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章

    第章

    文太爷是个仔细踏实之人。他知道哥老会在川滇黔康势力大,怕不坐实牛力海的罪,或有疏漏、授人以柄,坏了官声。所以并不急着过堂。

    到后衙坐定后,他叫文武去传捕快马班头。马班头是马尾乡人氏,在县城南街住家。已经回家了。文武又找门房去家里把他叫来。

    文太爷知道凡是衙门捕快衙役人等都是官匪通吃的人。有些还是袍哥中人。他开始没有找吩咐马捕快密查是不相信马捕快。事到如今、姑且用他一用,光靠自己、恐一时难以结案。不能让冤亲苦主久等,况且前任知县巳拖了一年多了。

    马班头到后、参见太爷完毕,文知县对他如此这般吩呼一番,马班头领命而去。回去后即安排他手下红黑两道的耳目细作去探访牛力海的罪行。

    牛力海几天前就有衙门里小兄弟给他带话,说是有人在新来的知县那里把他告了。但几天了又不见县衙传他,心里一直狐疑不定。本想去找冯班头打探,但奈何与他又有积怨。

    几年前牛力海的一个兄弟伙张麻子,在城隍庙傍空地搭布蓬开了一个鸡毛茶店。那天城隍庙戏台演坝坝戏。是庙祝请的跑江湖的草台班子,不收钱,看的人很多。这时有两个一大一小的青年妇女就随手从张麻子茶蓬里拖了一条板凳要去看戏。平时倒没有什么,此时张麻子正在生闷气:人都去看戏了,没人喝茶,今天生意还没有开张。一见有人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拖他的板凳,便吼道:"搞啥子?"对方回答说:"我们借下板凳看戏。"不借也就算了,这张麻子操袍哥是个流惯了的人,他顺口一句:"看戏、看啥子戏?看粗细啊!"对方年纪大的女人脸一红,放下板凳二人转身就走了。张麻子也不在意。半个时辰后,马班头带了几个衙役弟兄气势汹汹的走到张麻子面前,二话不说就是两个大嘴巴子,骂道:"流氓!"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镣铐往张麻子脖子上一挂就带到衙门里去关起了。

    原来这两个青年妇女是马班头的老婆和使女。刚被马班头从马尾乡下接到城里南街上买的新房没几天。乡下妇人很少进城,刚进城觉得什么都新鲜,每天吃了饭就满街走,看稀奇。今天见城隍庙演戏,走到这里遇上了,就想看。来得晚、到处都站满了人,就想借条长条凳站上去看。乡下人面皮薄,见张麻子是个男人,不好和他打招呼,以为张麻子一问、她们回答了就成了,就是不借也没什么。那和张麻子是流惯了的,结果说了这句双关语。所以有些话是细究不得的。就跑到衙门口叫出马班头哭诉了原委。你想马班头是红黑通吃的老江湖了,岂不知这句话的深意。于是大怒,带了几个弟兄把张麻子带到县衙一顿暴打。

    张麻子的小兄弟赶紧跑到东门上通知牛力海。兄弟伙有事,大爷要出面捡平搁顺,这是操袍哥的规矩。牛力海通过中间人说和,答应给马班头赔礼赔钱,马班头看中间人的面子、见好就收。隔了几天才把张麻子放了出来。

    张麻子对他这个大爷一肚子不舒服,认为遭"剪了眉毛"(丟面子),从此远走他乡,不在绵竹混了。牛力海则认为马班头公报私仇,心里多大个疙瘩。双方从此结下怨愤。

    牛力海正在"饮涛"茶馆里东思西想心神不定之时,只见门外马班头带了几个衙役走到他面前满脸堆笑:"牛哥,有人把你在我们县太爷那里告了。"说"我们县太爷"几字还特别加重了语气。"规矩!请你跟我们走一趟!"说着把手中的铁镣牛力海面前一举。牛力海起身故做镇定说:"好,走就走,还把老子的卵泡子咬了。"侧身对身边几个徒弟道:"我去一下就回来,你们把茶馆照看好。"

    大西街衙门前早上就挂出了"放告"的粉牌。不一时新县太爷今天审案的消息就传遍了绵竹全城。万冯氏等原告把县衙前的登闻鼓打得山响。众人都纷纷到县衙来看新太爷问案。

    卯正二刻,文知县登堂,三班衙役、马捕班头两边站立;刑名师爷、书办皂吏分头入座。站笼、夹杠、铁链、镣铐、马鞭、老虎凳等刑具王法摆在大堂两侧。众衙役一声:"威武!",文知县一声惊堂木拍后,叫道:"传众原告上堂!"万冯氏等众人颤颤畏畏走上堂来跪在堂下,将牛力海霸产、?子、奸媳的罪行诉说了一番,要求老爷作主。文知县道:"你说的这些,可有证人?""有!中人孙先成可以作证。"文知县道:"传证人孙先成上堂问话!"牛力海此时跪在堂下已是冷汗淋漓。

    原来牛力海自起下了想要谋夺万老狗"饮涛"茶馆和奸占万老狗媳妇凤娟娟的心思后,他心生一计。

    那一天魏监生拿了一个明朝景德年间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红花瓷瓶在"饮涛"茶馆和牛力海赏鉴。万老狗也凑过去看热闹。不知后面谁挤了一下,万老狗没有站稳脚跟,一下就扑倒在茶桌上,满桌的茶碗和红花瓶滚落地上打得粉碎。万老狗从桌子上爬起身来,身后挤他之人早已不见。这下魏监生不依不饶了,说他那个瓶子要值几万两白银,要万老狗赔。万老狗吓得半死,他那来那么多钱赔!常言道古董无价。说它值钱就值钱,说它不值钱就不值钱,关健要有人买、要有市。魏监生要拉万老狗见官,万老狗央牛力海和西门、南门、北门几个舵把子和保甲团练等公事人等在"饮涛"茶馆"讲茶说理",最后说成给魏监生赔二百五十两银子。万老狗那来那么多钱。最后牛力海万分"勉强"的把"饮涛"买过来,帮万老狗赔了钱。同时,牛力海是有大量的把"饮涛"仍然交给万老狗管理,一家人仍然住在这里。总之、一切照旧。只不过"饮涛"的产权变了。

    万老狗自把祖业丢了以后,一天失魂落魄。牛力海一次借支使万老狗去什邡进云雾茶之机,强jiān了凤娟娟。凤娟娟因一家人都仰仗牛力海生活,也只好隐忍。一来二去牛力海与凤娟娟就习以为常了。时间一久左邻右舍也看出了眉目,整个东门上都传遍了。万老狗自觉无脸,在八月涨洪水的一个晚上跳出茶馆吊脚楼窗外被洪水冲走了。这下就只剩下万冯氏和孙女万荷。凤娟娟也干脆搬到牛力海在苏兴街给她买的一处房子,当起了牛力海的外室小妾。

    孙先成原是牛力海手下弟兄,见万老狗被牛力海整得家破人亡,良心就有些愧疚。几天前冯班头找到一问他就把事情原委说了。并答应当堂对质。此时听到一声"传证人"就马上上堂跪下。文知县道:"证人孙先成你可愿为万冯氏告牛力海霸产、陷子、奸媳一案作证?"孙先成说:"愿意。""好!从实叙来。"孙先成道:"当时牛力海找到小的说‘明天我和魏监生看明朝御窑花瓶时,如果万老狗也来凑热闹、你推他一把,整他个冤枉’,因我当时是他徒弟也没有多想,江湖中这种整人吪人的事,也是我们袍哥弄钱的一个手段就答应了。没有想到把万老狗整得家破人亡。"说完,文知县叫他在证辞上签字画押。

    文知县又传魏监生上堂。魏监生因有功名在身故站立回话。文知县问道:"魏生,你与牛力海赏鉴的那花瓶究竞价值几何?从实回来、不许诬诳!如有谎言、一径查实,定责不饶!"魏监生答道:"父台大人,学生那个花瓶实是先祖留下,价值连城。被万冯氏的儿子打碎,学生痛悔了好久。"文知县道:"此话当真?""句句是实!""你不反悔?"魏监生打了一个顿道:"不反悔!""好!那请将碎瓷片拿来由本县给你鉴定。本县在京时常逛琉璃厂、大栅栏、荣宝斋等处,对古瓷古物略知一二。""老父台,当时被万冯氏之子万老狗打碎后并未保存碎片,此时我从何处去拿出来呈于父台大人鉴赏?""哈哈哈!既然你拿不出来,本县就可以判你‘踫瓷’吪人。京中就有专门的‘踫瓷’吪人骗棍。不想你斯文一脉也如此下作!但为了让你心服口服??、来人!传清道乡罈罐窑宋老爹!"

    一时宋老爹上堂跪下。文知县道:"你将魏监生在你那里买仿窑红花瓶一事从实道来!"宋老爹道:"小人世代为烧窑业,因祖仿制手艺,故而常仿制前代瓷器售卖。前年魏监生在小人处买得仿前朝宣德御制红花瓶一个,售价一两三钱银子。仿窑并不犯法、只须说明即可。如不说明、即为诈骗。现在小人窑上还有存货。因为是一烧就烧一窑,一年半载是卖不完的。今天小人还带来一个,请老爷法眼赏鉴。"说着,宋老爹就从身傍褡裢中取出一个仿明宣德御窑红花瓶一个。此时、魏监生哑口无言,浑身只是发抖。

    文知县道:"亏你还是监生,读圣贤之书,何为者何?竞做如此下作之事!"魏监生颤抖回答道:"也是学生一时糊涂,摄于牛力海的yín威,和他做了如此下作之事。"他把事情全推到了牛力海身上。牛力海叫屈道:"不是他说的那样。"用手指着魏监生说:"是他出的这个主意,并和我吪诈万老狗。事成后我还酬谢了他五十两银子。"两人当堂就互咬起来。文知县道:"休得狡辩!那我问你,奸占凤娟娟一事又该何说?"牛力海道:"凤娟娟因万老狗发疯窍跳河死了。难耐贫穷,托庇于小人。小人找房给她住,原是一片恤贫的好意。小人并未明媒正娶她为妾,何来奸占之事?"万冯氏在傍听得浑身发抖,用人指牛力海骂道:"老贼你坑害我儿,霸占我媳妇,你、你还狡辩,老婆子今天与你拼了!"说着就颤巍巍的扑向牛力海。众衙役赶紧上前拦住。文知县此时怒从心起,从公案上扔下一叠状纸喝道:"那你强jiān五里墩刘先生女儿刘妹一案,打断铁匠张富手脚一案,现有苦主在此,证据确凿,你有何说?"跪在傍边的苦主喊起:"请大老爷做主哦!请大老爷伸冤雪恨哦!"牛力海面无人色、只是冷汗长流。

    文知县又速发火签拘凤娟到案对质。那知凤娟娟听街坊说牛力海为霸占"饮涛"一案已被刑拘到县衙过堂,知道要牵扯到自己,不愿在公堂之上抛头露脸,就逃回娘家求父兄做主。

    按朝廷王法女子犯法在公堂之上也是要受刑的。轻则掌嘴、重则夹手指、板子打屁股、要脱裤受刑。县城城关一些浮浪子弟一听说衙门审女犯,就跑到大堂下来围观。如遇打女犯屁股更是挤眉弄眼、嘻笑打闹。有女子因不愿受此羞辱,往往官府一传人,即悬樑投井自尽。后来官府改为由父兄作保,或代为受审,女子才可以不用出入公庭受辱。如无父兄、五服之内的亲戚也可代理。所以文知县传凤娟娟也是如此——找她父兄。

    这一案子从辰牌审至申牌,才将几件案子审完。牛力海、魏监生在供単上一一画押。文知县将魏监生革去功名、除了斗巾,掌嘴五十逐出公堂;牛力海霸占的"饮涛"茶馆物归原主,抄没家产赔偿受害苦主。打一百大板,充军黑龙江宁古塔与被甲人为奴。判决完毕公堂上下一遍欢呼:"文青天、青天大老爷!";"绵竹人有福了,来了一个青天大老爷!"(未完待续)