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9章 小成本之殇(求追读)

    什么是胶片拷贝?

    简单理解就是拿去影院放映的电影载体。

    一份的成本就高达八九千块,重量达十几二十几公斤。

    制作出来后,需要赶在电影上映前,送至全国各大影院。

    一个甚至两三个影院共用一份拷贝就够了。

    因为一份拷贝会分成五六盘,只要电影播放时间相隔上二三十分钟,就可以把第一个播放厅放完的那盘拷贝拿到下一个播放厅继续播放。

    也正是这种高成本和不方便性,就注定了这个时候的电影排片,不可能像未来的数字化放映那样,先点映,根据市场反馈效果再灵活调动排片率。

    而是会有一个审核看片环节,大老爷们看完之后,定下制作拷贝数量,上映之初的排片多少,就大概定下了。

    考虑到拷贝的高成本,一开始定下的拷贝数量都会相对保守,低成本电影几乎很难拿到足够的拷贝数量。

    像韩家栋之前拍摄的《小偷家族》,一开始定下的拷贝数量也不过才五十个。

    而拷贝的数量,也将直接限制电影票房的上限。

    因为这玩意儿的制作是需要时间的。

    然后运送到全国各大影院又需要时间。

    所以哪怕电影上映后效果远远高于预期,排片也根本不可能一下提上来。

    需要等拿到新的拷贝再慢慢一点一点增加排片。

    等排片提升上来后,盗版早就泛滥了,电影也就错过了最佳抢占票房的黄金时期。

    不像未来数字化放映,可以将影片拷贝进硬盘邮寄给影院,影院再通过数字放映机链接网络获得授权密匙进行放映。

    想调整排片随时都可以调整。

    也就是说,现在光是拷贝的数量,就将限制小成本电影很难取得高票房。

    上五千万难,上亿更是痴人说梦。

    但《疯狂的石头》“只”拿到两千多万的票房并不是受拷贝数量所限。

    因为这部电影一开始就被韩三品所看好,初期制作的拷贝数量就达到了一百个!

    算是小成本电影天花板级别。

    要知道连《英雄》、《无极》这种排片高达七八十个点的大片,一开始制作的拷贝数量也不过三百个。

    所以《疯狂的石头》前期的排片是有保障的。

    奈何受大环境影响,这时影迷很难对这样一部三无电影感兴趣,导致上座率惨淡。

    最终首周末票房两百万,次周票房四百万。

    靠着口碑慢慢发酵,才终于将影迷吸引进电影院,最终逆袭拿下了两千多万的票房。

    而这个成绩,在小成本电影中,已经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位列当年票房前十,也是当年上半年的票房冠军。

    这个成绩还有提升空间吗?

    有!

    加大宣传,加大排片,还是能有所提升。

    但最多也就几百万,上千万!

    追上《手机》的五千多万都不可能,追上那些票房破亿的大片更是概率为零。

    除非,演员中加入香江明星!

    那样无论是宣传效果,还是排片,自然而然就都会有了。

    只是成本会增加,电影也就不再是小成本电影,而是和天下无贼一样,没什么特效、大场面的大投资、大明星阵容的大片。

    这也是为何中影明知道大片会亏钱,仍要坚持投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