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 英雄气概

    刘鹏坐在置景棚外同时盯着几个显示屏,随时关注着孙灵修的表现。

    这是一个大约半个小时的短片,只有孙灵修一个演员贯穿全篇。

    第一场大意是暴风雪中的迷途旅人倒在雪地中,模糊中发现一只狼缀在身后,挣扎着前行,最终还是昏迷。

    虽然剧情简单,虚境构建的仍旧一丝不苟十分细腻,放大四十倍远景依旧不露破绽。

    人工造雪机也没有调节温度,实打实的冰雪和零下20多度的气温明显对灵修的表演造成了阻碍。

    之前几次摄制在看过回放后被孙灵修否决了,刘鹏深知这次摄影条件的艰难,对他的判断也给与了充分的信任。

    就外在表现来看,颤动的睫毛、翕动的嘴唇和冻僵的四肢动作没有任何问题。

    但心音影片的摄制过程中演员的意见远远比传统电影重要。

    导演只能看到外在表现,而内心表现如何通常要等晚上心音数据处理完毕才能代入体验。

    如果演员对自己的表演没有清楚地认识,就只能靠导演耗费时间金钱用成型的心音影片审查。

    而导演一旦觉得表现的不合心意,重拍就是几天的工时,人员设备资金调度都会受影响。一些小制作影片往往也就把握大方向能过就过了。

    这样的影片很难成为精品,更谈不上经典。

    如此一来导演自然会多多听取演员们的意见,如果主演觉得这次的情绪处理不够好,和导演商议后重拍几次算是最稳妥的方法。

    能准确判断自己表现的演员并不多,指望他们提高影片质量实在是强人所难,于是导演们想到了一种取巧办法。

    拍摄的同时雇佣一些配心演员同步在置景棚内采集心音数据。一旦主演们的表现不够好,就用配心演员的数据替代,省时省力。

    配心演员被认为是专业配心师的实习期。

    刚出道的配心师还没有什么经验,在配心室里干配基本得不到什么提高,配心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于是配心师们奔走于各大摄制组,穿着“隐形衣”藏在置景棚的角落,提供实时配心服务。

    一方面得以了解心音电影的摄制流程和现场氛围,便于提高配心效果;另一方面结识一些导演和剧组,有利于人脉的扩展。

    这是双赢的局面。当然,如果配心水平不行,恐怕就是双败了。

    这种形式在高端大戏和专业配心师里也不少见,现场感受现场体会,等回去配心时就会更有心得和把握,对配心效果影响很明显。

    不过高端大戏的演员们水准也是有保证的,需要配心师的情况不多。

    一般是一些流量演员的客串戏份,或者是带资进组的关系户。

    导演们为求稳妥开始几场戏会安排配心演员陪场,如果演员表现得好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不好也不至于毁了众人心血。

    刘鹏和灵修在《最美的时光》中早就了解彼此的能力和脾性,这场戏没有配心演员在场,刘鹏对灵修的判断也很有信心。

    不过这几次重拍给了他新的感受。

    粗粗看来,灵修的走位、镜头感和动作并无差别,和摄像组的安排配合的完美无瑕。

    镜头中的旅人几次的迎风跋涉和倒地,回头望去的动作和之后惊慌的起身逃跑,最后体力不支摇晃的身体和失足跌倒昏迷的肢体语言几乎完全不变,似乎只是简单地重复而已。

    刘鹏还是敏锐的察觉出几组镜头的不同。

    头几次的表演动作上已经完美,却只是他一个人的动作而已,观众们能明白每个动作的含义,也能知道他的处境十分艰难。

    但仍旧是孤立的表演罢了。

    就算是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做出同样的表演,人们也会得出一样的结论。

    中间几次的表演细微的和环境有了互动。

    偶尔钻进脖子的雪花会让他缩着的脖子微微一颤,跌倒后溅起的雪会让他视线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