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五章

    沈慎这次出海回来,亲自去了一趟京城,王爷的侧妃在自己手里跑了,他肯定要和王爷回禀一声。

    哪知道他一到京城,打听了一下,才知道端王的侧妃大半年前就因病亡故了。

    沈慎心下了然,这是高门大户常见的手法,总不能对外宣布自己的侧妃跑了吧,可是这样一来,王爷是不是不要那位侧妃了?

    沈慎要见萧景,萧景却不想理会他,这大半年的时间他差不多摸清了清竹干了些什么,真是越了解越生气,这死女人在自己眼皮底下干了这么多事,真恨不得亲手掐死她!

    萧景独自待着的时候一会儿恨清竹很的半死,一会儿又在想,如果清竹真的回来了,假如她知趣,肯服软,他也会大度的接受她,不过惩罚还是要的,不能让她觉得自己没了她就不行!萧景都有些精分了。

    其实沈慎那个船队,要不是看在银子的份上,萧景还真不想干下去,总觉得名声不好听啊。可后来不光是银子,海外的东西就是拿来走礼,也是极为体面拿的出手。作为如今风头最劲的端王,萧景自然不缺送礼巴结的人,但是有的好东西还是需要特别留意。

    自己有这个船队,赵三就会把这些事办的极为妥帖,每次供奉给萧景的东西都是精品,王妃都不止一次称赞赵三细心,办事认真。最好的东西自然会送给父皇,平宣帝接受了礼物就笑着对萧景道“你那个船队倒也弄的有声有色,挺不错的啊!”被父皇这么一说,萧景也就默认了。

    现在听说沈慎要见他,他心里还不悦,他是亲王,难道什么阿猫阿狗要见他都能见到吗?船队你管的是不错,那也仅限于不错,还想见我表功怎么滴?后来知道沈慎中过举,萧景才勉为其难的同意见了一面。

    这一面让沈慎心下大骇,他觉得这不是和自己商量成立船队的那个王爷,沈慎对于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个人和当初那个王爷面貌一模一样,气度完全不同,这个人有骄吟之气,当初那个可十分谦逊,面目相同,内里却截然不同。

    疑惑之下沈慎就没把清竹的事大喇喇的说出来,萧景一见沈慎的容貌,一开始也目露惊艳,后来看见疤痕就露出惋惜的神色,这让沈慎更加确认,这个不是当初自己见到的人!难道还能有谁冒充王爷?沈慎自然不信这个推断,当初清竹声势浩大,身边侍卫太监齐备,各地官员接待端王个个恭顺,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冒充的,但是这个一眼看上去就像第一次见面的王爷又让他越发怀疑起来。

    如果是天天在一起的亲密无间的人,是分不清萧景前后变化的,就像王妃,从头到尾都没怀疑过。

    清竹接替萧景,从一开始就很谨慎,她的变化在可控范围内,她顶替萧景的那段时间,其实并未做任何出格的举动,她那一点点的变化都有因由,比如放弃陷害大皇子等等,都能拉出十分说得过去的理由,而且经历了这些事,人有一些小变化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从未让人怀疑过。

    萧景恢复身份,身边的人都是熟悉之人,他又没什么陌生感,行为举止也没一夜之间就变的面目全非,至少四年女人当下来,他浮躁的性子也磨练了很多,凡事也愿意听一听方长史的建议,行事也趋于稳重,就更不会让人起疑了。

    但沈慎见萧景连这次也就两次,除了容貌,两人之间没有丝毫相同,他一眼就看出来了,然后他就更疑惑了。

    跑了几年的船,沈慎身上愤世妒俗的酸气早就没了,他按住惊涛骇浪的内心,和萧景言谈甚欢,萧景甚至想把他召进自己的长史府。

    要是这个提议是清竹现在提出,沈慎说不得会考虑一下,现在他婉言谢绝了,停顿了一下,清竹的事虽然没大肆宣扬,毕竟很多人也看到过她,虽然一开始事情的原委瞒下了,以后萧景多半也会知道清竹当时就在他的船队里,他隐瞒也没用,倒是能刺探一下这位王爷。

    于是沈慎道“王爷,我这里还有一事需要和王爷密谈。”

    萧景让姚公公出去看门,沈慎就低声把清竹的事给说了,“在下不能辨别真假,那时,那位……手底下也有百十号人,且全副武装,我不敢大动干戈,只能让她离开,且她手里还有王爷之前说好的信物,我知道兹事体大,所以一回来就马上告之王爷,还请王爷有所决断。”

    萧景的面色真是一变再变,最后他冷笑道“本王府里的侧妃早就因病没了,这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女人胡言乱语,你们也不必相信,要是以后见到,你们更不必客气,唔,她的性命一定给我留下,把她锁拿回来,我自然有赏!这种无端捏造谎言的女人还是交给本王处置!”

    沈慎面上一丝不显,连连点头,“在下知道了,一定遵照王爷吩咐!”

    萧景原本还想劝沈慎留下来为他效力,一听说海上有清竹的消息,就让沈慎离开,他还希望沈慎能把清竹给他绑回来呢。

    但是萧景说的话,沈慎一个字都不信,他甚至觉得那个女人说的才是真的,不过现在他心里还有一个巨大的疑团未解,只能回去慢慢想了。

    沈慎回去后琢磨为何萧景前后像是换了个人,此刻钱金带着玉兰扮做一对富商夫妻已经在大洋港落脚了。

    他们的任务就是贩货和买人,买人还不能在本地买,得去外地买那些一家子都没了依靠的人,然后给清竹送去,而且清竹说了,宁缺毋滥,一定要挑心性好的,否则哪怕买不到也没关系。

    至于如何分辨心性好坏,把人搁在眼皮子底下,几件事一过就差不多知道了,是否贪小便宜,是否好吃懒做,喜不喜欢搬弄是非,干活认不认真,这些都很容易分辨。

    货物的话,清竹整出来的玻璃制品和肥皂在大梁也有不错的销路,哪怕这些玻璃并不十分通透,做成的小玩意还是挺不错的,加上竹手里还有一些老手艺人,他们指点了一下,用玻璃做出的首饰就尤其精致,在大梁很受追捧。

    钱金就在大洋港慢慢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