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 陶地主

    寒冬来临,二丫卖掉了养肥的鸭子,因为吃了很多不要钱的谷粒,又催肥又节省了饲料,扣除各种成本,净赚一倍有余。

    比起种田织布,这样的收益已经很可观了,也是借助狐大仙的威名,才有这样的收益,但是比起到省城做买卖却是差得太多,二丫又开始琢磨上省城卖东西了。

    她正琢磨的时候,陶地主派人到了红山村。

    陶地主要做四十大寿了。

    当然不是来请他的佃户吃寿面的。

    罗柱子、罗李氏、罗二丫都被点名当差。

    不去?

    明年不想租陶地主的地了?

    于是罗柱子、罗李氏和罗二丫披星戴月地起来,赶了四十里地到小泉庄,陶地主大院跟前,早已经站了许多佃户,老的小的,都不能免了这差役,也不敢请人顶替——陶地主可不是一般的地主,他是个秀才,有功名在身,所以敢支使佃户做这免费劳动。若是谁有三言两语,或者居然敢不亲身前来伺候,陶地主一张片子递到县城衙门里,管保教那人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这寒冬里,无人不来,还有人带了公鸡、柴火之类来孝敬。

    管家夫妇分派了三人的活计:罗柱子去搬运全村桌椅板凳到陶大户院子里,罗李氏到厨房灶下烧火,罗二丫去摆放碗筷。

    罗二丫看桌凳摆好,看了桌面估算了,便到厨娘那里去领碗筷。

    她正摆放时便听到管家夫妇在说:“倒好个伶俐丫头,身段儿也好。”“又会算,村里丫头,不曾见过这般的。”

    这是什么意思?

    到了午时三刻,便有许多车马停到大院跟前,许多秀才相公到堂屋里吃茶用饭,又有县里主簿推官典史等人来送礼,加上陶地主的七亲八眷,坐了足足四十八张桌子。院里还搭起了戏台,要唱三日的戏。罗二丫在锣鼓声里端盘端碗,奔前迎后,被管家娘子支使得团团转,忙了半日,不得一刻闲功夫,也不得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