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4章 第 74 章

    小崽子话音刚落,就被人拿东西敲了一下屁股。

    他反应神速,立刻将小手背到身后,还搓了两下小屁股,似乎是被打疼了,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

    小家伙转过头来,对上他阿玛严肃的目光“额娘也是为了你好才不让你去,你还气她,该不该打”

    小家伙往旁边躲了躲,目不转睛的盯着康熙手里那把折扇,刚才阿玛就是拿这个敲了一下他的小屁股。

    小家伙其实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但又不好意思认错,只好用委屈来掩饰“该打,但是你用手打就好了,不要用扇子。”

    老父亲笑着问他“为什么不能用扇子”

    小家伙可怜巴巴的说了一个字“疼”

    康熙看了一眼皇贵妃,对儿子说道“去,给额娘道歉”

    胤祐转身看着皇贵妃“额娘,对不起”

    皇贵妃拉着他的小手“我给你个机会,你把刚才的话重新说一遍。”

    小家伙扑进她怀里“你生了个全天下最可爱的宝宝。”

    最后,小家伙也没能争取到跟阿玛一起出门的机会。他牵着太子的手,依依不舍的将他们送到门口。

    小家伙在门口惆怅的坐了好久,阿玛不仅带着太子哥哥和大哥一同出门,还带走了子清和容若。他被留在行宫里,还是要读书写字。

    “唉”小家伙从台阶上站起来,还不忘拍一拍屁股上的泥土,往回走。

    既然不能出门去玩,那就别想了,呆在行宫也挺好的,每天都能陪在乌库玛嬷身旁,还有额娘亲手做的小点心。

    行宫地方有限,他每天要跟两位兄长一起共用一间书房。

    三阿哥属于天赋型,小小年纪于文学方面就颇有造诣,就连他的师傅也对他赞不绝口。

    而四阿哥属于勤奋型,虽然学习成绩没有那么出众,但却非常自律。

    两位哥哥如此优秀,小家伙也不好意思偷懒。哥哥们每天诵读礼记一百二十遍,而且两个人读的文章还不一样。他在旁边听上几遍就能背下来,实在不明白这有什么读上一百多遍的必要。

    或许是受了曹寅和纳兰的影响,他更喜欢读一些诗词。曹寅送给他许多前人名家的诗词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他打算挑出一本来读。

    小家伙还有点选择困难症,皇贵妃笑话他“你不是什么选择困难,你就是不想读。一切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对你来说都很困难。”

    胤祐不服气,指着几本诗词集说道“那你帮我选一本,你选哪本,我就读哪本。”

    皇贵妃斟酌了一下,为了选了一本盛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一本最有代表性的诗集李太白集。

    康熙刚出门五天,才巡幸了一处蒙古部落,就带着太子和大阿哥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

    因为,他收到一封从行宫送来的信,说是太皇太后病了。

    信中也没有具体说太皇太后究竟生了什么病,搞得他这个做孙子的心神不宁。

    蒙古这边的首领跟他说起准噶尔的情况,说是噶尔丹虽然现在的目标在西面,但是他们部族的人很是嚣张,时常在两个部落的边境挑衅。

    准噶尔部这些年东征西伐,扩张了不少势力,军队也愈发壮大。现在只是迫于大清国的威慑力,才没有对其他部落下手,但迟早有一天他们的铁蹄会踏上蒙古其他地区的土地。

    康熙听得也很火大,这也是他此次塞外巡幸的主要目的。听到了最不想听的消息,但也没有办法。

    大清连连征战多年,好不容易收复澎湖,清净了没有半年,俄国人又开始频繁侵扰黑龙江边境,直到现在,战事还在持续。

    大清目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开辟另一处战场,况且噶尔丹仍然向大清称臣,并没有实质性的造反举动。

    听闻太皇太后身体有恙,康熙本来想的是让裕亲王回去看望她老人家。

    但是想了想,他又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亲自回銮探望。

    因为担心太皇太后的安危,回来的时候众人改骑马,日夜兼程,两天时间就回到了行宫。

    从太皇太后身体不舒服开始,胤祐便一直守在她的身旁。小家伙比谁都担心乌库玛嬷的身体,主动给她端茶递水,还要喂她服药。

    不管旁边的人怎么劝他,他死活就是不肯离开,恨不得睡觉的时候也呆在太皇太后屋子里。

    太皇太后也喜欢他,看到他病都好了一大半。小家伙特别会讨乌库玛嬷欢心。

    她醒着的时候就陪她聊天,给她读自己正在看的那本李太白集,她休息的时候就乖乖地坐在一旁自己看书。

    康熙回到行宫,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下来,风尘仆仆赶往太皇太后的卧房。后面跟着大阿哥和太子,以及裕亲王、恭亲王。

    几个人进屋的时候,太皇太后正靠在床头。看到几个孙子、曾孙,第一反应就是抬了抬手,让他们安静一点。

    康熙低头一看,是胤祐趴在床边睡着了。

    他左右看了看,看到一旁的皇贵妃,用眼神询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皇贵妃回了他个眼神,赶紧招呼外间的李熹进来,轻手轻脚的将孩子抱走。

    李熹抱着胤祐路过康熙身边的时候,他还忍不住伸出手,捏了捏儿子的小脸。

    等睡觉的小家伙被抱出房间之后,大家这才跪下来给太皇太后请安。

    康熙特意将太医传来仔细询问圣祖母病情,得知太皇太后只是偶然风寒,服下几剂药之后已无大碍,这才放心下来。

    胤祐醒过来的时候都快到了晚膳时间,他换好衣服穿上鞋子,第一件事就是往太皇太后的屋里跑。

    刚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床边的阿玛,以及站在一旁的太子哥哥,大哥以及两位皇叔。

    小家伙眼睛一亮,但也没有忘了规矩,先过去给康熙行礼“儿臣给阿玛请安。”

    他刚睡醒,脸蛋儿红扑扑的,眼眸中流淌着细碎的光点,就像星星一样。

    康熙点了点头,让他起来。

    小家伙几步来到床边,先看向太皇太后“乌库玛嬷,今天的药吃了吗”

    太皇太后笑着摸摸他的脑袋“还没有。”

    “那可不行,不吃药病就不会好。”

    太皇太后故意逗他“可是药很苦,乌库玛嬷喝不下去怎么办”

    小家伙拍了拍胸脯,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一只手捏着自己的鼻子,一只手假装端着药碗,扬起头豪迈的一饮而尽。

    “就这样,再吃一颗蜜饯或者酥糖就不会觉得苦了。”

    旁边站着的众人都被他绘声绘色的表演吸引,忍不住笑了起来。

    太皇太后更是高兴,不仅看着他高兴,看到皇帝专程为自己的病赶回来也高兴,精神状态好了许多,还要下床跟他们一起用晚膳。

    胤祐又回过头来看向康熙,笑得甜甜的,问“阿玛,你怎么又回来了,是舍不得我吗”

    一旁的大阿哥说道“美的你,汗阿玛是担心乌库玛嬷的病,才特意回来的。”

    胤祐点点头“阿玛你不用担心啦,我把乌库玛嬷照顾得很好。”

    康熙看着他笑了笑“过几天,等老祖宗的身体康复了。朕打算带着皇贵妃一同出门,小七就留下来,好好照顾乌库玛嬷。”

    胤祐“”

    三日之后,太皇太后的病已经完全康复,康熙便打算继续巡幸塞外。

    上次出门还是轻装出行,这一次,他带上了所有銮仪卫,以及一应仪仗用品。皇贵妃随驾同行,荣妃、三阿哥和四阿哥留在行宫陪伴太皇太后。

    既然带上了皇贵妃,身后的小尾巴无论如何也甩不掉。胤祐万万没想到,本来阿玛没打算带他一同出门,却因为乌库玛嬷的一场小感冒,事情又峰回路转。

    一路向北,他们途经格苏台、应希尔哈、色尔白昂阿、格德尔库、嘎海图等地

    即便胤祐从小就精通蒙古语,听到这些地名的时候,还是有些懵。毕竟他没有在蒙古草原上生活过,对这些名字并不熟悉。

    他平时听得最多的就是科尔沁大草原,“科尔沁”的意思就是造弓箭的人,太皇太后时常对他说,她的族人博尔济吉特氏的男儿个个精通骑射,骁勇善战。

    胤祐骑着他的小矮马走在太子身旁,问道“太子哥哥,咱们会到科尔沁吗”

    太子摇摇头“不会,那儿太远了。”

    小家伙不无可惜的点了点头。他从小长在慈宁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和苏麻喇姑都来自科尔沁大草原,那里还有他的朋友般迪,他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向往,十分想去亲眼看看,回去之后就能将所见所闻讲给乌库玛嬷听。

    看来这次是没什么机会了。

    虽然木兰围场也有草原,但是木兰围场是皇家猎苑,没有村庄和农舍,百姓也不得擅自闯入。除了皇上每年一度的秋狝,平时是没有人居住的。

    到了真正的蒙古大草原,这里不仅有蓝天白云,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马匹以及放牧的蒙古族人。

    胤祐指着远处问道“太子哥哥,那是帐篷吗”

    太子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看到远处一座圆形的顶棚,笑着给他解释“那不是帐篷,那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什么”

    “就是牧民的房子呀。”

    小家伙对这个帐篷一样的房子尤为好奇,一直拉着太子哥哥不停的问问题。

    太子便耐心的向他解释“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但草原上的草生长的时间不同。这一处吃光了,就得赶着牛羊去下一处。所以,他们住在蒙古包里,随时都能拆了带走,换个地方再支起来。”

    这么说小家伙就有些期待了,他连帐篷都没住过,更别说蒙古包。

    每到一处部落,康熙除了与首领聊起政务,也会检阅他们的军队。

    蒙古骑兵果真厉害,他们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奔腾的场景不可谓不震撼,这也是康熙隔三差五就要巡幸塞外的原因。别说是蠢蠢欲动的准噶尔部,就算是这些看起来真心实意臣服大清的郡王、一等台吉、二等台吉也没法让他放下心来。

    草原上都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因为胤祐不喝酒,所以他的眼珠子都掉进了跟前那满满一大盆羊肉里。

    这连筷子都省了,直接动手,一口咬下去,头一甩,撕下来好大一块肉,那可比啃什么兔腿鸡翅膀爽快多了。

    皇贵妃远远地看着他,这儿子是真不挑食。不管是精致婉约的江南菜肴,还是粗犷豪放的大草原手抓羊肉。在他这儿就没有吃不惯的,嚼在嘴里统统都是美味。

    他这不拘礼节的大快朵颐,倒是显得一旁礼数周全的太子和大阿哥斯文秀气了许多。

    坐在对面的一位蒙古王公观察了他好久,当着康熙的面,盛赞七阿哥有塞外男儿的风范,将来一定会是一位了不起的。

    胤祐从羊肉中抬起头来,“”这个词成功的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就是满语巴图鲁的意思。

    这话把康熙都听笑了,并且宴会结束想起这话都还忍不住想笑。

    康熙带着皇贵妃在草原上散步,这里的空气很好,天空一望无垠,璀璨的星河仿佛触手可及。偶尔一阵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让人忘记了白天烈日之下的酷热。

    康熙对皇贵妃说道“朕现在有十一个儿子,除了最小的三个,以及快要成年的老大和太子。其他几个,从他们的性格就不难看出长大后的样子。唯独这个小东西,说话做事出人意表,小脑袋瓜总有奇思妙想。”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笑道“朕还真是想不到,他以后会长成个什么样子。”

    皇贵妃笑了笑“皇上不是想不到他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而是想到了不敢相信罢了。”

    没错,在康熙心里,他这儿子以后大概率会长成个不学无术的傻子。别的兄弟为了在阿玛跟前表现自己,都抢着为阿玛办事,分忧。

    而他,康熙眼前似乎已经浮现出他搜肠刮肚找借口,不愿意做事的样子。

    好在他儿子够多,不要个个都是国之栋梁,偶尔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傻子也无妨,只要品行好,其他也就不强求了。

    再看这小东西,尊重长辈,关爱幼弟,最擅长撒娇,嘴还甜,别说兄弟姐妹,就是下人也被他哄得掏心掏肺的对他好。

    品行方面似乎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毕竟是皇上巡幸,草原上间隔数十步就燃着火堆,方圆几里驻扎着大大小小的营帐,呈放射状将最大的两顶围在中间。

    胤祐想看星星,可是火把太亮了,照得他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干脆拉着太子往营地边缘跑。

    期间碰到大阿哥,小家伙特意停下来,问道“大哥,一起去看星星吗”

    中二少年把头往旁边一转“不看。”

    “再见”

    他话音刚落,胤祐就拉着太子跑了。

    大阿哥“”

    他明明想看的,就是傲娇一下,谁知道这个傻弟弟一点面子都不给,说走就走。

    大阿哥没办法,又只能厚着脸皮跟上去。

    胤祐转过头来,疑惑的盯着他“不是说不看的嘛”

    太子在一旁发笑,大阿哥是在宫里当惯了爷,事事都要端着,被奴才们哄着。

    偏偏遇到个直来直往的,你说不去那我便不再叫你。

    “我”大阿哥顾左右而言他“我出来吹吹风不行吗”

    小家伙翻了个白眼,二话不说拉起来她的手往外走“想跟我们一起,你就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大阿哥“”

    “虽然太子哥哥嫌弃你,但我不嫌弃你呀。”

    太子“”

    就算他心里嫌弃这个兄长,但嘴上也不会说出来呀。

    大阿哥看了太子一眼,颇有些挑衅的意味。太子也毫不客气的瞪了回去。

    “哦”大阿哥不情不愿的被他拉着手,“那还真是谢谢你的不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