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大集市

    梁嬷嬷往这边一看,登时掌不住乐了,刚要说话,却被身侧的大丫鬟抢了先。

    这丫鬟檀荇认得,是外祖母时常带在身边的,叫管彤。说是大丫鬟,可管彤今年也不过才十四五岁,正是俏皮活泼的时候。见檀荇支棱着眼发问,她便眨眨眼笑道:“小少爷的还在灶台边候着呢,非要等到正月十五才能下锅!”

    檀荇闻言一愣,下意识就问了出来:“为啥非要等到正月十五?”

    管彤噗嗤一笑,调侃道:“因为呀,灶王爷说了,乖孩子才有面吃,那些哭鼻子的就只能等着喽!”

    “这丫头,还不快住嘴,连少爷都敢编排了!”梁嬷嬷一听这话,忙掐了她一把,呵斥住了。

    管彤被她不轻不重地喝了一句,倒也不惧不恼,只对着一脸懵懂的檀荇吐了吐舌头,见他憨憨的喜人,又做了个鬼脸逗他。

    凌萧见几人闹得没边儿,又见檀荇发窘,怕他再急起来,便解释道:“今日是我生辰。”

    “生辰?”檀荇一皱眉,又转了转眼珠,这才恍然大悟,连“噢”了几声,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是生辰要吃寿面呀!嗐!表兄的生辰怎么也没人告诉我?这么重要的日子,那可不得好好贺贺!”

    “说得是呢,可不得好好贺贺!”管彤立即应声,接着打头福下身去,喜洋洋地道:“那我们几个就先祝少爷吉祥如意,福寿百年了!”

    说着,一旁侍立的几个丫头连着大和与刚反应过来的大保也一同矮身,乐乐呵呵地说起了吉祥话。

    梁嬷嬷看了凌萧一眼,也乐得笑了起来,伸手扶了管彤一把,又对众人道:“好了好了,你们几个是好的,我替少爷打赏,来的都有份!”

    几个丫头小厮登时抚掌欢呼起来。

    凌萧捞了口面吃了,对管彤几个道:“你们先回去吧,替我多谢外祖母,过会儿她好些了,我再亲自过去请安。”

    管彤见他吃了面,自己的差事了了,便答应着退了出去。

    檀荇见她们走了,眨着一双亮晶晶的眼对凌萧道:“表兄今日要怎么贺生辰?哎,不对,这事儿我得问嬷嬷。”说着他转过头去,又问梁嬷嬷道,“嬷嬷,今日府里要摆宴吗,还是下馆子?这鹰城里的馆子我都熟,要不我给你介绍介绍?”

    见檀荇满面红光,梁嬷嬷有些发怔。

    还是凌萧对他道:“凌府一向都是吃寿面过生辰,从小就是这样。”

    “过生辰吃寿面我知道啊!”檀荇一拍案几,“这不是吃了寿面了吗,那晚上呢?”

    凌萧轻轻扫了一眼被他拍过的案几,道:“吃了寿面就是贺了,还要如何?”

    “啊?!”檀荇大为不满,瞪着眼道:“这怎么行呢?生辰可是大日子,一年就过一次,光吃碗寿面怎么够?我过生辰的时候,阿娘都是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不光要打牙祭,还给我买好多稀罕玩意儿呢!就说贾家那个猪头大宝哥儿,他前一阵过生辰,他爹给他在隆庆楼摆宴,摆了一百来席呢!他一个商户的儿子都这么大排场,表兄可是将军府,哦不,我听大保说了,您可是个什么国府的柿子!怎么能输了他?”

    “是卫国公府的世子。”大和口气不豫地纠正了一句。

    “啊,我知道,世子!”檀荇胡乱挥了挥手,着重咬了一下发音,又道,“表兄都是世子了,怎么能被个商户的儿子比下去呢?”

    凌萧有些听不惯这些言辞,薄唇微抿,道:“生辰过不过自己说了算,这种事有什么好攀比?快些吃吧,饭后还要去给外祖母请安。”说着,便自顾自拿着调羹喝起粥来。

    檀荇见他进得香,也抓起一个羊肉包子啃了起来,流了满嘴的油,却还是想着做生辰的事,呜噜呜噜道:“那,那不摆宴也就算了,贺礼呢?总得有贺礼吧?”

    凌萧被他追问得有些不耐烦,便道:“又要贺礼作甚,又不是什么大生辰。”

    檀荇被他的话一噎,刚咽下去的包子登时呛在了喉管里。他干咳了几声,忙转头去看梁嬷嬷。

    梁嬷嬷见状不对,慌忙给他拍了背,又拿帕子给他细细擦了嘴角,才耐心解释道:“阿荇少爷许是不知道我们那儿的风俗。在京里,除非满月、周岁、整寿这些大日子,一般是不过生辰的。少爷今年是个零生日,按规矩吃碗寿面庆庆就好了,太隆重了反而压不住。”

    檀荇这才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闭了嘴,乖乖喝起粥来。可一面喝粥,他一面却又悄悄拿眼瞅凌萧,心里不知琢磨起什么来。

    一时饭毕,丫鬟们将碗碟撤了,又奉上新茶。凌萧取过茶水,以袖掩面仔细漱了口。檀荇学着他的样子,也装模作样地漱了几下,便随手把茶盏子往托盘里一顿。

    见凌萧收拾停当,他摸了摸鼻子,状似无意地开口道:“表兄今日准备做些什么?”

    凌萧被他问得一怔,想了想才发现自己心里也无甚主意,便道:“来的路上落下了好些课业,还未补齐。”

    “课业?”檀荇问道,“什么课业,先生留下的课业吗?表兄这几日读书练剑,都是在补课业?”

    见凌萧默然不语,他砸了咂嘴,道:“这教书先生都没跟来,还要这些课业做什么?做了又有谁看,倒不如清闲自在一阵子!”

    凌萧默默摇了摇头,认真道:“课业是做给自己的,不是做给先生看的。先生虽不在,知识道理却一样不少,自然可以自行精进。”

    檀荇听了大摇其头,道:“表兄这话就不对了。课业虽然是做给自己的,但总要有人帮忙看着吧?要,要有人指点吧?这道理虽好,但要是没人领着,那自己走了弯路岂不是都不知道?”

    这人歪理极多,十几日相处下来,凌萧已经充分领略了他的嘴皮子功夫,此时也不欲与他多辩,单刀直入道:“你说这么多,到底想要做什么?”

    果然,一听这话,檀荇立刻凑了上来,小声问道:“表兄自打来这儿后光顾着读书,就不想去外面逛逛?”

    闻言,凌萧心中一动,忽然想起刚来的那一日,外祖说要避什么大集市,当时没细问,现在想想倒是觉得有趣。

    自己来鹰城也有些日子了,外祖事忙,外祖母体弱,家仆小厮们忙着置办一应家什物件,他也没顾得上出门转转。如此这般,之前幻想来北地的种种岂非如叶公好龙一般?

    这么一想,他便问道:“听说这里有大集市?”

    檀荇一听眼睛顿时亮了,忙道:“可不是!我们这儿的大集市可有名了,远近几十里的人都来这儿赶集,别提多热闹了!不过这大集市不是每天都有,我算算......”他说着掰着指头数了数,接着兴奋道,“今儿个可不就有集!表兄,咱们一道去吧!”

    梁嬷嬷一直听他们说话,此时便插进来道:“少爷,我倒觉得阿荇少爷说得有理。你们这个年纪,合该出去玩玩转转,多看看,多听听,总比闷在家中要强。”

    凌萧点了点头,又问正屋情况,一打听说是好些了,便携檀荇一块过去请安。

    两人一进屋,就见外祖母还慵懒地歪在榻上,头上缠了抹额,又扎了针,不过看着面色倒还好。凌萧遂携檀荇恭敬请了安,又问候几句,便说了外出一事。

    外祖母自是没什么不依的,只道:“是了,来了这么些日子,忙里忙外的,竟没顾上带你出去转转。这儿跟京城风物不同,你也该多见识见识。这样,”她对梁嬷嬷道,“给他们多带几个机灵的,路上注意安全,别走失了让人着急。晚间你们外祖父来家用饭,别回来晚了。”

    于是,在梁嬷嬷给他们配备的六个精壮小厮的护送下,凌萧和檀荇终于浩浩荡荡出得府去。

    檀荇本是日日在街上浪的性子,这次竟然在将军府里一连憋了十几日,想来堪称神奇。这一放出来,他立刻就跟猴子撒欢儿似的,拉着凌萧一路疾奔。

    他路熟,走街串巷不在话下,几个小厮连着大和大保呼啦啦跟在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不一会儿就到了大集上。

    凌萧隔得老远就听见人声鼎沸,到地儿张目一看,只见摩肩接踵,果真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