一撒,吼着嗓子叫道,“哎呀!地上好多钱那~谁掉了钱啊!好多好多的钱啊……”

    “啊呀!真的有钱啊?!”

    “快捡快捡啊!”

    “哪里,在哪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