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6章 066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王樱上辈子是没在农村长久生活过的,对于农村最大的印象就是自己一个同事,她父母不愿意到城市生活,还是在老家务农,时不时就要给女儿寄各种农产品。于是这位同事经常到了麦收季节给他们分青麦吃。

    所谓的青麦,就是麦子还没发黄,但是麦仁已经鲜嫩的可以直接吃的时间,每年就在麦收前的半个多月到一个月之间,青色的麦仁散发着粮食本身的香味。常年减肥的小护士们最喜欢这个同事,年年都要托她帮忙带。然后把青麦仁拌着鸡胸肉胡萝卜和杏鲍菇一起先煮后炒,吃起来有嚼劲还减脂。

    至于王樱自己,每次都是拿青麦仁熬糖水喝,青麦仁配上芡实,熬好的糖水里加上几个糯米圆子,颜色格外小清新,喝起来也清香扑鼻。

    同事看她们这样花样百出的吃青麦,唏嘘不已“以前我们老家,如果麦子不熟就割下来吃青麦,那是要被戳死脊梁骨的。结果这几年反倒是大家对青麦的需求量多多了,我爸妈前段时间还说有人去我们那儿收青麦,说是要拿回去喂牛要不是村干部拦了,估计不少人都要卖,青麦价格比熟麦还高。”

    谁能想到短短四十年的时间,以后的人们就已经能花样百出的吃麦子了呢

    不过现阶段是别想了,王樱戴着草帽也站上了田间地头。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抢收季节里。

    农谚所说“麦收一晌”,说的就是麦子的成熟很快。有多快呢王樱回想,一天前,地里的麦子还是青的,连着两天暴晒下来,到了第天早上,大队就响起了铜锣。

    甭管是闲在家吃饭的,还是在地里干活的,直接就聚集到打谷场上。

    田有福挥舞着手,扯着嗓门喊“同志们,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刻我们担负着粮食生产的重任,辛劳的几个月,到了现在就是检验的时候了”

    “要抓紧时间抢收,各个小组的队长要按照我们之前分好的地方,抢收不完成,咱们就不回家各家自己的饭送到地头早收完咱们早休息”

    王樱站在外围,也被这样的气氛感染。

    程淑芬程玉和钱菊花也都过来了,大队上有一个算一个,田有福是一个没落下,都给叫来了。

    王樱看田有福脸红脖子粗的样子,整个人都攒着一股子劲儿,听到旁边传来窃窃私语。

    “有福咋的了往年也不像今年这样啊”

    “嘘你不知道别的几个大队吗”

    “咋啦”

    “咱们挨着的那俩大队啊,从那边过都能看见他们的麦地稀稀拉拉的听说都是没补种好,还有下游那边的懒汉公社,现在已经断粮了”

    “就春上那场冰雹我的天啊”

    “有福也是怕乱起来,一看麦熟就叫咱们赶紧收,趁着别的大队还没开始,咱们连轴转赶紧交了分了”

    “赶紧收了吧,我瞧着今年的天候也不大好,开年就是雹子,咱赶紧收了,心安。”

    “谁说不是呢,幸好前几天刚分了猪肉,这几天我准备顿顿大肉,这抢收没点油水可不行。”

    “你家娃子回来了吗麦收假放了吗”

    “放了,前几天就回来了。我叫他也上工去。”

    田有福还在下指示“各边地头都留人,各个小组留出来几个,晚上接班干,还要留一个晚上警醒的睡地头”

    田有福的这个说法没人提出异议,安排人睡地头算啥,这到了关键时候,就是让大家都睡地头都成

    田有福“自留地的活都先放放,别分不清轻重缓急。”

    点的是有些公家地里磨洋工,自留地里使劲干的人。

    “有福你放心,我们肯定不能那样。”

    大家都不傻,自留地里种的都是油料和菜,哪儿能比得上地里的大片粮食重要

    随着田有福的一声令下,全大队的人都动员起来了。

    王樱和徐老太也加入其中,对王樱来说,做做农活也没什么,反正也不是天天做,麦收嘛,可以理解的。

    听徐老太说,往年徐霜在饭店都会在半晌抽出时间回来上会儿工呢,就连程淑芬这样的,都被安排去推粮食了。

    钱菊花也跟王樱站在一起,她前段时间成功养出了一百五十斤的大肥猪,拿了满工分,本来是不用来的,但是田有福还是让人都来了,额外给记工分,为的就是能尽快把粮食给收上来。

    但是也考虑到她们这些平时都有活干的人这次不是主力,所以就干脆把这些人和知青们分在一起。

    王樱和徐老太被小组长分了个帮着卸车晒粮食的活。

    钱菊花也是晒粮食。

    刚分完,知青那边就骚动了一阵。

    王樱探头探脑的看,徐老太见怪不怪“怕是觉得分的不公平。”

    果然,离着老远就听见小组长的怒吼“我就这样分了怎么了这几个人里都是有自己的半份工要干的,王樱是医生,秋收难免有个不当心的,她得预备着救急。钱菊花中间要喂猪,家里还有个不到一岁的娃。还说徐老太,人家那么大岁数了,能叫来割麦吗”

    小组长觉得自己这么分已经很公平了,为了叫这些知青们不枯燥,他是安排知青们轮着来的。结果江磊还是不愿意,话里话外都是指摘他帮着社员不帮着知青。

    小组长吐沫星子喷了江磊一脸,白玲在边上已经不想说话了。

    她现在就是后悔。

    跟这么个人绑定了名声,实在是害死人。

    白玲翻了一个白眼给江磊,眼光不知不觉就飘去了旁边。

    旁边站着的,是于鹏程。

    于鹏程穿着跟大家几乎没区别的衣裳,下地时候都一样,很少有人会穿自己的好衣裳,都是挑着最破的穿,穿坏了也不心疼。于鹏程就穿着白色的短袖衫,下面是膝盖处一个补丁的长裤。

    白玲算计的厉害,一看这样就在心里衡量,于鹏程最差的衣服也就是一个补丁的裤子

    白玲这段时间没少观察于鹏程,渐渐的在各种细节里估量出了于鹏程的身价。

    就凭于鹏程五不时去镇上买东西的架势,这人的条件就不能差了,保守估计手里也捏着几百块。

    白玲确定了这点,一咬牙,虽然还没打听出来于鹏程家是干啥的,但她已经准备行动了。

    要知道刚下乡那会儿她是不打算在一年之内就给自己定下来的,毕竟真有门路的人家里早就给安排了工作,不可能落到农村。

    可是如果真有好的,白玲并不排斥找一个人搭伙过。她家里兄弟姐妹多,她从小就习惯了争抢和抓住机会。这次被下放农村,就是她本来应该下乡的姐姐突然之间找了人结婚,所以下乡的事情才落在了她身上。

    她姐为了不下乡,找了一个腿脚不好的锅炉工。

    白玲都得说一句她姐真是够狠的,那锅炉工比她姐大了十岁不止。人又矮,长的还丑。

    她姐这一手,直接给她弄得没了出路,她原先预备的几个再相处的发展对象也不成了,下乡来也只拿住了一个江磊。

    白玲从兜里掏出来一条手帕,先是抹了汗,又轻声细语的对着江磊说道“江知青,你不要说了,咱们下乡来,自然是要听大队指挥的。这些农活乡亲们都能干,我们怎么不能干”

    她说完就悄悄看了一眼于鹏程,现在大家不住在一起,她对于鹏程的了解也少的可怜,于是就只能按照自己对于鹏程的印象来了。

    于鹏程之前几次知青间的事情都比较积极,平时虽然独来独往的,但说起来集体也是一套一套的。尤其是下乡的第一天,于鹏程还旗帜鲜明的反对了江磊,说的也是集体如何。

    白玲立刻就改变了思路,她哄着江磊时候是柔弱的,但对于鹏程,她必然是要投其所好,坚强一点,识大体一点。

    果然,于鹏程看向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丝诧异。

    白玲心喜,又说道“江知青,你看,大家都为了你耽误了不少进度了,咱们赶紧开始吧,不能耽搁了秋收。你再闹下去,难免让大家以为你是拈轻怕重,这对咱们知青的名声也不好。”

    江磊被小组长连着怼了一通,又被白玲说了两句,脸色已经是很难看了。

    知青队长杨红在别处领了工具,跟另两个知青回来,把镰刀发下去,知青们各自就都开始了工作。

    江磊黑着脸,他等着白玲过来轻声细语的开解他。

    白玲却毫不在意,已经在跟大部队一起下地了。

    江磊都有些委屈了,他不明白白玲为什么这样,明明昨天她还让自己去给她买头绳呢。咋才一天,这人就已经变脸了

    江磊委屈巴巴的去割麦,白玲看到他过来,就跟人换了一行,跟江磊隔开了距离。

    江磊

    知青们内部的暗潮涌动暂且不提,王樱这边的工作也不轻松,不到半天,就有两个人来找她。

    一个是镰刀划了手,一个是被地里的刺猬扎了脚。

    王樱把人带到会议室,直接酒精消毒再给上药,包好了之后歇一会儿。俩人就还是收拾清楚接着去干活了。

    乡下人,没有说是一点小伤口就不干活的。就连这次来找王樱还是大队长的要求,说是不处理会感染,按照往年的意思,他们都是直接拿水洗干净就接着干了,谁还会单独找一趟大夫呢。

    王樱是清楚这些的,所以早就给田有福说了,通知到各小组,甭管是什么毛病,只要是见血了,都得来找她。

    就算不上药,拿酒精清理一下也比糊弄着强。

    这个说法还被吴桂花叫小孩子们排演成了演出小品,几个小孩生动的展现了一个老光棍,家里没油,伸着舌头舔刀上的猪油,结果划伤之后破伤风死掉了的故事。

    这个小品一出,任谁都知道生锈的东西碰了伤口就会破伤风,只要见血的伤口就都不能大意。

    收麦到了中午,徐老太就先回去做饭了。

    王樱看钱菊花不回去还纳闷“你不回去”

    钱菊花一拍胸脯“程玉和我家丫头俩都在家呢,中午她们做好了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