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7章 肥皂原料

    监督完了男孩子们的功课,吃过晚饭,院里忙了起来,里院的丫头们都要洗澡,外面这茶水房所有的炉子全部点着火,不停歇的烧水,弄得婆子丫头子们都有些抱怨,洗澡就洗澡呗,干嘛非要全部集中在一天洗。我会告诉你,更新最快的是眼.快么?阅读请锁定.

    李文芳本也想今天洗个澡,这落后的洗浴方式真没办法让她天天洗澡,但见婆子丫头们都忙成那样了,她想想也就算了,抓了男孩子们在屋里练字,然后让他们各自洗了个冷水脸就打发上床睡觉了。

    李文芳回到自己屋里,坐在窗下桌前,铺开纸笔,开始构思她的故事大纲,看了今天那几篇的文体格式,她大概知道该怎么写了。

    老实说,前世还真没写过,看倒是看了不少,以前写的最多的除了作文就是行政公文,没想到到了这个世界居然轮到自己动笔写,李文芳觉得颇为新鲜有趣。

    小叽不知几时溜进了屋里,抓着椅腿爬到了李文芳的腿上,然后又跳到了桌上,伏在桌角微眯眼睛,像是在打瞌睡又像是在偷窥李文芳。

    李文芳好笑地摸摸小叽的皮毛,先静下心回忆了一下转世重生以来到现在的经历,越往前回忆越感慨,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要是有任何一处妥协,都不会有今天这般的安稳。

    回忆结束后,李文芳拿起鹅毛笔,蘸上墨水,以时间轴为基准,将她所认为的大事件都逐一记录下来,打算就以此为大纲,将细节慢慢填满。

    外面婆子丫头们依然在一桶桶地往里面送热水,累得胳臂都抬不起来,有丫头子看到坐在窗下用功的李文芳好生羡慕,暗暗祈祷老天爷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晋升为大丫头,就不用做这苦力活。

    李文芳写完了大纲,又拟了个一千来字的开篇部分的草稿,外面还在忙着,她收了笔墨,拿出下午买的报纸慢慢阅读。

    晚刊上登载的新闻报道又是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民生上面,讲些无良商家短斤少两啦、哪个有名的大户人家即将娶新媳妇啦、城中的某个大戏班子最近又要上什么新戏啦等等比较轻松有趣的小消息,跟早刊的严肃性完全成对比。

    看完了晚刊,李文芳又拿起那张小报,上面登的全是各种广告,一块块的小豆腐块,李文芳全看了一遍,发现感兴趣的店铺所示的地址离自己都不近,于是放弃了过去看看的念头。

    报纸都摊在桌上,李文芳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正思忖着出去看看是不是可以轮到自己洗了,就有丫头子来到窗外问李文芳要不要热水。

    将今晚的劳动成果收在桌子的抽屉里,报纸码好放在桌边,将桌子收拾整齐,洗漱完毕后,睏得不行的李文芳吹熄烛火上床睡觉。

    第二天清早送了梁大人出府又送了男孩子们去学堂,李文芳提着几尾活鱼奔跑在回府的路上,经过一家胭脂店的时候在里面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妆奁,用包袱皮包着提了回去。

    两个妆奁给了里面的春蓉春蕊,一个留给自己,那些摊在桌上的化妆品总算有了个归置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厮来到二门上,手里拿着京城周报的早刊。

    李文芳付了报钱又打了赏,转过身来边走边看,第一感觉是跟京报一样的严肃报纸,但大部分内容都是京报上没有的消息,丰富了李文芳的讯息来源。

    京城周报也是四张八版,干得一点水分都没有,不过全部看完一遍后李文芳又发现,这里面有些文章讲的事情昨天在京报上也看到了,但两份报纸所持的观点完全相反,描述角度也不一样,很有点意思。

    看完报纸,李文芳继续织手套,快中午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一副,午休时又有个小厮给李文芳送来一个铺了油布的篮子。

    李文芳道了谢,收下篮子,又打了赏,托那小厮将新完成的棉纱手套送去给花匠刘叔。

    下午去接了小武他们放学,正督促他们温习功课,小厮给李文芳送来晚刊,李文随便翻了翻,上面登载的果然都是轻松的带点娱乐味道的社会消息,而且也有连载,婆子丫头子们看到李文芳手上拿着报纸,马上就围了上来要听故事。

    李文芳给她们读完了一个爱情故事,吃了晚饭,把男孩子们弄上床睡觉,她坐在窗下开始写正文。

    这种按部就班的日子过了几天,在那个报童勤快的跑腿下,李文芳攒到了几份报纸,但看来看去,也就京报和京城周报算得上有质量,其他的都不怎样。

    不过那个只登广告的小报引起了李文芳的注意,她在第二张小报上看到了一家烟火铺子迁址新开的消息。

    那个地址李文芳全然陌生,想来肯定不是附近的地方,因为这附近的街名李文芳早就熟记在心,于是她去问婆子们,看有谁知不知道在哪里。

    “舂水胡同?哟,要去那里得坐马车,不近,好像在北三环里,坐车要坐好一会儿呢。芳姐儿,你打听那里干什么啊?那里可不是咱们这种身份的人会去的地方。”还真有一婆子知道那个地方。

    “哦,我只是在小报上看到那附近有家店子开张,想去看看,既然很远就算了。”

    “芳姐儿看上什么店了?我儿子媳妇就住那附近,芳姐儿要是想买什么东西,我可以让他们捎过来。”

    怪不得这婆子知道舂水胡同呢,原来是自己孩子住在那里。

    李文芳当然不敢让这婆子的孩子给自己捎带烟火原料,赶忙摆手,“算了算了,不麻烦了,我也就一时好奇,我都不知道那店子卖得东西合不合我心意呢,可不敢麻烦兄嫂。”

    “那行,芳姐儿下次有需要只管开口。”

    下午李文芳出去接弟弟们放学,边走边构思,突然间听到有人叫自己,遂停下脚步四下张望。

    “芳姐,你好啊,好几天不见你了呢,报纸都收到了吧?”那报童胳臂肘里搭着一沓报纸欢快地来到李文芳面前跟她打招呼。

    “哟,是你啊,报纸都收到了,谢谢了。还在卖报纸?”

    “今天只有小报出刊,买的人不多,还差这些,卖完就回家了。”

    “小报都卖得完吗?”

    “有时能卖完,有时卖不完,小报一般都是商人会买,但他们也不会次次都买。”

    “卖不完的怎么办?能退回去吗?”

    “能啊,报房会回收重新做纸浆。”

    “哦,那还挺好。”李文芳赶着去学堂,不是太有聊天的兴致,淡淡地应道。

    “芳姐,明天还有报纸出刊,您还要吗?”

    “不要了,那些报纸都不怎样,你就每周给我送京报和京城周报,还有这个小报来吧。”

    那报童的眼神马上一亮,兴奋不已地给李文芳鞠躬,“谢谢芳姐,谢谢芳姐。”

    “要我把这一个月的报钱都先给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