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4章 开始公务

    李文芳一人在书房里整理文件,这些文件都是目前这笔生意的相关内容,没什么复杂的东西,就是整理起来有些繁琐,因为那些纸张都是未装订的,只是每一份文件都折成三道以示区分,李文芳要每一份都打开来看一眼再折回去放到该放的位置,动作的重复性让李文芳有些疲惫和烦躁,再次想起了回形针这种东西,决定回到京城后一定要找工匠做出来。

    李文芳一边怀念着回形针的好处,一边漫不经心地整理着桌上的文件,翻着翻着就看到了有关于这批火器的类似说明书的东西,李文芳一下来了精神,拿起来细看。

    文件开头介绍了枪支的性能,后面是一堆参数一类的数据,这些李文芳都看不懂,但她看懂了后面附的一张枪支全图,画得很细致,占满了一张纸,各部件都有注释,文盲都看得懂。

    李文芳只玩过好友的火枪模型,看过人家收集的历史资料,资料里有实物图和复原图,所以在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李文芳觉得一点都不陌生,她下意识地跟记忆中的认知做对比,非常确认这就是典型的火绳枪,而且是后期火绳枪,只要有工匠能戳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想到燧石点火的特点,转轮打火枪就能诞生了。

    根据枪械发展史,有了转轮打火枪,燧发枪就不远了,而燧发枪之后,后膛装弹的击发枪作为普鲁士军队的秘密武器隆重登场,也就是美国西部开拓时牛仔们用的那种枪,到此滑膛枪和前装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装线膛枪成为主流,清康熙就有外国来的连珠枪,连珠枪之后就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

    算一算时间,明嘉靖的鸟铳火绳枪到清康熙的自来火连珠枪,不到一百五十年,堪称枪械的飞跃发展,而这些枪第一次的惊艳亮相几乎都是在战场上,战争还真是新武器的展示场科技的推动力。

    李文芳看着这张图,不禁想到了那本手札,双手突然微微颤抖起来,她觉得那位爷爷一定是枪械或者冶炼方面的大师,这种水平的人不可能会自愿蜗居在偏僻渔村里不为外人所知,连临终遗言都是交待要保护好那本手札,可见他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才让他甘于这种贫寒的生活。

    想到此,思路马上转到了梁俭德身上,身为兵部尚书,他要是知道有这本手札的存在,一定会想看一眼,那么要不要让他知道呢?或者说还是冷眼旁观,让那本手札跟自己一起化成灰?

    李文芳猛然惊醒,她意外发现在手札的问题上,原来自己并不太信任梁俭德。李爷爷的临终遗言只是交待不要让坏人得到手札,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大臣,他是除皇帝之外最该值得天下百姓信任的人,手札交到他手上理论上是绝对正确的决定,可李文芳心里又有一个声音跟自己说,还是再观察一下,也许兵部的热兵器技术水平已经高到不需要这本手札的指导。

    这个念头刚起,马上又有另一个声音跳出来告诉李文芳,要是兵部的技术水平这么强,也就没有滑膛枪和线膛枪的优劣之争了,更不必花大价钱跟外国买枪械,最多少量购买一些用于研究改进了解世界枪械发展水平就是了。

    李文芳脑子里两个声音吵得不可开交,她愣愣地站在那里没有半点动静,要不是程世安带着卫兵们在院里巡逻,见书房还亮着灯进来看看,李文芳还不知道自己得发呆到什么时候。

    “你没事吧?”程世安杵在了李文芳的面前,两人隔着一张书案的距离。

    “哦,没事”猛然看到程世安的脸,李文芳吓得差点跳起来,手上的纸也落到了桌上。

    “都整理好了吗?”程世安垂下目光,好似在检查李文芳的工作,他看到了那张纸上的内容。

    李文芳有些慌乱地抓起一些纸展开来看两眼,“还差一点,快好了。”

    程世安看了她一眼,退开几步,转身前扔下一句话,“赶紧完成回去早点休息,你今天也累了。”

    “是,将军也辛苦了,将军慢走。”看着程世安走出书房并反手带上了门,李文芳抹把额上冷汗,收敛心神,把剩下的文件都分类整理好,吹熄了灯火,回自己屋去了。

    第二天,李文芳照平时的时间准点起床,小叽舔舔她算是道了早安,然后它就不见了。李文芳也不管它,反正在有水的地方就是它的地盘,压根不用为它担心。

    李文芳把自己收拾停当后就往厨房走,看看早饭好了没。通过钻山小门进到前面的院子时,听到练武的吆喝声,好奇地停下脚步张望了几眼,见是程将军带着手下卫兵们正在晨练,卫兵们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整齐划一宛如集体操,李文芳看得过瘾差点就要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