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七章李世民密会三都督(下)

    “这……陛下智略臣等佩服!那此事吾等就依陛下之言。

    到时但有带头反对者,吾等定然狠下心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很好!此事如今只在筹划阶段,一应行动尽量隐秘而为。”

    说着,李世民自案上拿起一张兽皮地图,招呼魏延等人近前来看。

    魏延等人赶忙离了席,快步走到陛下面前。

    “此图乃汶山郡地形简图,朕以此图为例,向诸位说一说这第二件事。”

    李世民指着地图上标记的几处蛮夷领地道:

    “汶山郡在成都西北,应当属于文长将军防区范围。

    朕标注之地,乃蛮夷聚集地。

    待上元祭祀之后,朕会在第一次朝会时,下旨在这些地方交汇处设立汶山督府。

    名面上是以督府监管、保护蛮夷领地,好方便郡守管理。

    但其中还有一层意思,朕未言明。”

    见魏延等人正静心聆听,并未有发问的意思,李世民继续道:

    “如今吾蜀中最缺的就是土地、在册民户。

    若要解决此问题,要么新占领土,要么强行划分本地家族所占之地。

    朕欲令汝等,配合当地督府暗中调查,看看蛮夷境内有无益州乃至东州诸公私占土地。

    不但调查蛮夷境内,汝等也要在不惊动郡府的前提下,暗中调查境内所有本地世家实际控制土地的数量。

    倘若条件允许,最好也将各家瞒报之民户统计出来。

    同时朕也会自宫中派人着重调查此事,这些人但凡遇到困难、阻碍,还望诸公暗中帮助。

    最后将所有调查结果汇总,而后秘密交到朕手上。”

    姜维闻言,猛地一激灵,兴奋道:

    “臣曾听陛下以及心向朝廷之人谈论过‘新政’之事,陛下此举,莫不是为新政做准备?”

    李世民看着姜维点点头,笑道:

    “还是伯约心思敏锐啊,此举正是为新政做准备!”

    肯定了姜维猜想之后,李世民看向陈到、魏延二人。

    “诸公皆是朕心腹臂助,最信任的封疆大吏。

    新政之事,朕定不会瞒着诸位。

    只是如今形势所迫,新政却是不能草率执行。

    朕令诸位暗中调查境内闲置荒地、瞒报土地、私藏人口等,便是为了了解益州士族底细。

    一旦时机成熟,朕便会依照这些信息,酌情向各大小士族借换土地、人口,继而在所得土地之中施行新政。

    不过此事成型时间相对较慢,诸位只管仔细调查便可。”

    陈到捋捋胡须,问道:

    “本地豪强个个狡猾诡诈,倘若他们真心隐瞒,吾等怕是极难查出所有实情。

    此一点,不知陛下有无破解之法?”

    “这点诸位尽管放心,朕派去之人自会去调查诸位难以涉及的阴暗角落。

    之所以令诸位暗中保护、支持他们,就是因为这点。

    况且,益州士族如今早已不是铁桶一般无懈可击。

    逍遥公、王平、何宗等人早已依附投靠朝廷。

    有他们在,吾相信将大大降低调查难度。

    当然,朕也会提前许以好处,承诺一些他们无法抗拒的利益,来换取他们所掌握的线索。

    如此一来,查清所有土地、人口情况并掌握证据,就只是时间问题。”

    魏延听到“时间问题”几个字,立刻不安起来。

    “陛下,莫怪臣啰嗦,只是如今天下三分,魏、吴两国皆暗中蓄力,对吾大汉虎视眈眈。

    您这般处处谨慎,缓慢行事,倘若事未成时,魏、吴却先发难。

    那吾等岂不是又陷入被动?

    更何况,如今吾等老将皆近花甲之年,若陛下效仿丞相以进为退,边战边治理蜀中。

    臣等或可有机会效命疆场,为陛下袭扰魏、吴以争取吾蜀中发展之机。

    若陛下只守不攻,任由三国发展,迁延日久,吾等皆尽凋零。

    那时若有战,陛下身边兵微将寡,蜀中新政又未能完全实施,届时如何取胜?”

    陈到闻言,眉头一紧,也开始担心起来。

    姜维倒还好,毕竟自己不过而立之年,只要大汉尚在,自己便有的是机会为国效力。

    李世民收起兽皮地图,示意几人归位。

    见几人入席坐定,李世民安慰道:

    “此一节诸位不必担心,且不说如今魏、吴境内也有蛮夷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