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二章 李二的惊疑不定!

    “有些不合音韵……”长孙皇后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此词出自柳永著词,自然不合目前唐朝诗歌音韵。

    现代的唐诗宋词元曲是一种统称,实际上每个时代的主流文体都有一部分差别。

    因此单从蝶恋花这首词摘出两句七言,在现代人眼中看起来都是七个字,但是并不合乎此时七言诗的音韵。

    不过好在大唐初定,前又有南北朝之乱,如今是当今皇帝出身陇右勋贵,把控文坛审美的五姓七望尚要蛰伏一段时间,故而尚未形成定论。

    “臣倒是觉得这两句极好。”公主府知事作为宫中女官,不管是鉴赏能力还是文学能力都绝对足够,自然也能看出其中不合音韵之处。

    “驸马此前为一农户,哪读过音韵标注,虽不合音韵,却反倒是无比贴合。”女官开口道。

    “两句残诗发自深情,强谈音韵反而不美,不仅如此,这字,也是好字。”长孙皇后盯着女官好一会才笑了笑手里拿着这半张宣纸笑眯眯的离去。

    女官并没有看出来苏离的字体已经非同一般。

    毕竟只是个女官,在鉴赏字体这方面也只能觉得苏离写的工整严谨好看,看不出太大名堂。

    盖因为字体鉴赏相比较于诗歌鉴赏难度更高,需要的知识储备和见识也要更高。

    诗歌鉴赏,背完音韵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鉴别,打眼看过去就可以看出来这首诗符不符合格式。

    但是书法鉴赏没有固定公式,非得是阅尽名家,才能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而毫无疑问,长孙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是拥有一定的字体鉴赏能力的。

    “笔锋之痕,类褚遂良也!”长孙皇后看着手中的两行大字面带疑惑。

    诸遂良也,初唐书法大家!初唐四大家之一。

    书法届的初唐四大家可以说影响深远,颜真卿的颜体就有很多四大家之痕,尤其是诸遂良。

    初唐四大家也,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

    其中虞世南已然病故,欧阳询垂垂老矣,诸遂良正值壮年,薛稷暂未崭露头角。

    而今主要工作是负责写李二的起居录,也就是记录李二一天到底都干了什么事。

    眼下的诸遂良虽未臻至巅峰,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

    相较于虞世南和欧阳询,诸遂良是妥妥的后起之秀。

    但是其声明已经直追两位老前辈。

    虽然年轻,眼下已有大家风范,文坛笔界赞誉不断。

    因诸遂良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而李二又甚为喜爱王羲之书法,故而对其多有信重,长孙皇后也曾不止一次看到对方的墨宝。

    因此第一时间就能够分辨出苏离字体中诸遂良的痕迹。

    “不对……这又相差太多了……”长孙皇后皱眉。

    颜体虽有一定诸遂良的痕迹,但是微乎其微,毕竟是自成一派的颜体,若全受诸遂良之影响,就不足以开山立派。

    不过,一时半会长孙皇后也看不出名堂,毕竟书法鉴赏这玩意嘛……非得是狂热爱好者才能有真正足够的鉴赏水平,譬如说,她的丈夫李二。

    莲步轻移,长孙皇后回到宫中,李二正在甘露殿处理政务。

    “长乐如何了?”听到脚步,李二抬头,看到是长孙皇后,开口问道。

    他是知道今日自家的观音婢去看望自己的女儿去了。

    “气色很好,好的不像病了,若不是丽质尚未醒来,我真以为她好了,丽质没昏睡之前,也从未有过如此好的气色……”

    长孙皇后开口,将今日见闻一字一句讲给李二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