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四章

    萧衍行没想到这一场战事会发展都这个地步。

    估摸着往日的韩家军给他们的威慑太深。这些外族被打压得太久,突然之间有了反弹的机会,自然是来势汹汹。

    不过可惜,他们以为被彻底清除的韩家军并未消失,只是被萧衍行以特殊的身份隐藏了起来。

    此时韩烨带着一批人重返战场,可想而知,战况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这次突如其来的战事,情况紧急,萧衍行以韩萧的身份亲自上了战场。

    当他那个熟悉的面具一拿出来,鞑靼王的弓箭手火力都集中了过来。不过萧衍行自幼习武不是花架子,骑术也是非一般人能比的强。箭矢如雨,那匹战马犹如一柄利刃从箭雨中穿过,直奔鞑靼的要害而去……

    一场战事,总是以千万人的性命相填。萧衍行虽善战,却极不喜欢战场。

    他骨子里许是有韩家人善战的根子,与军事作战上,萧衍行有着极佳的领悟力。

    十六岁第一次以随侍的身份跟着韩修进入战场,他就拿刀杀了不少外敌。第二次时,就已经能单独离开韩修的视线,熟练地指挥手下的人冲锋陷阵。第三次时,就能独自率领三十六人的一支小队,耗时一天一夜全歼敌方一支两百人的队伍……

    随着参与的战事越多,他在打仗上的军事才能就越来越显著。仿佛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方面绝佳的天赋,这是他得天独厚的资本。若非萧衍行自幼是以帝王的身份被教导长大,韩修倒是想把他留在身边,作为继承人培养。

    可惜,韩萧终究是姓萧的,不可能跟韩家人一样,一辈子在西北吃黄沙。

    萧衍行自然也知晓外祖心中的遗憾,但他始终是要为君的,而非为将。自幼他便坚信一个原则,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萧衍行从不否认自己骨子里好战的本性,但他更坚定最终的目的,是止戈。

    清河海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再无战事。

    这是他的目标。

    不过目标是目标,萧衍行再一次从战场上下来。他的甲胄早就被鲜血浸透,浑身散发着浓烈的血腥味。他厌恶地蹙了蹙眉头,摘掉了闷得喘不过气的面具,又拿出了那封信看了一眼。

    王姝那丫头片子极为吝啬,寄信来,就写一句话。当真是再没有比她更懒的人,多一个字都不写。

    “懒骨头……”

    低低地骂了一嘴王姝,萧衍行忍受不了身上的味道。径自拿了干净的衣裳,去了营帐后头的深潭里洗漱。他的洁癖其实是有些严重的,但与洁癖同时存在的,还有他远超常人的忍耐力。哪怕极其嫌弃鲜血溅到自己身上,他还是拿起武器上了战场。

    泡在深潭中,萧衍行不自觉地又想起了王姝。

    不晓得这姑娘如今在做什么。他是清楚王姝的性子的,闲不住。绝不会老老实实在一处待着。把她搁一边,她一个人都能折腾出花儿来。如今怀了身子,也不晓得能不能懂事些别乱来……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王姝突然打了俩个喷嚏,顿时抬头四处看了看:“谁骂我?哪个狗东西骂我!”

    一旁做文章的王玄之抬起了头:“啊?”

    “有人骂我。”

    王玄之有些不懂自己姐姐偶尔冒出来的疯言疯语,但他一向捧他姐的场儿:“为何突然这么说?”

    “打一个喷嚏是有人想你,打两个喷嚏是有人骂你。打三个喷嚏是有人不停的念叨你,一直打喷嚏就是伤寒了。”王姝理所当然地道,“我打了两个,一定是有人骂我。”

    王玄之:“……有没有可能,是姐姐你离冰釜太近了?”

    王姝默默地瞥了一眼就在手边的冰釜,拒绝承认这件事。她已经撤了一个冰釜,只这一个不离的近些,真的会热死人。懒得搭理王玄之,王姝又低头继续写经验总结。

    其实今年的经验总结不好写,她缺席了实验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小麦跟水稻存在不同,铃兰和芍药没办法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记录得特别精准。以至于王姝写经验总结的时候,会存在部分的疑问。但这些东西做了梳理,比不做梳理好。毕竟来年还是需要从失败的经验中获得养分。

    ……

    江南的事情告一段落,严先生和穆先生回来了。但秦先生还有些事情,要晚几日再回来。如今王玄之的文学课接上了,武学暂时由另一个人韩家军里出来的人在教。

    这个人跟秦先生不是一种路数。

    若说秦先生的武艺路数属于刚猛的一派,拳拳到肉,这位老师的武艺就属于朴实无华却干脆利落的一派。出手必指要害,且一拿真刀真枪就会见血。按理说这种路数不太适合教王玄之这等富家子弟。但王玄之本人挺喜欢,王姝便也答应了他去学。

    王姝看着王玄之的气质一日接着一日往靠谱上走,心里觉得十分安慰。

    他成长起来,她就可以安心地搞实验了。

    “好好学,”王姝拍拍他的肩膀,“往后还指着你顶事儿。”

    王玄之笑笑,低头看了看王姝的肚子,心里也默默发了誓,必须尽快地成长起来。

    他这次去江南,真的是学了很多,也突然之间就懂得了很多道理。

    王玄之心里明白这个世界很大,不是只有清河镇那一亩三分地。外面的人也很多,形形色色各有心思。而他要想撑起自己的家,眼睛也必须开阔起来。

    往后王家是必定要走上一条艰难的路的,王家已经跟一些事纠缠在一起,等闲扯不开。姐姐和还未出生的孩子,要是想长远地活下去,将会面临更多的危机。他如果不尽快地积累力量,往后他们一家子都要被人吃的骨头都不剩。

    “姐,马上就要出孝了。是不是该请乡里的长辈出面见证,将我寄到母亲名下?”王玄之如今跟王姝亲近了许多,提要求也不像往日那般支吾了。

    王姝自然还记着这事儿,当下便点点头:“嗯,等你出了孝,家里人吃个席。”

    王玄之虽然还是憎恶自己的生母,却没有再像往日那般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难以启齿。他确实是由毛氏这样的母亲生下来,

    但他也确实是姐姐的亲弟弟。他不能选择自己的母亲,

    只要姐姐承认他就够了。往后他就只有姐姐和小外甥两个亲人,没什么是永远过不去的。

    “等吃了席,咱请乡长和镇长一起来家里来。”王家没有别的亲人,王姝作为嫡长女来开宗祠,做主将王玄之记入自己母亲的名下,“届时请穆先生和严先生也过去见证。”

    王玄之点点头,隐约有些期待:“姐,你不是说给爹娘收了个义女?”

    “嗯。”王姝淡淡道,“届时也会把她的名字记到母亲的名下,以母亲义女的身份记名。”

    “好。”王玄之是知晓王如意的存在的。

    王姝当初帮了王如意一把,后来抽了空便跟王玄之提了一嘴。王玄之没见过这人,不晓得这位素未谋面的义姐是个什么性情,但也没有反对。

    事情这么说定了,王姝这边就通知了钱师傅。

    钱师傅替王姝守着王家主家这边,后面的事情交给他操持便是。且等着王玄之出孝,就能主持开宗祠了。王玄之日日盼着这个日子快到,瞧着王姝的肚子便免不了起了点歪心思:“姐,你说咱家人这么少,这个孩子跟咱家姓王咋样?”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两人是亲姐弟。王姝也这么想过。

    “你打得过萧衍行么?”王姝倒也没有斥责他异想天开,就嘿嘿一笑,“你斗得过他,我双手赞成。”

    王玄之:“……”

    ……倒也是,那位爷也是个子嗣艰难的。这么多年就得了自家姐姐肚子里这一个孩子。敢跟他抢,估摸着那位爷能把自个儿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算了,斗不过他。”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王姝哈哈笑得开怀,双手揉着王玄之的脑袋当球儿盘。不得不说,这孩子是真长大了。

    京城,清月阁。

    王如意收到了王姝的来信。

    这是她进宫以来,头一次有了外面的消息,不禁喜极而泣。

    王姝的这封信仿佛一阵及时雨,浇在了日益焦灼的王如意心上。虽然一意孤行地为当人上人来了宫里,王如意本质上还是个才将将十八岁的姑娘。她一个人在后宫担惊受怕,孤军奋战,所有的委屈往肚子里咽。她不是不害怕,不是不会软弱,但只能自己撑着。

    现在看到王姝信里第一句问候,她便有些控制不住泪湿衣襟。

    托了年轻的福,这次的落胎对她的身子伤害不是很大。吃了补药,好生的修养,她的身体又恢复如初。但经过这一遭,王如意就仿佛一夜之间长大。她如今再看过去的自己,只品出了天真和愚蠢。倒不是说她后悔进宫,而是单纯的看透了一些东西,反省了自己。

    她够狠,却又不够狠。这才是她最愚蠢最错误的地方。她够狠就狠在,舍得下脸面去讨好男人,放得下自尊去做那等不入流的事,获得了怀龙胎的机会。不够狠就不够在她只对自己下狠心,却没有对别人下狠心。她从入宫到现在,没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想过去害任何人。只是被动的缩在清月阁,躲避别人的恶意,却没有想到其实她可以更狠心一点,对别人下手。让她们无力对她作出威胁。

    正是因为她在这方面还保持着‘人不害我,我不害人’的良心。她不够狠,才沦落到被人堕胎、失去随行皇帝秋猎的机会。

    若她一早对姓叶的下手,那贱人护着自己肚子都来不及,哪有功夫除她的孩子?

    “呵。”王如意一边哭一边冷笑,“都进了后宫了,还当自己是在外头呢。这后宫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这里头女人哪个手里没见血?确实该收起不必要的良心……”

    信中王姝在问候她近况后,告诉她,今年八月底会开宗祠,将她记到母亲刘氏名下。以后就是亲姐妹。并嘱咐她在后宫万事小心,防人之心不可无。最后是又给她捎了一叠银票。

    王如意又哭又笑的,觉得十分讽刺。

    她自个儿亲生的父母、亲姐妹,对她不闻不问,半路被她硬傍上的姐妹,却是真心拿她当亲人了。王姝这一叠银票在王如意最彷徨的时候,给了她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倒不是说这些银两给了她底气,而是王姝这封信给了她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