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11章 第 111 章

    与沙俄的谈判僵持了很长时间,双方对于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的归属问题寸步不让。

    最后,索额图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决定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在沙俄答应其他一应条件的情况下,他可以做决定让出尼布楚。

    他是此次谈判大清这边的首席代表,掌握最终决定权。

    照理说,他做出什么决定,别人无权干涉,也无权反对。

    但是这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康熙的大舅舅佟国纲。

    严格来说佟国纲也是索额图的下属,应该服从他的决定。

    但是,康熙把佟国纲派到索额图身边,跟他一同前往黑龙江,也不只是领兵护卫使臣安全这一个目的,另一个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监督索额图。

    外甥出发前就说了,在条约中明确规定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大清之领土,不能拱手送给俄国人,并且沙俄必须遣返叛逃的达斡尔族首领根特布尔,双方不得接纳逃犯。

    现在倒好,索额图要自作主张把尼布楚让给沙俄。那他能同意吗,他要是同意了他的皇帝外甥也不能同意。

    佟国纲是个武将,武将脾气都不太好,两位皇亲国戚随即发生争执,继而大吵一架、

    索额图敢签这份协议,佟国纲就敢拿崩了他。

    这事儿肯定是谈不下去了,再加上有探子传来密报,说是准噶尔部要和喀尔喀蒙古诸部落开战,再晚些时日,道路封堵,他们可能就回不来了。

    索额图与诸位大臣商议之后,只能暂时将谈判搁下,先返回京城,让皇上定夺。

    就在他们返京的路上,噶尔丹就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侵略喀尔喀。

    这件事情要从今年七月说起。

    七月的时候,康熙正在塞外各地巡视。照例和蒙古各部商讨了一下关于准噶尔部的情况。

    得到的消息是噶尔丹近一年来一反常态,攻打下乌兹别克汗国之后,并没有其他什么动作,几个部落的边境线相安无事。

    噶尔丹忽然从一个南征北伐,不断对蒙古其他部落挑衅的好战分子,变成了一个友好的邻邦,让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此时,准噶尔部已经统治了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区,并将势力扩展到七河流域与伊塞克湖地区。

    可以说,东、北、西三个方向,他都已经扩大了不少疆土,现在只剩下南部的蒙古其他各部落,再往南就是大清帝国的版图。

    噶尔丹自称是铁木真的后裔,此生的夙愿就是要向他的祖先那样,打回中原,重新占领那边曾经被他们占领过的土地。

    康熙召集各部开会,商讨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止了噶尔丹向南进攻。

    有人说是他失去了西藏五世的支持;有人说是因为他夺了哥哥的政权,现在侄子长大了,也开始谋划发起政变;有人说常年征战对一个游牧民族来说,资源匮乏难以支撑;有人说噶尔丹此举只是想让蒙古各部和大清放松警惕

    这时候,噶尔丹却派遣使者,送来大批金银器物和牛羊,说是要向大清皇帝进贡,并且请安。

    他的目的也很明确,希望康熙同意,准噶尔和大清进行贸易往来。

    康熙询问各大臣以及蒙古首领怎么看,谁没事想着打仗呢,当然是和平更重要。

    于是,有很大一部人提出既然噶尔丹诚意满满,那就打开边境,跟他们进行贸易往来好了。

    有人赞同,自然就有人反对,而反对的人观点很简单。噶尔丹从十多年前宰了他的亲哥,上位开始,就一刻不停的在侵略和扩张。这些年来对大清也是虎视眈眈,现在想起上贡请安来了,他可没安什么好心。

    从评定三藩、收复澎湖再到驱逐沙俄远征军就不难看出,少年天子也是个强硬派。康熙自然就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贡品收下了,贸易往来之事改日再议。

    索额图从尼布楚返回京城,行至喀尔喀地方时,小规模战争已经爆发,噶尔丹亲自率领他的铁蹄征战,喀尔喀各部仓皇应战。

    幸亏使臣团前往尼布楚的卫戍人员有八旗前锋兵200人,护军400人,火器营兵200人。

    噶尔丹虽然敢攻打喀尔喀蒙古诸部,但还没到敢跟清廷硬碰硬的程度。

    就这样,索额图一行人在战争大规模爆发之前,返回了京城。

    听到者两件事情,康熙一时间不知道该先生哪边的气,二话不说,先把索额图狠狠的骂了一顿。

    出发之前说得好好的,尼布楚、雅克萨以及黑龙江流域寸土不让,去了之后又要自作主张。

    索额图挨了这一通骂,也感觉自己冤得很。他立刻跪在康熙跟前,哭诉道“无论臣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一定是出于大清利益的考虑,绝无私心。”

    康熙气得恨不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踹他一脚。

    但这里是朝堂上,又不是南书房,这口气康熙终究是忍下了。

    他狠狠地瞪了索额图一眼“没有私心,没有私心你自作主张把大清的领土让出去。”

    “臣是有苦衷的。”

    这个苦衷不能在朝堂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那就只能等到退朝之后,去南书房讲。

    康熙屏退了身边的近侍,坐在龙案后面,让索额图有什么话就赶紧说吧。

    “噶尔丹前几个月还在向大清进贡,请安,要求贸易来往,正当我们和沙俄谈判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和喀尔喀诸部开战。”

    康熙面色一凛,似乎听出了其中的门道。

    索额图接着说道“还有,沙俄那边,是他们率先提出要和咱们签订边境条约,态度诚恳,臣前往尼布楚之后,他们又忽然变得态度强硬起来。”

    康熙瞳孔一缩,眼神中露出不可抑制的愤怒“你的意思是噶尔丹和沙俄有勾结”

    索额图点了点头“这是臣的猜测,所以,当时才昏了头想着退让一步,早些解决此事,朝廷也好腾出更多精力对付噶尔丹。”

    康熙生气归生气,但索额图也有自己的考量,并非贪生怕死通敌卖国,也不好治他的罪。

    但还是忍不住又把他训了一顿,先斩后奏,自己回去反省。

    不久之后,康熙果然收到了喀尔喀蒙古传来的密报,证实噶尔丹此前的确给沙俄送过一封密信。

    现在看来,事情的确如索额图判断的那样,与沙俄的谈判按照他们的要求,让出尼布楚,尽快与俄国划清边界,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准噶尔。

    但是这种被人卡着脖子的感觉太难受了,年轻的帝王咽不下这口气,迟迟做不了决定。

    不过,现在已经进入十月,到了年末,第二次谈判那也得等到明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让他谋划。

    再则,蒙古这边虽然打起来了,但还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噶尔丹是真的想要侵占喀尔喀,还是故意骚扰、刺探甚至消耗,帮着沙俄在谈判中取得更大利益,也说不准。

    索额图见过了皇上,挨了一顿骂,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怎么就光他一个人挨骂,佟国纲以下犯上,在外事上不服从他这个代表退最高领导者的决策,就不用问罪了

    于是,出了乾清宫,他便直奔毓庆宫而去。

    回到京城,见过皇上之后,毕竟是要见一见太子的。

    路上他已经想好了,得让太子评评理,看他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哪知道刚走到毓庆宫的正门前星门,恰巧就碰到了太子从南面的文华殿走来。

    来的不光是他一个人,旁边又蹦蹦跳跳的跟着条小尾巴。

    中秋之后,胤祐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他的太子哥哥了。他们兄弟俩一向关系要好,一段时间不见,便想得很。

    正好,这天下午没有骑射课,他也没什么事,便去了趟文华殿,准备给太子哥哥一个惊喜。去的时候,他还不忘拿了些皇贵妃烤的小饼干。

    他到的时候,文华殿很安静,外面站着不少近侍。

    门口站的是何玉柱,太子身边的大太监,胤祐是认识的。

    他走进的时候,何太监低头笑道“七阿哥来找太子吗”

    胤祐笑着冲他眨了眨眼“不不,我来找你的。”

    何太监一脸惶恐“主子别开玩笑了,奴才可担不起。”

    他看了看殿内,低声道“七阿哥进去吧,太子正在里面研读奏章。”

    胤祐本来还想问一句“里面还有别人吗”,可是何玉柱已经推到了一边站着,他也不好再问。

    于是,小家伙偷偷进入文华殿内,躲在高高的雕花殿门后面,伸出脑袋往里张望。

    他首先看到了坐在书案后面的太子,对方正埋头看着什么,前面堆着高高的几摞奏折,挡住了胤祐的事先。

    于是,他又把目光移向了太子旁边,那里还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的人胤祐也认识,是太子的师傅汤斌。

    他仍旧穿着破旧的官服,官服上甚至还有补丁。

    据说汤师傅去年胜过一场大病,现在看起来果然苍老了许多。

    不过,他看上去仍旧十分严厉,胤祐不由自主就有些害怕。

    他想,如果是这位汤师傅给他们讲课,他一定不敢在课堂上讲话开小差。

    不不,他还是更喜欢自己的师父,多么可爱的老头儿,给他讲逍遥游的时候还会和他一起探讨北冥那条大鱼的吃法。

    “是何人站在那里”

    苍老而不失威严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胤祐吓得往门后退了半步,稳了稳心神,又大方的站了出来“是我。”

    汤斌赶紧站起来,向他行了个拱手里“七阿哥。”

    胤祐赶紧躬身回礼“汤师傅。”

    太子听到胤祐的声音,立刻笑着抬起头来。正要朝着胤祐招手,叫他过去。

    哪知道手还没抬起来,就听到另一边传来一声轻咳“太子,今日的奏章可看完了”

    太子看了看手边那一摞奏折,约莫还有五六本。于是他让胤祐在一旁坐一会儿,等自己完成今日的任务。

    胤祐安静的坐在一旁,看着太子哥哥头也不抬,一本一本的翻阅那些奏章。

    感觉做太子好累啊,他的太子哥哥明明也才不到十四周岁,为什么每天要处理那么多事情。

    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太子手边的那一摞奏章全部看完,其中有不明白的也已经问过汤师傅。他还把看过的内容都整理下来,附上自己的见解和处理方式。

    汤斌查阅之后,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起身,向太子行礼告辞。

    转过身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只小手伸到了他的跟前。

    那是胤祐的手,他手里拿了个油纸包。

    汤斌没有伸手去接,胤祐又往他跟前递了递“里面是点心。”

    胤祐看他这么大年纪,走路也没有以前那种精气神,在那里坐了一下午,水都没有喝一口,这都快到晚膳时间,想必是又饿又渴,便把篮子里的饼干拿了几块递给他。

    汤斌怎么会拿小皇子手里的东西,推迟着不肯收。

    这时候太子却说话了“这是小七的一番心意,汤师傅就收下吧。”

    太子既然这么说,汤斌便双手接过,说了句“谢七阿哥赏赐”便退出了殿外。

    胤祐走到台子跟前,打开篮子给他看“饼干是我和额娘一起做的,面粉是畅春园种的小麦磨的,我带了好多呢。”

    太子命人收拾书桌,自己走到弟弟跟前。

    胤祐拿出一块小饼干递到太子嘴边“太子哥哥尝尝。”

    太子张开嘴吃了一块,果然是承乾宫小厨房做的点心,不管是御茶膳房,还是别处的小厨房都做不出这样的味道。

    胤祐满脸期待的问“好不好吃”

    太子牵着他往外走“你送来的,当然好吃。”

    兄弟俩一边闲聊,一边往毓庆宫走。

    胤祐问“太子哥哥,你每天都要看那么多奏折吗”

    太子点点头“今儿还算少的呢。”

    小家伙有点不高兴“阿玛把奏折都让你看了,那他做什么”

    “哈哈哈哈哈哈哈”听到弟弟的话太子难得开怀大笑,“我看的那些都是以前的奏折,最近的当然是皇父批阅过之后才拿给我看。我只是学习,并没有帮阿玛处理政务。”

    小家伙也搞不清楚也不感兴趣这其中有什么不同“那也挺辛苦的。”

    太子笑了笑没说话,没说什么。他在一周岁的时候便被立为皇太子,还不认字就知道自己是国之储君,以后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者。

    他记事以来就开始学习,一开始是汗阿玛教他识字,后来变成了张英、李光地这些人教他读四书、五经,出阁之后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皇帝。

    所以,他一直都处在这种高压状态的学习中,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累的。

    不过,旁边那颗已经长大了的团子仍然在为他打抱不平“阿玛还这么年轻,这些事情,他自己就可以做,为什么要让你那么辛苦”

    弟弟无意间的一句话,道出了君储之间不可调和的千古矛盾。

    储君已经长大了,可皇帝还正值壮年。就连朱祁钰那种明明不愿当皇帝,赶鸭子上架被迫坐上皇位的人,在那把龙椅上坐的时间长了,都不愿意下来。

    更何况少年天子前半生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他的政治版图太过精彩和宏大,哪里就能轻易舍得放手。

    可是太子呢,他才十三岁,十三岁就已经进入到庞大帝国权利的顶端。可他的实习阶段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长到看不到转正的希望。

    时间长了,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就算是亲父子也会积攒出巨大的矛盾。

    “太子哥哥,太子哥哥”胤祐拉着太子的手晃了晃,指着前面对他喊道,“你看那里”

    太子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毓庆宫前正好走来个人,正是出差几个月刚回到京城的索额图。

    索额图听见动静转过身来,也看到了远处走来的兄弟俩。心里正纳闷儿呢“这七阿哥怎么回事,怎么每次自己来找太子都能遇见他”

    待两人走进了,他赶紧向太子和七阿哥行礼。

    许久不见,这一见到,太子还挺高兴,赶紧弯腰扶了他一把“索大人请起。”

    胤祐看了一眼索额图,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怎么又是你”

    “”

    这话索额图也想问他,可他这么大岁数了,也不能跟个孩子计较,况且还是皇上的儿子。

    便也只能陪着笑“七阿哥,臣这一趟出远门,可有快四个月了。”

    “噢”胤祐点了点头,“那你下次出门是什么时候”

    “”

    太子被弟弟的话逗得哈哈大笑,看着索额图那一脸有苦难言的模样,也颇觉有趣。

    他成天在文华殿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枯燥乏味,真是一点乐趣也没有。

    难得小团子来一趟,就能让他心情大好真想永远将人留在毓庆宫,不叫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