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4章 甲骑具装

    明朝,洪武年。

    “一战定天下,洛阳虎牢之战,实在太过精彩。”朱柏感叹,又摇头晃脑,念起了白居易的诗句,“……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

    朱橚紧接着补上了接下来的一句:“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四功业成!”

    这时候,李世民才二十四岁啊!

    尽管是在人均寿命并不长的年代,但二十四岁仍旧可以算作是青年时期,而在这个年纪就能创下如此功业之人,可并不多见。这样的人,哪怕日后再无什么辉煌,也足以依靠这些功绩夸耀一生了。

    更何况,日后的李世民可并没有就此沉溺于旧日辉煌,裹足不前。

    也不怪整个唐朝都在怀念这一位皇帝,追思这一位天策上将了。

    “我记得,唐太宗那个天策上将的封号就是此次平定窦建德与王世充后,被唐高祖所封吧。”朱橚回想史书,道。

    “没错,就是在这一次,还加封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朱樉回答。

    嗯……这件事儿吧,这时候还是武德四年,但接下来唐朝的情况就越发不受控制了。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心情复杂。

    一方面,他又重新回想起了当时知道二子一次性平定窦建德和王世充、扫清了北方势力的激动和喜悦,那时候,他的欣喜并非作假,而是发自内心;同时,他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和赞赏同样也是发自内心。

    这样的一场大胜让他由内而外地开心了许久,毕竟,如此辉煌的战果,放在历史上都是值得书写的一笔,而这样的战果也彻底稳固了大唐的天下,他李家的基业稳了!

    但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心后,二儿子急速壮大的力量也逐步显露出来,这不能不让他心怀忧虑,他对儿子是有关爱之情的,这不是假话。但,经过南北朝以来的纷乱,特别是最近的北周和隋朝,他不能不对这样的儿子心生怀疑和警惕。

    过往的历史实在没有带来多少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经验。

    隋朝,开皇十八年。

    为大隋精锐兵卒心痛过后,杨坚和独孤伽罗同样为李世民的辉煌成就而赞叹。

    “这样的英才俊杰,若是能够为大隋效力……”杨坚转了转念头,好像,也不是不行?

    只是具体情况还要再想想。

    暂且放下这件事情,夫妻二人再次把目光投回神迹。

    “看来,李唐的继承问题开始彻底浮上水面了。”独孤伽罗叹道,之前夫妻二人就认为唐朝的情况存在隐患,现在看来,已经不是隐患了,“李世民的功绩如大日煌煌,在此之外,其余人都并不能与之相较,而经过作战的李世民身边也必然聚集起了拥护他的一批力量。”

    有了这样的功业和力量,李世民还会甘于做一个秦王吗?或者说,太子和李渊就能够对他放心了吗?

    作为主体人物都这样,就更不用说他们三人各自身边聚集的利益群体了。即便本人没什么问题,但他们都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在被利益集团所拥护的同时,必然也会被这样的集团所影响。

    这样看来,腥风血雨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李世民的功绩有目共睹,而唐朝也逐渐趋于平稳,虽然之后由于李渊斩杀窦建德又引发了以刘黑闼为首的河北降将们的复叛,但其后还是被李世民所平定。】

    【整体而言,唐朝的局势是在走向统一、走向平稳的。】

    【那么,在这里,我们想要问一下,唐军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这样的胜利呢?】

    【一方面,是唐军中有一批水平很高的将领,诸如洛阳一战中的李世民、李世积、王君廓等人;另一方面,唐军士卒们也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精锐。】

    【特别是唐军中的精锐骑兵。】

    汉朝,元狩四年。

    正事儿来了!

    刘彻和霍去病、卫青等人都坐正了身体。

    【骑兵在整个唐朝的军事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唐朝的步骑比最高可以达到5:2。】

    【而说起唐朝的骑兵,就必然要追溯它的发展历程。】

    【自汉武帝征讨匈奴开始,骑兵在中原王朝的重要性就日渐上升,同样也在不断发展。】

    【在汉朝,骑兵作战就开始应用马甲、环首刀等等来作战。】

    神迹的画面上同步放出了汉军的环首刀,笔直的刀刃闪着铁器冷光,又长又短,长的甚至超过了一米;而马甲的样式虽然简单,但也能够给马匹带来一定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