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63 章 第 63 章

    “干爹,你说魏大人是要去找知县大人吗?”

    犹豫了一会儿,陶砚还是没忍住问道:“这个引水的事,真的就这般要紧,能惊动日理万机的知县大人?”

    张捕头思考起来。

    和陶砚一样,他也是读过一些书之后就弃文从武,近三十年虽然都在衙门当差但做的都是查案、抓人、护送之类的活。对于县内的民生知之甚少,他知道干儿子陶砚的这个法子能立功,但这个功劳竟然让典史魏大人这般重视,却是出乎他意料的。

    “大人们远见。”

    他说完了这话,然后又小声道:“陶砚,魏大人代行主簿之责,是知县大人的心腹中的心腹,他既然这般重视此事,想来知县大人也是看重的。”

    张捕头叹了口气,“你干爹我,做到捕头就到头了,除了查案办差,别的也都不会。不像你温叔,还能让家里给谋个仓大使的缺,时机若到了,没准还能往上升一升。旁的不说安稳是无忧的。”

    “这次或许是你的机会,定要尽心尽力。”

    陶砚认真点头,“是,干爹。”

    他在脑海中回想着柳家村的一草一木,尤其是后面的那几座山以及山下的那些田地。不过虽然他有过人的记忆,但由于此前不太重视此事,当时的许多地方都看得潦草,如今回想起来竟有些模糊。

    他顿时就懊恼起来。

    心想等明天去帮忙夏收的时候,得把各处都走一遍才好,而且那夏收图也要画,还要画得更好,最好能跟各家各户打听一下,将每块地收了多少谷子都写上。不但今年的要写,去年的也得打听打听。

    如此,待大人们问起的时候,他便不会答不上了。

    这边两人正在忐忑呢,那一边带着画卷的魏大人已经来到了知县大人的屋里,向正在查看本地往年税赋的他禀告此事。

    石县现任知县姓胡,人称胡大人,他保养得宜,年纪看上去跟小他三岁的典史魏大人差不多,都是四十岁左右。他见魏大人行色匆匆,便问道:“行之,你如此匆忙所为何事?可是夏收的事?”

    “大人。”魏行之略一拱手,“下官有一要事禀告。”

    他将事情讲了一遍,然后在胡知县的示意下将画卷打开,“大人请看,此引水之法便利之极,于本县的农耕大有好处。大人您之前还在忧虑本县多山少地,百姓们辛苦一年不过勉强糊口,风调雨顺还罢,若是遇上天灾怕就成了第三个临县。”

    “如今有了此法,饱食不成问题啊。”

    胡知县看得目不转睛,“这画是谁画的?”

    “哦,是下官手底下的一个捕快,名为陶砚,就是和蒲知府有几分关系的那一个,您之前说后面去郡城的时候把他带上。”魏行之解释,“今早张捕头来找我替他告假,我一问才知道有这事,这便来告知大人您了。”

    “大人,此事事关重大,下官愿意前往一探。”

    胡知县沉思起来。

    “也好,你先去这柳家村看一看,”他看着桌面上这幅在他看来很是潦草的画,“若是真的能多收这么多,你速速来报我。”

    魏行之拱手俯身,“是,大人。”

    ……

    柳树根在数着要带回家去的东西,铺盖肯定是要的,不然回到了家也没地睡,另外他们一家三口有一个多月没回去了,这次回去要给爹娘捎些东西表一表孝心。还有娘的生辰也快到了,虽然不是整寿,但一双鞋还是要的。

    想到这里,他便喊道:“家里的,你给娘做的鞋放哪儿了?”

    金氏正在纳鞋底,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糊好的鞋底,看那鞋子的大小是做给小儿子柳石头的。虽然柳石头老是喊着自己现在叫做柳三磊,但家里人还是习惯喊他石头,柳三磊是大名。

    柳石头今年九岁了。

    年初的时候一家人来到了县城,把柳石头送到了学堂里读书,现在他已经能认得许多字了,每次看到他摇头晃脑的读书,柳树根和金氏都很高兴。

    不过金氏出神并不是因为想到了小儿子,而是想到了三女儿。她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就不说了,离得远不知道日子过得如何,但上回石三郎来说大女儿怀孕了,那想来也差不到哪儿去。

    关键是三女儿柳三丫。

    原本三个儿女里头,三丫是过得最好的,嫁了陶砚那样一个有出息的人,婆婆丁氏也是好相与的,人人都说她这是掉到了福窝里头。

    可是……

    “家里的?”柳树根没见人回应,又再喊了一次,“你给娘做的鞋呢?明天回去可别忘了带上,我们这次回去,就得等收完谷子再回来。”

    “啊?哦,在屋里呢,我这就去拿。”

    金氏刚刚不小心被针扎了一下,不过不碍事,她放下手里的东西,就要进屋去把给婆婆做的鞋子拿出来。

    可正在这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有人在家吗?”

    “来了来了。”柳树根连忙出去开门,不过他觉得奇怪,他们家没搬过来多久,除了老宅那些人之外,别的人都不知道他们住这儿。而现在喊门的这人很是陌生,最起码他就觉得自己没听过这个声音。

    难道是口渴了,来讨水喝的?

    正想着,门已经被他打开了,露出了门后一辆马车以及一个身材高大,穿着和他三女婿陶砚差不多衣裳,但更为年长的一个人来。

    柳树根觉得他有几分眼熟,但一时却想不起来了,“你是?”

    张捕头哈哈一笑,“柳老丈,我是陶砚他干爹,姓张。陶砚和三丫成亲的时候,我家里的也去帮忙操持了,我还和你大哥一起喝过酒呢。”

    柳树根恍然,“原来是张捕头,快请快请!”不过他觉得奇怪,陶砚他干爹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到自己家里来了。

    “不了,”张捕头摆摆手,“我这次是有要事在身,去你们柳家村办事,还请柳老丈你跟我们走一趟啊。”

    柳树根听了他这话,不但有些茫然,还害怕起来。

    难道柳家村出什么事了?

    好在不等他多想,马车车厢里跳下来一个人,几步就走到了门前,然后对柳树根道:“岳父,你别担心,是这么一回事……”陶砚挑着重要的说了一遍,然后道:“现在魏大人要去柳家村看看收成是否真的多了。”

    “我想着引水这事是岳父您和村长他们一起做的,而且上回您也说了,田地里的谷穗真的变多了不少,所以您就跟我们一起去吧。”

    柳树根脚步一软,险些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