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5章 秦国之死,国与民的矛盾

    秦朝为何会亡?

    这个问题,黑夫想过很多。

    是二世残杀宗室大臣?

    还是赵高指鹿为马?

    亦或是六国贵胄发力?

    ……

    千百年来,这问题困扰了无数史学家。同样的也是众说纷纭,各种猜测都有。但自从他穿越后,再加上陈平的点拨,他才算是明白一二。

    黑夫前世就很喜欢先秦历史,因为喜欢所以才会去接触了解。他也看过些网文,拿着小说内容奉为圭臬。有的说秦国会亡,是因为主力大军不在秦国,所以让六国是趁虚而入,乃至令章邯征七十万刑徒为军。

    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所谓的长城兵团自蒙恬被赐死后,便归裨将王离所率领,足足四十万精锐。可惜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溃。此战过后,项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秦国主力彻底丧尽。项羽也因此威震诸侯,成为上将军。

    至于南越军团?

    黑夫也看过些营销号,说什么南越的数十万大军不回来支援秦国,是因为始皇帝下了遗诏: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当封闭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

    可这……现实吗?

    秦始皇是皇帝,他需要为自己的王朝延续负责。他自封为始皇帝,就是希望秦国能万世永存岁岁不休。他开创帝制,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开凿灵渠建造长城……这都是功盖千古的贡献,根本无需罔顾现实捏造史实去粉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实际上史书记载的很明确,百越军团不去支援是因为赵佗趁着中原内乱,趁机将秦国法吏悉数诛杀,然后扶持自己的党羽,彻底掌控越地。再断绝所有新道,自立为南越武王。

    所以,黑夫也就有了疑惑。

    赵佗不去支援,乃是为了权力。

    麾下将士,又是因为什么?

    那晚他与陈平聊了许多,也是因此猜到了。秦卒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搏个爵位衣锦归乡。可南征结束后,怕是这些士伍都得留在越地戍守。毕竟他们还得防止越人叛乱,必然要留有兵力。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士伍拼死搏杀,为秦开疆辟土。可最后却要背井离乡留守越地,与越人杂处成家繁衍。对后世而言,这是开疆拓土奠定版图的千古大功。可对秦卒而言,这完全就是把他们往死里坑。

    如果越地是后世的繁华之地,那肯定是求之不得。可现在的越地基本没开发,需要一代代往里面输送人力物力。哪怕在唐朝,照样有发配岭南的说法。真正发展起来,怕是要到南宋时期……

    正是如此,这些秦卒对秦国必是失望透顶。只要赵佗再稍加煽动,便可彻底与秦国断绝,拒不返回出兵救秦。

    此外,陈平还与他提到过点。秦朝徭役有更戍之说,当男子17岁成年后便要登为傅籍,开始服役。刚开始为更卒,主要负责给郡县造城修路,亦或是运输辎重。20岁后便为壮需服兵役一年,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是为正卒。

    再往后便是戍卒,需在咸阳或者是边疆戍守一年。南郡地理位置好,现在是秦国南疆,故戍卒不必远行,可就地戍守。

    但对很多郡县而言,他们很可能要走两三个月才能抵达目的地。路上消耗的时间和口粮,皆归戍卒自身买单。所以征调戍卒,往往都是以闾右富户为主,毕竟他们有钱。可要是战事吃紧或是人手紧缺,那闾左也不能逃过。

    比如说……未来的大泽乡!

    当然,秦国还有取庸代戍的说法。说直白点就是可以花钱找人为庸,然后代自己戍守。像黑夫这边皆是如此,这两年来他就是花钱找人戍守,他自己乐得自在。千万别以为秦吏就能完全免去徭役戍守,除非能爵至五大夫以上,否则都得给始皇帝干活。

    据陈平所言,阳武县其实还算好。至于颍川砀郡等地,对戍役可是闻之色变。有些戍卒宁肯落草为寇,都不愿去服戍役,像芒砀山周遭就有诸多逃役者。

    问题出在哪,一目了然。

    昔日秦地不过千余里。商君如此规定,自然并不算过分。可现在秦国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对戍卒而言压力也就更大。

    至于家国情怀?

    这时期基本没有。

    春秋战国打了数百年,从昔日的八百诸侯到最后的战国七雄。所谓家国情怀,很多公卿大夫都未必有。比如说叶腾,帮助秦国灭了自己的母国。亦或是李斯,身为楚人却助秦灭楚……他们都如此,还指望着底层黔首有家国情怀?

    大部分黔首并不在乎谁是皇帝,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日子过的舒坦些,是楚人还是秦人并无区别。秦灭六国再至被灭,总共不过十来年的时间。所以,这就导致很多律法制度都未曾完善改变。

    自古变法者,皆无好下场。

    但今日,黑夫便要试试!

    始皇帝破例赦免他的罪责,还各种封赏委以重任。将他比作南郡乌鸟,视做秦国祥瑞,那他就做这出头鸟。或许他会如吴起商君之流,最终死于新法。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已死过一回,算起来他还赚了!

    畏手畏脚,对得起万千读者吗?

    ……

    黑夫缓缓起身,开始蓄力。

    李信不解的望着他。

    这是要作甚?

    “敢问君侯,待南征结束后,士卒是否要留于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