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四章 文化差异?卑微的外乡人!

    这是程龙和李练杰这两位享誉全球的动作巨星第一次合作的“鸿篇巨制”,阵容堪称豪华梦幻。

    导演罗伯·明可夫和编剧约翰·福斯特野心勃勃,一边为电影披上了老套好莱坞式的外衣,一边又借鉴了《西游记》里的历史框架,拿来填充了华夏元素,打着一手“中西通吃”的好算盘。

    但一番折腾之后,这两位“卧龙”和“凤雏”却只拍出了个不中不洋、连程龙都直呼“stupid”的“大制作”。

    影片以一个热爱功夫的国外少年为视角,通过孙悟空、白发魔女、玉疆战神等神话人物来串联整体剧情,看起来似乎在努力进行着“文化交融”。

    但事实上,无论是灯塔还是华夏,没有一个地区的影迷愿意为这部影片而买账。

    5500万美元的预算不可谓不高,但它的北美票房仅有5200万,华夏的年度票房也只有1亿7千万人民币,甚至只能排到当年内地的票房第六名。

    这样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表现,实在是对不起两位“功夫之王”在大银幕上的初次合作。

    更滑稽的是,排在《功夫之王》前面、口碑与票房齐飞的,也是一部描写“功夫”的电影。

    它既没有功夫巨星、也没有国人出演,只是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

    这部电影叫做《功夫熊猫》。

    究竟是用心致敬,还是用脚圈钱,观众们的眼睛总是雪亮的,

    在张勃龙的眼里,《功夫之王》这部电影除了打斗部分之外,其他简直是一无是处。

    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可能就是完成了很多华人功夫迷心中的夙愿:有生之年能看到程龙和李练杰这两位巨星的巅峰对决。

    只可惜,屎味的巧克力和屎也没多大差别。

    曾经的张勃龙一点都不懂,那个长相平平无奇的灯塔男主,何德何能居然让这么多华夏影星来做配角?

    程龙的“鲁彦”和李练杰的“默僧”为他保驾护航,连刘菲儿的“金燕子”都对他芳心暗许,擦出爱情的火花。

    好家伙,他宁愿看上一百二十分钟的程、李对打,间歇时候让刘菲儿举着“Round1/2/3”的牌子路过,这多少还能养养眼。

    但现在他大概懂了。

    就像是曾经打遍欧洲无敌手的“篮球莫扎特”,德拉岑·彼得洛维奇。

    在四年的时间里,他在南斯拉夫联赛场均37.7分,在欧洲赛场场均33.8分,还有著名的单场60投40中得到112分。

    单单1986这一年,他就有一场51分10次助攻和一场45分25次助攻的疯狂表演。

    1989年的欧洲联赛决赛,彼得洛维奇面对当时FIBA规则下的大魔王、也是奥运会和男篮世锦赛历史上的得分王巴西人施密特,一人砍下了62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牛人来到NBA之后,却一直都蹲在开拓者的替补席上。

    真的是实力不够么?

    只是因为老美看不上卑微的外乡人罢了。

    连当时的“滑翔机”都为他打抱不平:“他每天训练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确实努力!“

    直到去了网队,彼得洛维奇才终于熬出头,得到了稳定的出场时间。

    但是,他却始终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

    在每场出战的37分钟时间里,彼得洛维奇能够贡献20.6分,并且投出了52%的命中率和联盟第二的44%三分球命中率,整个赛季他总共127记远射得手,表现非常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