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6、第 36 章

    导演胡金铨拍摄过《山中传奇》,借助中国人对山中鬼神的想象力生发而成。真实的山中传奇没有那么奇异不过更有神秘蛮荒的力量感。在离开黑龙江省黑河市不过十几分钟车程的中俄边境的锦河大峡谷,就是一个新近被发现出来的山中传奇。

    锦河大峡谷

    东方红煤矿景象

    因为一次打猎的偶然发现,这个大峡谷在2008年才呈现在人们眼前。黑河地区的地貌属低山丘陵地区,山体属慢慢剥蚀而成,一般说,山顶浑圆,山谷也很宽阔,缺少险峻之势。

    这片新发现的区域却呈现神奇地貌:眼前为两个欧母符号,绵延10多公里长的峡谷,最深处有100多米,峡谷中的河流虽狭窄,可是水流很急,看上去有深不可测的感觉。这里属于小兴安岭东麓,本不该有如此地势,山地余脉和世人开了个险峻的玩笑。

    一个猎人的偶然发现

    2008年秋,锦河农场的猎人李瑞山在离开农场本部10多公里外的石金河畔打野猪。他还记得,那天带的是独弹枪,子弹有力。这一天他心情很好,尽管打野猪已经是他的家常便饭,可是一天发现几头野猪的情况还是让他惊喜,他奋力追赶山坡上一头被猎狗围攻的落网野猪。那猪跑得还挺快,它边跑我边追。他说。

    另两只野猪刚被击中,正滚下山坡,这是个让人兴奋的场面,可惜没有任何人看到。离开场部10多公里的这个荒僻山岭里很少有人迹,除了猎人和采药的农民。这里到了秋天,不仅野猪、黑熊、马鹿、飞龙等野生动物众多,黄芪、龙胆草、山参也遍地皆是。

    坐在我对面的李瑞山看上去并不特殊,个头平常,却有着多年的狩猎经验。锦河农场是黑龙江最北端的农垦土地之一,地广人稀,他说他从小随父亲学打猎、下套,包括训练猎狗,样样全能。这些年因为林地保护,野猪多起来,他喜欢上山猎野猪,枪法很准,每年秋天,几乎经常都有收获,一直到下雪前,猎上二三十头野猪,满足自家和亲戚过年所需,并不是难事。

    李瑞山说,那头大野猪动作迅捷,他边跑边喊,带的猎狗也挡不住它。石金河畔都是无名的山头,林地密集,他急追了半个小时,最终跑不动了,大公猪也没了踪影。他累坏了,躺在山坡上,此时正好是傍晚,偶然在山坡上往回一看,他惊呆了风景竟不是在山脚下常见的模样,夕阳下,石金河两岸的山谷呈现出优美的孤独,弯成一个倒过来的半圆形,坡地树林已经半红,与高大苍绿的落叶松相映成趣。原来我们这偏僻的地方还藏着这么美的风景!他说自己不是个敏感的人,但是觉得漂亮,不是能用一般言辞说出来的。

    那天晚上,李瑞山兴奋地用大野猪的獠牙就酒,里面有髓,特别香,日间的发现让他难忘。

    不过,如果不是新来的农场领导王毅一再鼓动要开发旅游产业,也许李瑞山看过后一段时间也就忘记了。可是机缘巧合,正好农场苦于自己的旅游资源不够发达,他带着试试的心态报告了这个情况,几乎所有人来看的第一眼,都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正逢深秋,峡谷里红色、金色和紫色的野花都开放了,从山坡往下看,像泼洒出去的花的河流。

    这里离最近的有人迹处的山神府地区有七八公里距离,从山头上俯瞰峡谷,多年来峡谷一直掩藏在深山中。当地人最多也就将之称为石金河两岸的山谷,没有专门的名称。场部的人来这里的时候,没有路,大家穿越7公里的次生林地,砍开了一条人行的道路。

    没多久,李瑞山在离开这里几百米的另一个山头,又发现了一处峡谷,两片峡谷首尾相连,成为两个欧母符号。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联想,当地人称这两个峡谷为情侣谷,它们连起来有将近10公里长。

    为了这个发现,场部奖励了李瑞山3万块钱。这个猎人很快将之用在了野猪养殖上。走近他的养殖场,只见屋外的大铁笼里站立着一头黑熊,见有人走过,野性未泯地把巴掌伸出笼子一捞,迅疾得令人吃惊。这头熊去年还是熊崽,是李瑞山在离农场几百里的地方伐木时捡到的。刚养的时候满地爬,和小狗一起吃东西。不远处,是他捕到的狍子和梅花鹿,还有他买来的鸵鸟和孔雀。当然,最壮观的还是满地乱跑的几百头野猪,他将野母猪捕捉驯化,繁衍成群。

    李瑞山兴致勃勃地讲起他狩猎最大一头动物的经过,那是一头大熊,是在山谷寻野物的时候碰到的。一只冬眠的大家伙,我还没看见,狗已经扑上去了。好家伙,站起来光是头就比一般的熊大几倍,眼睛模模糊糊的,冬眠呢。我本想转身逃开,可那几只狗瞬间就被它挑死了。驯好的狗不肯轻易离开,围在那吠,我开枪,一枪,轰,中了眼睛,它本身就看不清,不过还往这里扑,又一枪,才把它打倒。李瑞山说,这头熊因为太重,他运了7次才把它运回家,光是给它翻身,就找了三个人帮忙才翻动。这样的猎人,成为大峡谷的发现者,也并不奇怪。

    中苏边境的关东军防线

    离开大峡谷最近的有人烟处,是山神府,这个听起来很乡野的名字却很有来历。按照同治年间的《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记载,现在的锦河农场区域,当年只是几个小屯,各自只有几户人家,如离开瑷珲西北50里是石将河屯,西北45里是核桃沟。到了1915年,曾在附近的宏湖图建立了黑龙江省鄂伦春第一小学,可最终因为学生难以招收而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