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章 荧惑守心

    心音表演理论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目前相对成型的是根植于传统电影各大体系的衍生理论。

    体验派、方法派和梅派经过几百年的推陈出新和无数人的完善已经极为成熟,拥有高效细致的教学培训方法和演员培训体系。

    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群众基础都是无懈可击的。

    新兴的心音技术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三大体系的影响。

    最初一批的心音演员由体验派演员构成。

    注重内心戏讲究由内而外的体验派演员转战心音战场几乎没有障碍。在心音电影的拓荒期靠着观众的新鲜感打遍天下无敌手。

    那几年里的方法派表演普遍受到质疑,认为终将被时代淘汰。

    体验派确实和心音技术天生契合容易转型,但问题也不断的显现。

    心音电影极强的临境感和附身一般的观影效果对演员的素质要求极高。

    体验派对天赋、灵性的要求本就不低,在这种独特的表演过程中,依靠同一种情绪程式化表演套路的演员们只有最多三部片子的机会。

    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大量体验派演员被观众淘汰,能够存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老一辈的老艺术家,靠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表演经验苦苦支撑体验派的大旗。

    方法派对演员的要求同样很高,依靠角色分析和设计、强调肢体语言和外在反映内在的由外而内的表演体系,越是深入研究的老演员,越是难以适应心音电影。

    强调游离、超脱、控制的方法派水平越高,越是在心音技术下将平静无波的疏离心态暴露无遗。

    观众们在老一辈方法派演员的视角中,既看不到他们精彩绝伦的表情和肢体表演,又不能体验情绪感情的完美配合,可谓失败中的失败。

    但在导演视角下方法派演员是最佳的主角!

    带入主角视角并不是一般心音电影的最佳选择。

    就好比人们看小说更喜欢第三人称而不是第一人称。无论是以观看故事性还是以欣赏主角颜值为初衷,导演视角都是最全面的最佳选择。

    方法派演员在气氛营造能力、人物塑造能力上的优异表现成为了导演们的最佳选择。

    无论是体验派还是方法派,在传统电影领域的最终要求是让角色活过来,走进观众的心中。只不过体验派善于“活”,方法派善于“走”罢了。

    但是心音电影的特质又大大减小了“走”的难度,让体验派领了先。同时又让“活”变得更加艰难,对双方造成了困扰。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梅派所擅长的,也因此愈加得到两派的重视。

    梅派更适合于舞台、戏剧表演,注重内外兼修,是对基本功和各种素质要求最多的,号称演员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