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4. 红历九年

    《[红楼]官高爵显》最快更新

    光阴如梭。

    贾寰养好伤再出来走动时,酷暑已经退去,秋意渐浓,瘦竹萧疏,满院黄叶飘飞,菊花开得倒盛。

    中秋节刚过,贾母就接到了扬州来的平安信,立刻召贾政入内,商议派人去扬州接黛玉的事。

    林如海在鹾政任上危机四伏,耽搁久了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黛玉若继续留在她父亲身边,既是忧患,又是掣肘,来荣国府则有贾母庇护。

    稳妥起见,贾母指派了身边几个得力的嬷嬷随行去扬州,一路舟车劳顿,昼夜疾行。

    贾寰则苟在东小院里,每日起早贪黑地背书习字。

    业师没有,族学去不成,唯有各式书籍满箧。

    有银子就能买来的东西,贾家暂时都不缺。

    贾寰专挑那种注释、韵调、大儒朱批、名家心得齐全的菁华版本,凭着藤校理工狗的卓越理解力和学习力,一点一点地啃下了《论语》和《孟子》。

    这两部书将近五万字。

    《大学》和《中庸》加一起才五千字。

    再多的字句,读通一句,就少一句。

    一万多字的《论语》啃到最后一篇《尧曰篇》的时候,林黛玉的车船已经抵达神京城外。

    回府报信的两个婆子,似跟赵姨娘相熟,挤在一起嘀嘀咕咕。

    贾寰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把《尧曰篇》收尾,在白麻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孔夫子振聋发聩的“知礼”、“知名”、“知言”三戒。

    然后收起书卷,慢悠悠前往贾母院中,要一睹“林妹妹”的仙颜。

    来得太早了,人还没到。

    贾寰不耐烦,想去府门外等候,奈何人太小,独自连二门都出不去。

    他枯坐在荣庆堂外的游廊下,逗鸟雀消磨日头。

    旁边的台矶上,坐着几个才留头①的小丫鬟。

    为首之人十一二岁年纪,梨腮琼鼻,颜值出众,穿一件水红色锦褂,十指灵巧地做着绣活,还能分心跟身边的同伴戏谑说笑。

    正是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