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5章 入v啦

    还在铁梨山上的凤离浑然不知自己的终身大事,已经被许多人惦记着了。

    他正坐在安王妃跟前,听着王妃说话。

    “先还说要在城外多住几日。没想到,你曾外祖母亲来求情。”安王妃手里端着一盏茶,轻啜了一口,加了梨花蜜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

    凤离点头,“她能够想到回侯府求援,也不算奇怪。”

    小李氏为人如何,凤离心知肚明。“既然如此,咱们便回城”

    不欲令王妃为难,凤离主动提出先回城区。

    “我这两天都没有往温侯爷府里去,怕是会落下功课。”

    “你这孩子,每次都是懂事的叫人心疼。”安王妃放下水,“温侯爷是个有能为的人,既有机会跟着他学,便要认真。说起来咱们家里,前程自然是不用发愁的,只是,学到身上的本事,谁也不嫌多不是”

    凤离称是。

    安王妃想了一下,试探着问凤离,“你今年也就快十五了,亲事上也确实要相看起来了。”

    又笑,“也不用害臊,人都有这么一遭。跟祖母说说,平日里可有心仪的闺秀”

    “并没有。”凤离垂着眼帘。

    安王妃笑道“祖母总是会为了你挑选个可心的人。”然后就在心里头又开始盘算着,自己见过的一干闺秀之中,谁与孙儿最是相配。

    这凤离的亲事,安王妃不是没有想过。甚至早在两三年前,她就开始为孙儿相看了。只是京城里大家闺秀虽然多,可有了这样好处,就没了那样儿好处。安王妃挑花了眼睛,到现下也没选出个可心的。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慕少艾的时候。唉,如林沉那样从小不学好,满大街逗姑娘的叫人心急。可这孙儿这般对女孩子没什么兴趣的,也叫人着急。

    瞧着老王妃一副认真的样子,凤离不禁笑了起来,“祖母,这事不急,我也不想过早成亲。”

    “那怎么行都说成家立业,这先成家,然后才能立业哪。再说你祖母我还想着早些抱重孙子呢。”安王妃真急了,“婚姻大事,可就得上心呢。再者又不是立刻就叫你成亲,现在开始相看,也得好生挑选,定亲成亲的,怎么也就十八了。”

    可是不早了呢

    说完又自责,“其实这事儿头一两年我就开始当心了,就是有些挑花了眼。你跟祖母说说,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祖母,真的没有特别喜欢哪一种姑娘。虽是咱们娘两个私底下说话,只我觉得,还是不要去说道人家姑娘了吧。”

    这八风不动的样子,安王妃就更急了。与顾老太太说话的时候,抱怨道“其实这成家和立业,有什么冲突呢偏生阿离这孩子嗐。”

    顾老太太家里也正给孙女相看人家,对此亦是深有感触,连连点头,“正是这话。虽说这婚姻大事都父母之命,可到底也得顾着些孩子们的意思才好。说到底啊,往后的日子是他们自己过呢。”

    她见着凤离后,也不是没有品度过。只是仔细想了一回,家里几个适龄的女孩儿,还真和凤离不般配大丫头阿珎,从小在王家长大,脾气随了王家太太,有些个假清高,说白了就是矫揉造作了点儿,她的性子,不适合嫁入公爵王府。二丫头阿瑶倒是模样性情都好,可认真算下来,二老爷身居四品,凤离将来是要做王府世子的,阿瑶身份上就有些不对等了。剩下三丫头阿珠和四丫头阿珏都是庶出。

    凤离人虽好,奈何自家姑娘条件不达标。

    两个老太太面对面地叹了一回。甭管娶孙媳妇还是嫁孙女,都是件难事儿啊

    就在这长吁短叹之中,两家人一同回了城里。

    因顾老太太一行人不是女眷便是年纪尚小,安王妃命凤离送了他们回府去,顾老太太推辞了一番,欣然接受。

    凤离没有坐车,骑着马护在顾家车外,身前还抱着个皮小子,沈初一。

    被凤离搂着骑在马上,沈初一左看右看的,小脑袋扬的还挺高。

    “可把他给神气坏了,你瞧那左顾右盼的。”四姑娘羡慕死了初一能骑马,伸胳膊碰了碰阿琇,“九妹妹,大伯父送你的那匹小马,叫我也骑骑成不”

    “那有什么不成的”透过车窗看出去,阿琇心里头也跃跃欲试的。她爹虽然送了她一匹小马,可她娘说她还小,硬是不叫骑着,每天就养在马厩里,简直是浪费。

    四姑娘就满意了,拿出一块儿梨花糕塞到阿琇嘴里头,“那我谢谢妹妹啦。”

    她性子粗放,并没觉得有什么。一旁的阿珎却多少有些不满。

    她父亲对孩子们一向大方,不说现下,就从前她在王家住着,父亲不管心里头如何想,但每个月都有东西送过去给她。得了什么稀罕的,也不会少了她的那一份儿。唯独这回,独独给了阿琇一匹小马。她去看过了,那匹小红马当真漂亮得很。

    当然,阿珎不承认自己心底那种酸溜溜的感觉就是嫉妒了。

    “咱们女孩子家家的,可骑什么马呢”饶是在马车上,阿珎也坐得端端正正的,慢条斯理地说道,“九妹妹还小也就罢了,四妹妹你都这么大了,莫非二婶子没有教导过你身为女孩儿,该斯文稳重一些么”

    一句话说的四姑娘都愣住了。

    她怎么就不斯文啦从小她性子就这样,祖母嫡母的都没说过什么,大姐姐倒来教训她啦再说了,又没有规定说女孩子不能骑马。多少女孩儿都会骑马,还会凑在一起击鞠呢,有什么不斯文的了

    “大姐姐书香人家长大的,自然懂得斯文啦。”四姑娘也不是好惹的,当下就怼了回去,“我不行啊,我姨娘就是个丫头出身,我当然也粗劣得很了。”

    “你我又没有别的意思,还不是为了你好”阿珎气红了眼。四姑娘这话,不就是在讽刺她从小在外祖家里头住着,不肯回家么

    “那我谢谢大姐姐啦。”四姑娘翻了个白眼,特别不淑女。

    “四妹妹”同一辆车上的阿瑶忙轻轻喝了一句。

    四姑娘倒是肯听,张了张嘴,阿琇眼疾手快,抓起一块儿糕塞进了她的嘴里。

    赌气地扭过头,阿珎心里头发酸,眼圈儿红红的。

    父亲续弦的时候她年纪还小,继母又是那样的出身,外祖母生怕她在继母手里头受磋磨,就把她接到了身边养活着。

    那会儿她还不大懂事,只知道外祖父外祖母都对自己好,舅舅舅母也都和善,表哥表姐妹也都和自己玩得好。每每回到国公府里,却和底下的几个妹妹说不到一起去。再加上又有了继母,她虽知道这也是正常的,心里却难免有些个芥蒂。

    两下里一比较,自然更喜欢在外祖家里住着。难道这是她的错儿

    后来父亲提出要把她接回来,外祖母还因此病了一场。饶是这样,继母亲自出面去接了她,她不是也回来了吗

    至于到了现在还拿出来讽刺她么

    这两年国公府虽然和外祖家里依旧有往来,年节也有礼物往来,不少走动,但就是能够让人感觉到,父亲与她外祖家里,是渐渐疏远了的。阿珎一想到这个,心里头就难受的很。

    车厢里气氛一时沉闷了下来。

    好在,没过多久,沈初一就从下了马,爬到了顾老太太的车上。

    “这是累着了吧”阿瑶笑着看了看外头,有意想要多说几句,“也不知道回去后,会不会喊着腰酸腿疼。”

    “让他嘚瑟呀,累的晚上尿了床才好哪。”阿琇接了一句。刚才初一骑在马上,那叫一个得意呦。

    阿瑶笑道“叫初一知道了你这么说他,又要哭着喊着不答应了。”

    捏了捏阿琇的脸,“初一还小呢淘气了一点没什么,你别总是欺负他。要是安弟有初一一半的活泼,我都只有高兴的。”

    安哥儿,阿瑶的嫡亲弟弟。初一出生以前,安哥儿就是国公府里头唯一的男孩儿。

    二老爷二太太对这个儿子也很是看重,期望值高得很。二老爷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就亲自给开了蒙,后来更是延请了学问渊博的先生来府里坐馆。霍青时刚到京城的时候就,还来附学了一段日子呢。

    安哥儿这孩子与初一的性格,整个儿是个天地之别。初一一天不淘气就皮痒痒,登高上树掏鸟窝,就没他不敢的。用阿琇的话来说,幸而没长毛,不然得让人说是猴子精转世。

    安哥儿就完全不同了,那叫一个闷啊。阿琇今年都六岁了,一年到头的愣是很少见到这位堂兄他都在外书房里苦读哪。

    这才十来岁,都快念成了老夫子了。

    就像这次去铁梨山,阿琇她们都来了,初一也来了,顾老太太也去叫人问了安哥儿,安哥儿愣是不肯来哪。

    “堂哥最是用功了,二姐姐平日里多关照关照他就好啦。”

    阿瑶叹气,“我就怕他用功太过了,累坏了身体呢。”

    凤离送了顾老太太等回到国公府,早有温氏和二太太三太太迎了出来。凤离略坐了一下,便告辞离开。

    温氏好几天没见着阿琇和初一了,早就想念得很。这会儿见到了,自然欢喜。尤其看到阿琇和初一两个孩子都是神采飞扬的模样,更是高兴。

    初一更是兴奋地不行,腻在温氏身边叽叽喳喳,“跟阿离哥哥一同骑马回来的。哎呀阿离哥哥的马可真好,黑马,全身上下都没有一点儿杂毛呢,油亮油亮的。坐在马上甭提多威风啦。母亲,我也要马,不要九姐姐那种小马驹,要像阿离哥哥的马那样的,高头大马”

    温氏还没说话呢,阿琇先不高兴了,“什么呀,你个小人儿要什么高头大马你上的去马么你”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初一跟前,伸出手去在初一头顶比划了一下。

    初一还是个小娃子,肉嘟嘟的小脸儿呢。全府的人里数他最小,个头儿当然也是最矮的。这简直是小娃子初一心里头的痛啦。

    “九姐姐你最坏了”初一一头滚进了顾老太太怀里,“祖母你说句公道话呀”

    顾老太太搂着初一,乐呵呵地说道“对对,初一得要高头大马。”

    又告诉温氏等,“才回来,倒是有些乏了。你们该忙忙你们的去,让孩子们也都回去歇歇,咱们晚上再一同吃饭。”

    温氏等都起身应了,各自带了孩子回去。

    二太太领着阿瑶和四姑娘一同回了二房,问四姑娘“累不累”

    四姑娘就笑道“并不很累,就是坐车坐久了,腰背有点儿酸的慌。”

    “那就回去歇着,等会儿我叫人把饭送到你房里去。”二太太和蔼地说道。

    四姑娘就知道嫡母是有话要跟二姐姐说,很有眼色地立刻就走了。

    “阿瑶,送你们回来的那位公子,就是安王府里的大公子吧”二太太也去过王府里,见过一两次凤离,“上次见到的时候,他还小呢。没想到几年过去,竟是长得这般出色了。”

    虽然不大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提起凤离来,阿瑶也还是点了点头,“这次去铁梨山,正好碰到王妃娘娘也去上香。今日一同回来的,王妃娘娘说咱们去的都是女眷和孩子,就命大公子送了我们回来。”

    二太太拉着女儿坐下,“那这两天,你们都同王妃娘娘在一处娘娘对你们可还好”

    “自然是好的,说话也和气,还赏了我们东西。”阿瑶就让自己的丫鬟上来,将铁梨山上带回来的梨花糕梨花蜜都拿了过来给二太太看,“母亲,这些都是现做的,味儿真好,我吃着比咱们府里的强,您也尝尝。这蜜兑了水喝最好。”

    一样一样地将东西摆在自己母亲面前。

    二太太见她眉目清明的,好像完全没领会自己的意思,笑了一下,也就不再提安王府的话了。

    阿琇也正在给温氏展示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呢。

    “梨花糕好吃得很,娘尝一尝。”先塞进了温氏嘴里一块儿。

    温氏平时不大爱吃这些东西,却还是不愿扫了女儿的兴致,咀嚼了几下,笑道,“香甜得很。”

    阿琇得意,“当然啦。还有哦”

    让丫鬟倒了茶来,自己亲自打开了一只青瓷小罐儿,挑出些蜂蜜来兑在水里,捧到温氏嘴边,“母亲尝尝这个。”

    温氏同样笑着喝了。

    “这平安符是请人开了光的,母亲带上一个。”阿琇又拿出平安符来给温氏挂在了身上。

    “这是父亲的,这是给外公的,这是给赵嬷嬷的”阿琇一样一样地分派着。

    “我的阿琇就是懂事,这么小想的就这样周到啦。”温氏摸着阿琇的头发,笑得欣慰。

    初一不甘心地在旁边大叫,“我也有给娘和外公带了梨花糕哪。”

    就是回来的马车上都给吃了。

    温氏搂着儿子笑个不停。

    晚间,在顾老太太的春晖堂里一同吃了饭。等二太太等人都走了,温氏和靖国公又留了下来。

    “可是有事儿”顾老太太怕夜里睡不着,晚间是不吃茶的。翡翠倒了温水来,温氏亲自端给了顾老太太。

    然后坐下了,方才笑着说道“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几个丫头都大了,这不是正在相看人家么。就想问问母亲,可有中意的人家”

    顾老太太也笑,“一转眼孩子都大了。我这几年都没怎么出去过,倒是你们做父母的看了才好。就是一样,都是丫头,在家里千好万好,有什么错处咱们也都能包容着。可是嫁了人,各种规矩就得立起来了,哪儿还有松快的时候所以我想着,什么门第啊家世啊这都不重要,看着孩子人品好,家里门风清正才好。”

    “我们也是这么想着。”听到婆母这么说,温氏心里头也暗暗点头,老太太是个明白人。

    顾老太太看儿子和媳妇的神色,温言问道“可是看中了哪个人家儿”

    温氏看了看丈夫,才缓缓说道,“倒是有户部李侍郎的夫人向我打听过,我听着那个意思,是看中了三丫头。只是咱们家跟李家素无来往,我也正在打听着。三弟妹娘家有个姑姑嫁入了李家,虽然已经出了五服,也多少还知道点儿。李侍郎家的长子,如今十七岁了,亦是庶出的,因出生后没了姨娘,李夫人膝下又没有孩子,便把这孩子当做嫡子一样的养大了。我听三弟妹说,这李公子倒也是个上进的孩子,已经中了秀才的。”

    六部侍郎,也是正三品的官儿了。

    “确实不错。”

    顾老太太沉吟。别的不说,李家的门第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特别是大公子还有了功名,十七岁就是秀才了,可见书读的也不错。等个几年文章老道了,秋闱中举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前程不愁,是否庶出也并不重要。

    就只一样,“这李家怎么会看中了阿珠的”

    要知道,她生怕阿珠也随了白姨娘,弄出什么才子佳人的事儿来,轻易都不会叫阿珠出去走动的。

    “正是这个也叫我心里头疑惑呢。因此上,我也没当时就应了李夫人。若是母亲觉得还好,不如找个由头出来,咱们见见那个孩子”

    温氏不是个苛刻的人,阿珠虽然是国公府的姑娘,可说到底是庶出的。这年头儿做亲,多少的人家在给儿孙们相看姑娘的时候,先要问一声嫡庶的。李家,对阿珠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好的机会了。

    “难为你为了三丫头如此费心。”顾老太太欠身过去,拍了拍温氏的手。

    “还有一样。”温氏续道,“阿珠是妹妹,也并没有越过阿珎去的道理。只是”

    顾老太太就看她。

    温氏有点儿为难,“王家那边,有意为他们家的二公子聘娶阿珎。”

    王家,阿珎的外家。

    阿珎外祖父身居一部尚书,已经是入了阁的。按说,本就是姻亲,阿珎又从小在王家长大,表兄妹做亲,算是再好不过的了。

    温氏有温氏的顾虑,顾老太太很明白。从她这里说,也并不愿意阿珎再嫁入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