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四章 捐纳

    贾政想到自己才与母亲和好没几天。

    实在不想再惹她老人家生气了。

    “唉!”

    于是,他重重一叹,又慢慢放下锦墩。

    “母亲,儿子身子不适,先回去了。”

    等贾政一走,小院里的牌局也散了。

    宝玉来不及摔玉,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

    只能默默钻到贾母怀里啜泣着。

    三春姐妹们各自回房。

    宝钗跟着黛玉去了厢房。

    一进屋,黛玉就忍不住兴奋道:

    “姐姐,这首诗必可流传千古!”

    “唉!”

    宝钗闻言却叹了口气,道:

    “我的傻妹妹,你没听姨父说他要离开都中了吗?”

    “啊?”

    黛玉顿时一愣,随后喃喃道:

    “对啊!钦差巡江南倭寇和练兵事,是要回江南了……”

    说到这里,黛玉抬起头,一脸担心的道:

    “姐姐,你说这会不会有危险啊?”

    宝钗自然也有些担心,但她上前轻轻环住黛玉。

    安慰道:“那自然不会,他可是有着‘堪比稼轩’的美名!”

    宝钗的语气充满了信心,让黛玉稍微有了些安全感。

    “姐姐,今天你能陪我住吗?”

    “好,今天我不走了。”

    宝钗点了点头。

    她知道黛玉在担心什么。

    想起自己以前的经历,便讲道:

    “妹妹其实不必担心,之前在金陵时,他就带着二百庄丁,斩杀了上百倭寇,自己却未损一兵一将呢!”

    又见黛玉好奇的看着她,便讲述起两人相遇的过往。

    “那时候因哥哥……”

    ……

    与此同时。

    都中的众多官邸内,都或多或少的。

    发生着类似的事。

    无论文臣武将,还是勋亲贵戚。

    或因冯渊年纪轻轻探花及第。

    或因今日太极殿中诗才心折。

    或因皇帝对其才华风骨认可。

    总之,因为各种原因,都流传着此诗。

    这一首诗覆盖面都中,传播速度极快。

    比起张贴的邸报,还要强上几分。

    甚至不知从何时起,都中甚至流传出一句:

    生子当如冯一博!

    可就是这样一位被人传颂的大诗人。

    此时,却正和一个阉人有说有笑。

    “夏公公,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想要捐两个武官,就是不知您能给个什么价格。”www.

    冯一博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

    夏秉忠本来被小春子急急叫来,还有些不悦。

    听到冯一博竟是为了捐纳,顿时眼睛一亮。

    “哟!冯侍讲还真是守信,这么快就给咱家介绍买卖了!”

    夏秉忠赞叹两句,便直接问道:

    “不知对方想要几品的缺?”

    冯一博也不绕弯子,直接伸出两根手指。

    “两个千户。”

    “嘶~!”

    夏秉忠闻言兴奋的吸了吸气,又搓着手道:

    “两个实缺千户可不便宜啊!”

    冯一博摇了摇头,失笑道:

    “夏公公说笑了,我说的当然不是实缺,候补足矣。”

    候补千户?

    这可吃不到空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