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9章 第 49 章

    胤祐摸摸肚子起来穿衣服“什么时候用晚膳呀,我都饿了。”

    他饿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他都处于以为自己饿了,需要进食的状态。

    皇贵妃叹一口气,厌学儿童的教育可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无论他结交多少文人雅士,他总能给自己找到不想读书的理由。

    穿好衣服,胤祐被额娘带到桌旁,皇贵妃继续试图跟他讲道理“虽然,交朋友不分高低贵贱,你可以与皇亲贵胄交好,也可以广交天下名士,但朋友之间总要讲个志趣相投对不对”

    听到额娘这么说,胤祐忽然想起纳兰曾经提起自己与曹寅、张纯修的友谊,说过这样一句话“互不以贵游相待,而以诗词唱酬、书画鉴赏相交契。”

    他把这话和纳兰、曹寅张纯修自比“岁寒三友”的故事说给额娘听。

    纳兰是权倾朝野的明相之子,活脱脱就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贵公子,曹寅、张纯修包衣出身,在身份上与他有云泥之别,但他们却能通过诗词书画打破身份差距,成为至交好友。

    或许是皇贵妃带着亲妈滤镜,她一直认为自己儿子比起别的孩子聪明许多。

    这不仅体现在超常的记忆力方面,也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

    据她观察,一般的孩子在六岁左右才懂得表达因果关系,而在此之前,他们只能理解并列关系。

    但是胤祐不同,他很早就懂得思考,会不停地问为什么。尤其是调皮过后要挨揍的时候,逻辑强悍到让大人一时半会儿挑不出他的错来。

    儿子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皇贵妃很欣慰,他又接着说道“纳兰公子不仅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他的品行高洁同样值得你学习。”

    胤祐又开始提问“什么叫品行高洁。”

    皇贵妃抱着他“儿子,与人相处,不要看他对身份比他高的人怎么样。而是要看他对那些身份地位皆不如他的人是什么态度。你身处高位,是阿玛、额娘和乌库玛嬷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总有人说好听的话捧

    着你,但他们未必真心。”

    胤祐点点头“懂了,那个乌龟舅舅,我看他就不是真心的。”

    皇贵妃要被他笑死“他对别人未必真心,但他对你一定是真心的,因为你是我儿子。但是否与他亲近是你的选择,我不会干涉。”

    \唉\小家伙低头,摆弄自己腰间的络子,“他总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还说整个佟家都靠我了,那怎么行,我又靠不住。”

    皇贵妃笑得前仰后合,捏捏他的小鼻子“就是,我也觉得你小子,不怎么靠得住,幸好我没有氧气管需要你拔哈哈哈哈哈”

    小家伙立刻去捏额娘的脸“别笑,有什么好笑的。我那么小,是个小孩子,当然靠不住啦,等我长大,练好功夫,成为巴图鲁,就能靠得住啦”

    皇贵妃搂着他,亲他的额头和脸蛋“你不要长大,额娘不希望你长大,只希望时光停留在当下,看你永远无忧无虑,如果你少一点调皮就更好了。”

    少一点调皮是不可能少的,小家伙脑子里那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时不时就要蹦出来,做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屁股挨揍的时候就知道错了。

    晚膳的时候,康熙没怎么动筷子,皇贵妃很快发现了不对,问他怎么了,康熙却摆了摆手,表示自己没什么胃口。

    这还等什么,赶紧宣太医。

    这里是江宁,距离北京一千多公里路,他们这次出门就带着两名太医,皇上在这里病倒了,那可麻烦了。

    胤祐看到额娘扶着阿玛往后面的卧房走,太子也焦急的跟了进去,小家伙拿着勺子,看着跟前刚吃了开头的饭菜,神情颇为纠结。

    最终对阿玛的关心还是胜过了美食诱惑,小家伙正准备放下勺子,也跟进去瞧一瞧。魏珠就立刻凑到他跟前,低声道“七阿哥,皇贵妃让您别跟过去,继续吃饭。”

    胤祐一抬头,看到太子也回来了。兄弟俩坐在桌旁,大眼对小眼。

    胤祐问“是额娘不让你进去吧。”

    太子点点头“皇贵妃说她会照顾汗阿玛,让我过来带着你先把饭吃了。

    ”

    小家伙几乎没做什么挣扎,就毫不犹豫的先把碗里的肉挑出来吃了“额娘是担心阿玛生病了,会传染给你。”

    “传染”太子没听过这个新鲜词汇。

    胤祐咽下嘴里的东西才认真的给他解释“就是阿玛会把病气过给你。”

    这是小家伙在多次生病中学到的知识,以前无论是胤禛生病还是他生病,皇贵妃都会把他们俩分开,就是以免交叉感染。

    在季节交替,或是宫里多人出现感冒症状的时候,皇贵妃也会限制他的行动,不让他到处乱跑。

    太子摸摸他的小脑袋“我有时候真是有些羡慕小七。”

    “哈”小团子不懂,“太子哥哥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小孩子啦,怎么还会羡慕别人”

    太子给他夹了块松鼠鱼,汗阿玛在的时候,饭桌上他俩可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聊天“我从小就没有见过额娘,也没有人教我这些。”

    于是,胤祐也给他夹了一块盐水鸭“噢,那这样吧,既然你是我哥哥,那我的额娘就是你的额娘。”

    这个逻辑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毛病。太子在宫中的时候与皇贵妃接触不多,但出门这些日子,他也觉得皇贵妃不错,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关心他的身体。他时常在需要独自在房间内看书,皇贵妃总是记得让人送来茶果点心,并且嘱咐他多休息。

    想要让皇贵妃做他的额娘,那就只有一个途径汗阿玛立她为后。

    可是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朝中多位大臣都给汗阿玛提过这件事,阿玛却不为所动,那就证明阿玛没有这个打算。

    他身为太子,自然不会向阿玛提出这样的请求。

    胤祐咬了一口松鼠鱼,是酸甜口味的,因为用油炸过,酥脆鲜嫩,小家伙吃上一口,甚为满足,眼睛都眯了起来“呜呜呜太好吃啦我想留在江宁,我想每天都能吃到松鼠鱼。”

    “”

    太子的心情本来笼罩在汗阿玛龙体有样的担忧之中,被他这么一打岔,可真是哭笑不得。

    拿了帕子替他擦掉嘴角的酱汁“你在沂州的时候说要留在那里吃黄河

    鲜鱼、在苏州的时候又想留在那里吃苏式点心、到了无锡又说留下来吃太湖湖鲜,现在又想留在江宁吃松鼠鱼”

    小家伙又埋头啃鸭腿“阿玛说大清有那么那么大,我想,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好吃的,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把它们吃个遍”

    他小小年纪就立下了“吃遍大清”的宏大心愿,太子看着他,脸上竟然露出了“慈母”式的微笑,心想“我弟弟傻是傻了点,但傻得很可爱。”

    “你哪里也别去,就留在京城,想吃哪里的美食,就让御膳房给你做。”

    胤祐挥挥手“那不一样的。”

    太子问“哪里不一样”

    小团子忽然就愣住了,手里拿着鸭腿,嘴里还叼着一块撕下来的鸭肉,眼睛定定的望向前方。

    他也在思考哪里不一样,却想不出个所以然,但他就是觉得不一样。

    “这个松鼠鱼,是江宁的美食,御膳房的御厨又没跟咱们一起来江宁,他哪里会做呢”

    太子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于是他又说道“那咱们可以带一个江宁的厨子回去,专门做松鼠鱼给你吃。”

    “不好不好”胤祐摆手,“我今日想吃松鼠鱼,明日想吃定胜糕,那还得带个苏州的厨子回去,紫禁城装不下啦”

    “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子万万没想到,他已经开始从好吃的操心到紫禁城住不下那么多厨子的问题去了。

    小团子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他的世界永远那么单纯,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吃什么,玩什么,再没有其他。

    用过晚膳之后,兄弟俩还是手牵手来到了后面康熙的卧房。毕竟阿玛是亲的,又不是路边捡来的,生病了还是要看看的。

    不仅是两个孩子,康熙的身体状况也牵动了无数大臣的心,明珠和佟国维就在院子外面候了好一阵,神色不无焦急。

    太子目不斜视的从他俩身旁走过去,每次看到这些议政大臣,太子总是不免想起索额图。

    佟国维现在越来越受康熙信任,但他是个很会拿捏分寸的人,就算陪同皇上一同出门,时时都

    能见到自己的女儿和外孙。但他从不私下接触,甚至没有单独和皇贵妃说过一句话,对胤祐也是远远地看着,从不上前攀谈。

    光是这一点,在康熙心里对他这个舅舅,就比对明珠和索额图两人更为满意。

    胤祐好奇的扭过头看了他俩一眼,一个是容若的阿玛,一个是他额娘的阿玛,但是于他而言都是很有距离感的老头儿,亲切不起来。

    归根结底,小家伙的本质是以貌取人,只喜欢美人,不喜欢糟老头子。

    经过皇贵妃和两名太医的诊治,康熙的身体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江宁与京城不同,南方气候湿润,不比北方干燥,皇上这是有些水土不服,湿邪困脾导致食欲不振,还有些困倦。

    虽然没什么大病,但是康熙看上去精神却不是很好,扛在床头,手里还拿着一本奏折。

    皇贵妃站在一旁,看两位太医开的药方,确认没什么问题,便让他们去煎药。

    胤祐跟着太子哥哥给阿玛请安,康熙招了招手,将太子叫到床前,把手里的奏折放在一边“今日的书读完了吗”

    太子点点头“回汗阿玛,读完了。”

    “读的哪一篇”

    太子答“内则。”

    这是一篇记述家庭内的礼则,如何侍奉父母、孝敬公婆,兼及饮食制度等等。

    康熙倒是难得笑了笑“这篇应该让小七背下来,好好学习学习。”

    这时候,小家伙已经脱掉靴子爬上了阿玛的床,趴在阿玛胸前,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阿玛,你晚膳什么也没吃,饿不饿呀”

    若是放在平时,康熙指定是要训斥小儿子不懂规矩,让他下去站好。

    但不知是不是今天病了,心也跟着柔软了许多,非但没有斥责他,反而抱着小家伙,一脸慈爱的回答他的问题“阿玛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