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7章 院试《郑伯克段于鄢》

    因古人着书,惜字如金。

    故而结合隐公、易经等,方可得知庄公,所做不过是迫于道德压力。

    在砚台边沿舔狼毫毛笔,把多余的墨刮掉,小小的号舍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谢玉衡指间控制着笔尖的力度与速度,在稿纸上留下一个个行楷小字。

    虽知事实是怎么回事,但作答,确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无他,主流思想是——'百善孝为先'。

    在科举出现之前,多为举孝廉做官。

    即《孝经纬》中所说:只有在家中尽孝,才可能在朝廷尽忠。

    思及此,谢玉衡挑眉。

    得亏朱雀,没把她坑到更封建的朝代,不然把它架在火上烤了吃。

    飞鸟玉佩里呼呼大睡的猪雀,忽觉一阵热意。

    睁开黑豆眼,环视一圈玉内。

    红彤彤一片无事发生,又躺回去了。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一年四季都适合睡鸟觉!

    洋洋洒洒写了大半张稿纸,这才堪堪收笔。

    转而又去看那试贴诗:七绝、秋香

    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言,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至此,谢玉衡确定无疑,这九成是乡试的卷子。

    所谓秋香,指的是秋日开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

    倒是未闻,过往朝代中有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不然亦可作一人名。

    谢玉衡唇角扬起一抹笑,这倒是巧了,瞌睡有人送枕头。

    谢氏书院四季桂天香台阁,扬名的好机会,她岂能错过。

    取之茶壶内浸泡过的茶叶,碾成细末,加之少许墨水,作为桂叶颜料所用。

    以栗糕点缀枝头。

    一幅《桂花图》跃然纸上,散发着栗糕的清香。

    谢玉衡思量不过片刻,在旁题上四句七言,云:

    桂花香满月轮斜,银汉无声玉树遮。

    一曲霓裳云外奏,凤箫何处落天霞。

    将三题之稿检查数遍,进行一二处修改。

    方以欧体楷书,写上个人信息,再誊抄至答题纸上。

    谢玉衡未时便已交了卷,一直等到临近酉时,也没凑够放头牌的四十人。

    且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其中便有那江夏、南阳二郡的府案首——蒙子义。

    一个约莫三十岁上下的中年大叔。

    见小童向自己看来,蒙大叔回以和蔼亲切的微笑。

    家中幼子与小童年龄相近,却远不及谢亭侯之头脑。

    他看过谢亭侯府试所做文章,武陵郡的题比江夏郡难数倍不止,且道道天坑。

    蒙子义摇摇头,何拿幼子做比。他亦自愧不如矣。

    祝道卿一案后,他老家的县令也在砍头之列。

    也就是说或许,他亦可能是县案首。

    不少同乡为他感到惋惜,他却觉得命里无时莫强求。

    求而不得,反阻上进之心。

    ......

    戌时,祥云酒楼三楼包房。

    许律抱着谢明礼一只胳膊,哀嚎之声可掀翻屋顶。

    “明诚,我的明诚,我心甚痛,我心甚悲。”

    “我的明诚,你快回来——”

    他家中虽请过夫子,可所学五经不过一二,哪就能会做题了呢。

    无奈只能胡诌几句作答,想来不日就可抱着武陵特产——鸭蛋回家见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