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4章 祸事(中)

    这话当然是阿弗信口胡诌的。目前她身边可用之人只有景峻,而景峻又温温吞吞,阿弗只有出此下策,逼他一把。

    景峻听说皇后要把他送去做公公怕极了,他是他们老景家三代单传,若是做了公公,就此便绝了后,如何能不怕,忙不迭地就去帮阿弗找防身的东西。

    然局势岌岌可危,阿弗还没等到景峻把东西拿回来,便闻到一股铺天盖地的焦糊味。

    随即便听宫人们大喊着,“走水啦,走水啦!”

    这几日一直下着绵绵小雨,皇城怎么会忽然起火?

    阿弗见起火的位置正在勤政殿附近,熊熊的火苗已经冲破了雨意,直冲天际。

    ——晋王手里自卫军不多,想来是不敌淮南王之势,被叛军攻进来了。

    阿弗也不知道这个淮南王和皇后是什么关系,但既然淮南王主张废太子、立赵琛,想来就是皇后的同盟。

    淮南王敢在皇城放火,明显就是趁虚而入,意欲逼圣上废太子立遗诏。

    这铤而走险的一击成了便罢,若不成,淮南王自然是身败名裂无可厚非。可皇后躲在淮南王身后,名义上什么都没有做,当真是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所有宫人都慌慌张张地去救火,阿弗也没束手待毙,从小偏殿里逃出来,看看能不能趁乱谋得一条生路。

    漫天的黑烟呛得人肺里发酸,阿弗找了条湿帕子捂在口鼻,看准了不远处的一口枯井。

    她被皇后安置的地方原本就接近冷宫,枯井废弃多年,里面只有零零星星的一点水,倒也不十分深。

    阿弗眼见远处的叛军已经攻了上来,见人杀人,见树砍树,为保自身,她也只能暂时躲进这枯井里避避风头了。

    她做好了绳结便想下得井中去,却又惦记着景峻找不到她,左等右等,又耽误了许久,才把那磨磨唧唧的景峻给等来。

    “阿弗!”

    景峻隔着老远叫了一声,“你要干嘛?你别想不开啊!”

    阿弗呸了一声,景峻还以为她要跳井。

    景峻给她找来了一柄剑,是从叛军手里捡来的。至于其他的,他不敢再去找了。

    “快跟我走吧!那些人来了!”景峻拉着她的胳膊如热锅上的蚂蚁。

    阿弗叱道,“外面现在都是叛军,你走得了吗?”

    景峻脸色阴沉,“阿弗,你莫不是骗我?你答应要跟我一起走的!”

    阿弗没空跟他多解释。

    虽然她也很想逃,但这会子皇城失火,叛军当道,出去就等于是送死。

    景峻却以为她贪图荣华富贵要留在这皇城中。

    “阿弗,你太让我失望了。既然如此,你也不要怪我了!”

    景峻带了点怒气,拖了拖自己的小包袱,想跟阿弗好好掰扯掰扯,却又没时间,“不是我要撇下你的!我、、我得先走了!后会有期!”

    “别去城门……”

    阿弗不忍见他白白送死,这句话还没说完,但见景峻已如急急若丧家之犬,飞了似地逃出去了。

    她袖中的什么东西掉出来了,飞在半空,落到了远处的水洼里。侧目一看,原来是她前几日闲极无聊时给赵槃描的那张小像。

    阿弗画这张小像本来是为了糊弄赵槃的,如今看来,应该也用不着了,她便没再捡。

    此时滚滚浓烟愈烧愈烈,阿弗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又是一阵剧烈的干呕。

    欲再要做其他计较,却没那个力气了。

    待她吐罢揉揉眼睛,猛然一个披坚执锐的叛军,正不怀好意地盯着她。

    东南边城。

    黑云压城,千百将士甲光全开,整装待发。

    皇城失火、叛军逼宫的消息被送到了边城之中。

    “殿下!皇后强势,多番来请太子妃,一定要太子妃进皇城才肯罢休!属下等已经尽力了!还请殿下降罪!”

    赵槃阴沉着听了半晌,浑身皆是孤寒之气。

    “好啊。”他冷声道,“你们的差事办得好啊。”

    那末将听不出太子言下之意,支支吾吾地不敢答话。

    赵槃眼中不自觉地沾了丝寒厉。

    他一脚踹在那末将的肩膀上,“

    废物。不是叫你们好好看着她么?!把孤的话当耳边风是不是?”

    这一踹又狠又辣,那末将的身子直挺挺地翻了过去,头磕在地上,牙齿也飞了两颗。

    末将立即被人拖了出去。

    将军樊正见太子震怒,上前劝道,“殿下,想来淮南王临时变了计划,也是有的。我等且以不变应万变,时机不到,且看看那贼能有多大的作为。”

    其实平日里樊正脾气暴躁,是最沉不住气的那一个。如今遇上这种措手不及之事,倒也冷静了下来。

    赵槃不答,那双漆黑的眼睛如巨石入死水,沉得不见一丝波澜。

    “殿下?”

    樊正有点猜不透太子的意思。

    边塞的海风飒飒吹痛人眼,赵槃敛下眸子,说,“回京。”

    樊正一时以为自己听错了。

    计策原是太子定下的,现在时机未到,回京等于是前功尽弃。

    最重要的是,太子自身会处于险境之中。

    “回京?”樊正的眼睛不禁瞪大了,“您不是开玩笑吧?”

    这次出访沿海边塞,原本是一次诱捕行动。淮南王早有异心,满朝文武心知肚明。精心策划陷阱,就是为了一举灭之。

    樊正全身微颤,跪在地上,“殿下要三思啊!如今大事未成,淮南王此举,就是为了引您归京。万不可中了那贼人的计啊!”

    赵槃却岿然不动,长睫如扇般开合,浑身布满了危险的气息。

    他只重复了一遍,“回京。”

    樊正咬了咬牙。

    他今年年逾四十,追随太子已久,知太子虽年少老成,但毕竟是少年心性,一时拿错了主意也是可能的。

    他绝不能让太子因为一个女人乱了分寸。

    樊正拦在赵槃跟前,决然道,“殿下,老将绝不能看着您以身犯险。您若执意如此,就先将老将军法处置了吧!否则老将就算是死,也不能让您归京犯险!”

    樊正半生戎马,当年是救驾平乱的大功臣,在军中颇有地位。

    见他这么以死相谏,其他兵将也纷纷跪了下来

    ,齐声恳求太子。

    “请太子收回成命!”

    一时间军帐中空气冷凝,沉闷无比,充斥着尖锐的对峙。

    ——虽然樊正这么说,但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军法处置了忠心耿耿的老将军。

    况且樊正是一心为了太子的安危,才冒死阻拦的。

    赵槃静默良久,眼圈微黑。

    他不能弃满军将领于不顾,不能伤了老将重臣的心。

    ……可他亦不能舍了皇城中身陷囹圄的她。

    他会后悔一辈子。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赵槃捏着煞白的骨节不说话,目光中的汹涌之意却渐渐平息下来。

    隔了一会儿,他平静道了句,“樊将军言重了。”

    樊正松了一口气。

    就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太子回心转意之时,赵槃却忽然叫了叫人。

    他双眼只剩下纯粹的黑白二色,“拿上来。”

    众人不解其意。

    但见陈溟托上来一金镶玉匣,里面端端正正放了两样东西。

    ——册书和宝玺。

    册以白玉红线老联结,以金填字。宝玺乃是天子御赐印章。

    它们都是太子的象征。

    樊正等人见了此两物,无不大惊。

    赵槃奉这两物于桌上,弃如粪土。

    他神色散淡,“樊将军,可还要管吗?”

    樊正以死相阻主要是怕太子遇险,太子是天下人的太子,太子有个三长两短,天下便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