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个人解读系列:关于银子、月例等经济问题

    关于银价的问题,作者要先声名一下:

    在不同朝代,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时间段。

    还有不同地点等等因素的影响下,银价都是在波动的。

    所以并非是很多大佬所想那样,以为只要在古代就一两银子能买命。

    作者既然写的是红楼,就先按照红楼里的只言片语,简单推断一下:

    刘姥姥说,一个普通农家,一家五口一年的花销大概20两银子。

    按照五口人一年大概要吃10石粮食。

    根据历史记录,参考明清的和平时期的粮价。m.

    大约一石粮食在600-1200文。

    粮食主产地,如湖广地区的价格会低一些取600文。

    同时期的江南,大约在800文,京城大约1000文。

    银价一般一两也在800-1200文左右。

    故事发生在都中,而且咱们为了方便就取个整。

    就按照一两银子一石米来算。

    也就是说吃饭大概是10两多点。

    其他花销,大概是穿的用的,不到10两。

    这就是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

    注意!以下就是个人的观点!

    【对于普通人家的定义,个人认为应该是只有花销,几乎没有结余,有少量或者没有欠债的人家。】

    再看乌进孝说的庄子,贾珍说以为至少该有5000两。

    这里按照一个农庄一年上缴五千两以上来算。

    按照佃户留一半维持生计,也就是每户留下20两左右。

    那么一個农庄的规模应该在二、三百户左右。

    庄子的每年收成,就是一万多石粮食。

    按照这个年代,江南一年两熟套种,亩产约莫五百斤。

    那一个庄子的规模大概就是两三千亩。

    最后主人家得到大约五、六千石粮食,折银刚好是五、六千两左右。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家禽家畜野味等等,可能有六、七千两。

    如果是丰年,或者狠一点的人家。

    七八千两也是可能有的。

    荣宁二府在江南,本来应该有不少这样的庄子。

    大概率是几代人分出支脉,把庄子也带走了部分。

    现在宁府大致剩不到十个了,一年进账也在七八万两左右。

    荣府比宁府剩的庄子多些,猜测每年进账在十万两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冯家庄也是参考这样的庄子。

    只是主角接手之后,带着大伙搞反季花卉果蔬。

    金陵的贵人又是极多,理论上应该供不应求。

    一年到头,也有七、八千两,反比种粮食挣的还多一些。

    两边加一起,冯家庄一年就有将近一万四、五千两的收入。

    庄户们每年也都有至少四、五十两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