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76章 泉州之战(十)

    一转眼时间就来到了大宋祥兴二年三月三十日,这也是三月份的最后一日了。

    农历三月底的海口,天气逐渐热了起来。

    海口城区还是一如既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行各业井然有序。

    大街小巷内,市井百姓都在讨论着朝廷的这一次主动出击。

    深知舆论导向重要性的赵昺,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更是数次下旨,严令大宋皇家报社做好战争宣传。

    以至于这段时间掌管着报社工作的钱老夫子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只是那些出征将士的家属们眉头紧皱,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金銮殿,参加朝会的人数比以往要少了很多。

    能打仗的武将们基本上都已经随军出征,大殿之内拿得出手的武将也仅剩下江钲江老将军一人。

    对于江氏一门,赵昺还是充满感激的。

    赵昺想到这些,看了看下面站立的江钲,不动声色地微微点了点头。

    赵昺看着略显稀疏的朝臣,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浴血奋战的大宋将士们。

    希望能少一些牺牲吧,赵昺默默祈祷着。

    早朝上,君臣之间把邹沨和文天祥的战报商谈一番。

    不过这些战报已经是多日之前的事情了,至于说正在泉州进行中的水师决战,赵昺是无法及时了解到,一切都只能靠猜测。

    朝会上又讨论了元军动态、税收钱粮、武器制造、琼州治安以及防止细作渗透等情况。

    早朝结束后,各级官员回到府衙办公不提。

    赵昺还是按照惯例,来到慈元殿看望自己的母亲杨太后。

    慈元殿内,杨太后一脸慈祥地拉着赵昺的小手,又是一番嘘寒问暖。

    “昺儿,快过来,让娘亲看看有没有长高了。”杨太后拉着赵昺,娘俩并排一起坐下。

    “娘亲,吃水果。”赵昺从果盘里拿出一块切好的水果递给了杨太后。

    “昺儿长大了,懂事了。”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杨太后夸了又夸。

    “昺儿,娘亲听说文丞相他们打败了蒙元广州水师,娘亲的心里高兴了好几天呢。”杨太后偷偷抹了一下打转的眼泪。

    “是的娘,昺儿厉害吧?”

    “你呀,小孩子家家能有多厉害。”杨太后笑着说道。

    “哼,不理娘亲了。”

    “好好好,我的昺儿最厉害行了吧。”

    “广州水师算什么,一群土鸡瓦狗插标卖首尔。这一次文丞相一定能把蒲寿庚那个狗贼的老窝给抄了呢。将来昺儿还要把大都给打下来呢。”

    “好好好,昺儿有大志气,娘亲还等着我儿子打下大都给娘亲看看呢。”

    “嗯!所以啊,娘亲不能太操劳过度,早睡早起身体才好呢。”

    “你呀,别操这么多心了,还是赶紧长大吧。到时候娘亲给你选一门亲事,生上一窝孩子,娘亲也能早点抱孙子。”

    “别成天念叨黄鹤的什么小姨子。再说了娘亲也打听过了,人家黄鹤也没有什么小姨子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边是祥和平静的琼州,一边是略占上风却又陷入苦战的大宋远征军。

    泉州近海,枪炮声不绝于耳,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广州水师已经覆灭,这一次只要全歼了蒲寿庚的战船,宋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安全的。

    至于说襄阳一带的元朝水师,那些都是平底船,河道里挖个沙,运送个粮草还是可以的,到大海上遇见大风大浪基本都是找死的存在。

    至于说更远的直沽寨虽然也是军事重镇,但其所属的船只更多的是承担漕运职能。

    直沽寨水师可以说是战五渣的存在。

    (直沽寨是天津在金国时期的称呼;元朝称为海津镇;天津为朱家老四登基之后的称呼,取“天子渡口”之意。)

    况且山高水长,倘若元庭调动海津镇的战船兵马,那就更难了。

    此时,双方水师前部相距已经不过十数米的距离。

    残存的元军前部正准备再次张弓搭箭!这个距离一旦被弓箭射中,九死一生。

    “手榴弹!”冲在前面的营长王荣耀大喝一声!

    刀盾手们取出腰间的手榴弹,对着火把点燃引线,朝着元军战船上投掷过去。

    “咣当,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