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章

    清竹第一件事就是把田庄里那条河给弄了一下,淤泥挖一挖,还能肥田。然后把河岸修一修,种上树木,保护河岸不坍塌。还弄了个鸭鹅上下的斜坡,省的这些家畜把河岸糟蹋了,接着河里种了藕和菱角,因为这两样水产作物的生长条件不一样,正好互补了。还洒下了鱼苗。

    稻田也重新规整,她记得现代人家稻田里还能养鱼养螃蟹,需要保证水质什么的,现在的水质肯定没问题,这个就能试一试。

    还有就是暖棚,这个可是利器啊,现在能在冬天种出蔬菜的高门大户是因为有温汤庄子,借着地热搞些菜蔬出来,有了暖棚,没有温汤也能种蔬菜。

    这个清竹就只知道个大概,只知道需要背风向阳,还要散热和补充热量,保证供水等等,就是如今没有塑料膜,想找替代品就得费些脑筋。

    也不是不能做,她可以先试着弄几个暖棚,拿结实的油布当塑料布用,就是透光不好,那也可以解决,白天把顶棚打开,收集阳光,晚上再拉上就行了,总之都要一点点试验。好在前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暖棚的架子她还能画出个大体结构,匠人找着她的画,加上自己琢磨也能把暖棚搭的像模像样。

    小农庄被她这一搞差不多面目全非,河塘整治大家都愿意,有了额外收成佃户也得利,水稻田里养螃蟹和鱼,就有人心里嘀咕了,那螃蟹和鱼不得糟蹋秧苗么?到时候就怕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主家已经发话,这些改变有了收成不少大家伙的,没了收成,损失主家自己贴补,就是佃户们的损失主家也一样补贴,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至于那个大棚,没一个看好的,清竹也不需要他们来赞同,她挑了几个种田的能手,让他们管这几个试验大棚,给月银,让他们做好记录,知道他们不识字,就让庄头天天过来记,七天给她一份情况简介。

    大棚的框架打的结实,油布也能自由推拉,为了怕温度上不去,大棚里四个角还放了炭盆,佃户私底下都咋舌,这要种什么金贵玩意啊?

    一打听,原来是种菜的,别小看这些农民,他们也知道冬天里的菜蔬珍贵,要是真的弄出来,这几个大棚可就是下金蛋的母鸡,就怕是瞎折腾。

    清竹一心扑在她的小田庄上,有事吃着饭,忽然想到了什么,她就马上停下筷子写几笔,清瑶觉得妹妹魔怔了,田庄只要管的差不离就行了,把自己弄得吃不香睡不着那算怎么回事。

    清竹弄得这些,短时间内看不出收益,但是她不急,反正庄子不大,就是全军覆没,她现在也能承受。

    河塘还有稻田什么的得明年看成果,她的暖棚在今年冬天就体现了成果,几个种田好手不愧有两把刷子,摸索着就把暖棚技术给鼓捣了出来,什么时候加温,什么时候散热,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侍弄的十分精心。

    然后今年冬天,夏家桌上就有了绿油油的新鲜菜蔬,搁以往,那是皇家和侯门富户才能吃到的奢侈品。赵氏看小女儿的眼光都不一样了,她特意替女儿把庄头和那几个搞大棚的人敲打了一遍,这可是夏家的秘方,绝对不能外传的。

    庄头是夏家世仆,那几个被清竹挑来的人也没傻的拿着个主家弄出来的东西去谋利,这要查出来,他们一家子就能被打死了。

    何况清竹也没亏待他们,他们每个月还有月银哩。

    今年的蔬菜也就家里用一点,然后亲近的亲戚送了一点,没有多余的拿去卖,不过大棚试验了出来,开了春清竹就能多弄了,明年就能谋利了。

    开了春,清竹估量着手里的银子,把佃户的房子给重新修了修,做不到红墙绿瓦,好歹墙壁是砖石的,屋顶也用了最普通的瓦片,村里的路也修了修,还整治了一份村规民约出来。

    大体就是不能打架斗殴,乱嚼舌这些,还有就是卫生要求,垃圾不能乱扔,散养鸡鸭不能弄脏公共地方,道路也要保持整洁这些。

    农村一般就没什么垃圾,田里的秸秆都是柴火,什么东西不能当柴火呢,就是野草,那也能拔了给家畜吃,什么都不会浪费。

    就是农民的卫生习惯不好,原本随地大小便什么的是无碍的,特别是孩子,想拉想尿了蹲下就是,现在这一约束,有些佃户就不大习惯,我院子里乱,我喜欢乱吐痰,关旁人什么事?

    清竹还蔫坏的弄了个卫生小组出来,只要卫生不达标的佃户,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年交的租税,这就让大家的皮子都紧了,不过要是卫生搞的好的,还能有一点点奖励,哪怕少,那也荣耀啊,一点点的大家也都习惯了。

    等到习惯成自然,看看别的田庄,再看自己居住的地方,哎呀,确实整洁干净,有些爱美的主妇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两株花,看起来就更雅致了。就是那些高门大户的少爷小姐出来游玩,路过清竹的田庄也得抒情一番,还特别愿意在田庄里逛一逛,吃个农家饭。

    这样庄户的收益也变相提高了。

    短短的两年,清竹的农庄就彻底收拾好了,稻田里的鱼蟹长势良好,没发生什么鱼蟹吃秧苗的事,倒是杂草少了好些,就是养蟹的稻田,田埂得夯实了,要不然螃蟹要逃跑。

    如今清竹这个农庄一年的收益就要达到一千两左右,赵氏一开始怎么也不信,后来想想,那好几亩的暖棚也是大头啊,冬天的菜蔬多金贵,这一笔就是个大项,还有莲藕菱角鱼虾蟹,鸡鸭鹅和各种禽类的蛋,加上猪羊这些,还有粮食呢,现在清竹庄子上粮食反而是个小头了,女儿几乎把农庄利用了个彻底。

    当然现在佃户的日子也翻天覆地了,清竹不像以往那样收取租金,她给了佃户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她每月给月钱,雇佣佃户帮她干活,所有收成全是她的,遇着灾害也是她承担。

    另外就是承包了,每年你管什么,我就问你要多少收益,剩下的全是你的,遇着丰年灾害也能酌情增减。

    想要安稳的就选第一种,想要收益多一些的就得承担一些风险。清竹把契约都定的非常详细,她这个庄子上的佃户已经率先达到温饱了。

    赵氏很关注小女儿的庄子,那个大棚就在夏家的庄子上都推广了一些,但是并不多,毕竟冬天的蔬菜只是奢侈品,不吃菜可以,不吃粮不行,要是大力推广,朝廷也不会答应的,粮食才是国本,夏勉也不会眼里只盯着钱。

    清竹还给庄子里弄了个老秀才,教授孩子们一些启蒙知识,佃户简直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