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章姜若云

    电路板的结构揭示了这个自称戴德的文明飞船所具备的科技水准。

    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舱门电路板,但是事实上一个文明的科技水准正是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来体现的。

    拿昆仑舰队来说,目前昆仑舰队的五艘母舰,虽然还是保留了圆筒形的飞船结构,但是已经取消了自传利用离心力来制造人工重力的装置。

    如果是一个外来文明通过种种方式分析了人类母舰的结构,就会知道,这个文明要么是不依赖重力生存的物种,要么就是有特殊的人工重力技术。

    如果再加上飞船的其他比如聚变引擎舱的结构,所聚变的物质,就可以初步判断人类文明的科技程度是一个什么水准了。

    这个幽灵飞船的舱门电路板也是这样,昆仑舰队通过分析其结构和工艺精细程度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个结论。

    这个戴德文明的科技水平其实并不高,至少在计算机领域并不算特别出众,甚至在计算机领域还不如当初太阳系时代的人类。因为人类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量子计算机了,就算是普通的硅基芯片和碳基芯片中也有集成量子模拟电路,以便于与量子计算的进行数据通信和计算资源调度。

    然而这个戴德文明飞船的舱门电路板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电路板,并没有量子计算机或者类似拜勒及文明生物计算机的影子。

    不仅如此,这块电路板还因为年代久远,出现了电路内部金属腐蚀的现象。这是长期暴露在混合空气下,氧气分子与金属元器件在长时间的接触中逐渐氧化导致的结果。

    金属腐蚀直接导致了电路中断等问题,这也是自律机器人一直无法打开舱门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法开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是电路中断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了这个舱室内部已经停止了能源供应。

    当自律机器人通过修复和自供电打开了舱门后,昆仑舰队的人们终于正式进入了这艘幽灵船一般的飞船。

    这艘飞船的内部结构是非常常规的舱室型,毕竟从飞船动力,飞船外壳金属材质等数据分析,昆仑舰队就已经知道了,这是一艘科技并不算发达的飞船。

    那么舱室结构几乎就是这种技术能力的必然选择了,因为“小隔间”的舱室除了可以清晰的划分功能区域外还有一个作用就,就是作为飞船内部的支撑结构。

    像昆仑舰队目前的科技水准,是可以基本实现整艘飞船内部完全打通的超大空间的,这是昆仑舰队材料学,结构学长足进步的成果。

    之所以没有制造那样的飞船,是因为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飞船内部还是需要划分功能区域的,并且隔断舱室的设计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整艘飞船的安全。

    比如之前发生的病毒事件,如果不是因为有隔断舱室的设计,整艘飞船很快就会被完全感染。

    戴德文明的这艘飞船的内部是由最大不超过1000平方米面积的舱室,最小只有几十平方米面积的舱室填满的,中间还有着大量的管状通道和方形走廊连接。

    并且整艘飞船分成了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所谓的“外部”是指靠近飞船外壳的一个圈层,由于其本身围绕着对称轴旋转,这里拥有了大约地球30%左右的人造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